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章 第一次协调会

作者:赵三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会议室里,项目组长赵志远,赵工。目光在我脸上扫过。


    “孙琳?这项目参数精度要求零点几微米,协调会不是安排下午茶点心。你懂技术参数吗?懂数据接口协议吗?”


    我紧握着会议记录本,“赵工,我的任务是确保双方沟通顺畅,流程合规,信息准确传递。具体技术细节我会…”


    “会什么?”他打断我,拿起桌上那份外协厂提交的初步数据表。


    手指指着上面一串字母数字组合,“就这个!他们提供的原始数据格式是C3P还是STEP?转换参数表在哪?协调之前不看吗?”


    C3P…STEP…这些词在培训资料上见过,但具体区别和应用场景?脑子里一片空白。


    会议室里其他几个项目成员目光聚焦过来,带着审视和一丝…看热闹的意味?


    “赵工,”我深吸一口气。


    “外协厂提交的资料我刚拿到,还没来得及深入比对格式转换细则。”


    “这次协调会的核心议程,是确认双方对数据交接节点、安全传输路径和初步时间表的共识。”


    “格式转换的具体参数表,我会后立刻跟进,确保在下次沟通前确认清楚。”


    “没弄明白基本参数就协调?”赵工合上文件夹。


    “浪费时间!你们支援中心是不是觉得我们项目组太闲?找个什么都不懂的来搪塞?”


    “跟你们陈主任说,找个懂行的来!”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换人?刚调到技术支援中心不久就搞砸?这肯定不行。


    “赵工,”我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


    “流程和沟通是我的职责范围。您说的参数和格式,我现在确实没完全掌握。”


    “这是我的不足,我承认。但请您给我一点时间,会后我马上学习,马上弄清楚。”


    “现在,会议议程上的项目,关系到项目整体进度和安全合规,能否先按计划推进?”


    “我保证,您提出的技术细节问题,不会成为流程的阻碍。”


    “我会把每一个要求、每一个疑问都记录下来,一字不差地传达给外协方,并确保他们提供清晰的反馈。”


    赵工盯着我,他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我赶紧翻开记录本,拿起笔,“那么,赵工,关于您刚才提到的数据格式问题,C3P和STEP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转换时最关键要确保哪些参数不被丢失或篡改?您需要外协方在参数表里明确标注哪些信息?”


    “麻烦您详细说一下,我一条条记下来。”


    旁边一个年轻点的工程师小李,小声插了句:“赵工,格式转换模板库里其实有标准要求…”


    赵工抬手制止了他,目光还是聚焦在我身上。


    “行,你记好。C3P主要用于我们内部设计软件链,STEP是更通用的交换格式,但精度处理有差异。”


    “转换核心是坐标精度和特征树结构必须无损。”


    “外协厂提供的初步数据,我看像是直接从他们加工系统导出的原生格式,没按我们的STEP模板转换。”


    “参数表里必须明确标注转换工具版本、公差补偿设置、坐标系基准点…特别是非线性误差的补偿参数,一个都不能少!”


    他语速飞快,夹杂着一堆专业术语:基准面、特征识别算法、公差带映射…


    我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大脑飞速转动,努力把每一个陌生的词汇和概念与他强调的重点对应起来,只恨自己没多长两只耳朵。


    “…听明白了没有?”他一口气说完,盯着我。


    我飞快地在最后一行记下“非线性误差补偿”,抬起头。


    “明白了,赵工。核心要求:转换工具版本、公差补偿设置、坐标系基准点、非线性误差补偿参数。”


    “必须完整标注在参数表里。我会重点向外协方确认这几个点,确保他们理解并按要求提供。”


    我把记下的关键词清晰地复述了一遍。


    赵工应了一声,算是默认。


    “那今天的会,你记着点有用的。要看他们反馈!下次再协调,要是还一问三不知…”他没说完,但那眼神里的意思很清楚。


    我点点头,“我明白,赵工。谢谢您指教。”


    会议继续进行。讨论项目节点划分、数据传输加密方式、物理介质交接流程(双人签收、登记备案)…


    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跟上节奏,捕捉每一个关键信息点。


    赵工时不时抛出的技术细节问题,我不懂的,就立刻在边上记下“待查”,绝不再贸然接话。


    他偶尔看一眼我的记录本,眼神里的审视感似乎淡了那么点儿。


    散会时,人走得差不多了。赵工整理着资料,突然问我。


    “刚才我说的那几个参数,转换工具版本什么的,知道去哪查标准要求吗?”


    我愣了一下,“技术支援中心共享文档库的‘外协数据规范’文件夹,有标准模板和说明文档,对吗?”


    他嗯了一声,把最后一份文件塞进包里。“那地方,没事多翻翻。”说完,拎起包大步走了。


    会议室只剩下我一个人。我看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还有大片标着“待查”的空白,长长叹了口气。


    我拿起笔,在“待查”列表的第一行,用力写下“C3P vs STEP差异详解”。


    又在旁边加了个括号:(查共享库文档、请教陈主任)。


    第一次协调会,感觉像打了一场硬仗。


    回到工位,我立刻打开内部系统。搜索框输入“外协数据规范”,弹出十几个PDF。


    我点开最顶上的《STEP AP214转换标准》,都是“实体实例”“边界表示法”……


    鼠标滚轮往下滑,突然跳出加粗标题:非线性误差补偿参数设置。


    “就是这个!”我抓起笔抄录条款。


    身后传来脚步声,陈主任走到了我身边。


    “会开完了?赵工那边…没为难你吧?”


    我苦笑一下,把记录本翻到记满“待查”的那页推过去。


    “没直接轰我,算不算没为难?”


    陈主任像是想笑又忍住了。


    “正常,赵工那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尤其对数据。”


    “他那项目精度要求变态,外协厂的数据要是格式不对,导入就乱套,能把他逼疯。你列这些…”


    他手指点了点“特征识别算法”、“公差带映射”,“都是硬骨头,啃下来,下次他就没话说了。”


    “主任,这些参数…真那么要命?”我看着纸上那些天书般的词。


    “要命?这么说吧,一个坐标基准点设错了,或者非线性补偿参数没设好。”


    “加工出来的东西,轻则尺寸超差报废,重则装上去影响整体性能,变成废铁。你说要命不要命?”


    “我们这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数据,就是命根子。”


    他语气严肃了些,“支援中心的工作,就是确保这命根子从源头到我们手里。”


    “每一步都准确、安全、可控。流程合规不是走过场,是防火墙。”


    “你负责协调,被老赵敲打敲打,是好事。把这些东西吃透了,以后就是你的底气。”


    “明白了,主任。”我看着笔记本上那些“硬骨头”。


    感觉它们不再是单纯的压力,更像是一个个待解的谜题,解开了,就能推开一扇门。


    “行,你忙吧。有不懂的随时问,别怕丢人。”陈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重新看向屏幕,深吸一口气。


    鼠标点开另一个文档《C3P内部数据格式详解》。


    一行行看下去,结合赵工会上强调的“特征树结构”,脑子里模糊的概念似乎清晰了一点点。


    我开始把赵工提的要求、文档里的标准、我理解的关键点,一条条梳理出来。


    窗外天色渐渐暗下来,我把整理好的要求文档打印出来,又拿起桌上那份外协厂提交的文件夹,赵工“留”在会议室的那份。


    翻开,里面果然是一叠打印的原始数据报告,格式杂乱,很多字段名称都看不懂。


    我对照着我刚整理的要求清单,在报告空白处一条条标注疑问点。


    一条条标注下来,那文件夹的空白处被我写满了红色问号。


    看着这份被红色“淹没”的报告,我反而踏实了些。


    不懂没关系,把问题找准,就是第一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