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1章 《龟祖妄念》

作者:你咋就不上天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陶谦老儿,一月前我于琅邪接我父嵩前往兖州,你无故派人袭杀于我。”


    “如今我军兵临城下,何故一言不发?”


    下邳城外,曹军三路合围,曹晏骑着踏浪白骃在城头下叫嚣着。


    “曹晏小儿,昔日虎牢关之下,我等还曾一同饮酒讨贼,同时讨董盟军,难道汝兄弟二人当真一点情面不顾乎?”


    陶谦听着底下言语,不由走上城墙。


    他很清楚,继续让曹晏这么说下去,还没有打起来,自己城内的军心恐怕就要溃散一半了。


    如果说,之前心里想着,救了曹嵩之后,自己和曹操恐怕没有什么好理由进攻徐州,那曹晏心中可能还会留点情面。


    然而面对主动对自己发起袭击的陶谦,曹晏怎么可能会给他留情面?


    “陶谦老儿,你也好意思说这话?”


    “堂堂州牧,不顾情面派人伏杀于我?若非当日我早早发觉,提前送我父先行离开,我二人怕不是都要丧命于此。”


    “胆敢主动挑事,为何不敢承认?”


    “难不成堂堂州牧便是如此敢做不敢当的鼠辈不成?”


    曹晏哈哈大笑着,完全不把陶谦当人看,言语间更是不留丝毫余地。


    有些话,其他人可能不适合说。


    但十八岁还未及冠,而且还是本次陶谦伏杀的目标,是当前事件的导火索。


    这些话语,无论他怎么说都不为过。


    毕竟他才十八岁,在别人看来,年少轻狂点有什么错呢?


    “陶谦老儿,听说汝字恭祖,依我看还不如叫龟祖算了,如同一个老乌龟一般。”


    闻言,陶谦瞪大双眼。


    “你!你!你!欺人太甚矣!”


    “曹晏小儿,难不成你父亲就不曾教导过你什么是尊师重道,尊敬长者呼?”


    作为一州之牧,陶谦何时被如此辱骂过。


    尤其是这个最为注重名节的年代。


    为何吕布会被三姓家奴破防?因为这是一个耻辱性的外号。


    一旦有人提出,日后便会成为所有人的饭后谈资。


    而陶龟祖,亦是如此。


    虽然没有吕布那般恶劣,但同样影响巨大。


    哪怕此间事了,陶谦还能活着,出门在外自我介绍的时候。


    别人都会暗搓搓的在背地里说:“看,那就是徐州太守陶谦陶龟祖。”


    不要小看了人的恶性,高高在上州牧大人,出现这种外号怎么可能不被人拿来作为笑谈?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陶谦感觉随着曹晏叫出陶龟祖之后,周围人的眼神似乎都发生了变化。


    明明他们的面容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陶谦就是觉得众人都在嘲笑自己。


    “怎么?事实如此,还不让人说呼?”


    “看来你陶龟祖不仅是一个缩头乌龟,还是一只坐井观天的癞蛤蟆。”


    “你眼中所能看到的天地,不过就是你心中那些许妄想罢了。”


    曹晏继续叫骂着。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说话做事都要讲究各种礼节。


    哪怕他走的武将一途,对于这方面稍微淡化了一些,却也不得不重视。


    如今还是第一次能够毫无顾忌的开口骂人,他当然要骂个痛快,毕竟以后可就不一定有这种骂人的机会了。


    当然,虽说是骂人,他倒也不至于说出前世那种言语。


    毕竟那些话在这个时代实在是有些大逆不道。


    而且主要你骂出来的,大部分对面不一定听懂。


    脏话别人听不懂,那就约等于没伤害。


    不过哪怕是如此,他骂出来的话语,对于这个时代还是太脏了。


    “上古有云,淮河以北,徐州之地,多有邱山。


    邱山之上,异兽繁多,有一龟兽,得名龟祖。


    龟祖有壳,常缩其中,然较他兽,其肉难咽。


    龟祖不知,怡然自觉,吾肉鲜美,切勿被食。


    其岂知晓,龟祖之肉,食之其味,鼾鼻泔水。”


    “此诗曰《龟祖妄念》,可还满意呼?”


    或许骂着骂着来了兴致,曹晏心血来潮,即兴做了一首诗。


    当然,不是什么好诗,用词算不上多么优美。


    只不过当陶谦听到这首诗之后,顿时吐出一口老血,倒地不起,双眸死死瞪圆,加上年事已高众人深怕他就这么归天了。


    “喂喂喂,陶龟祖,莫要将那泔水般的恶臭血沫吐在城墙之上,难不成你还想要他人帮你处理这屎尿般的泔血不成?”


    闻言,陶谦再也忍不住,又是一口血沫吐出随即晕倒。


    “士济他骂人一直这么狠的吗?”


    许褚偷偷看了一眼曹晏,随后扭头看向身旁的曹操。


    不止是许褚,典韦曹洪等人也看了过来。


    “额....我也是第一次见士济如此骂人。”


    想到曹晏以前待人温文尔雅的模样,曹操只觉得自家可爱的弟弟画风突变。


    “不过不得不说,骂的好。”曹操哈哈大笑起来。


    见此,诸位将领也是纷纷笑出声,学到了学到了,以后拿出曹晏这首诗改一改,到时候骂人的效果绝对很不错。


    “主公,我有一计。”郭嘉走出。


    “哦?奉孝所言,莫非?”曹操看了一眼郭嘉,随后看向曹晏的方向。


    “看来主公想法和属下心中之策想到一处了。”


    郭嘉见此微微一笑,随后对着身后喊了一声。“军中从事可在?”


    “回祭酒大人,属下在。”一名文人打扮,穿着轻甲的男子走出。


    “刚刚士济所念之词可曾记下?”郭嘉询问道。


    “属下熟记在心。”文士郑重道。


    “好,将此诗记下,复写万份,送往徐州各郡县。”郭嘉说道。


    “另外,再写下万份,用箭矢送入下邳城。”


    听到这话,文士瞪大双眼。


    “怎么还有什么疑惑吗?”看着文士的模样,郭嘉轻笑一声,显得人畜无害。


    “属下并无疑惑,只是对于主公和军师计之精妙感到惊愕。”


    “不错,甚是聪敏,去吧,尽快完成此事。”曹操大笑着让那名文士下去办事。


    “有此计在,何愁徐州不定呼?”


    闻言,郭嘉微微拱手一笑。


    这个计策既是为了打击陶谦的名声,同时也是攻心之计,言论之策。


    试问一个统治者,如果无法保持威严,如何能够得到人民拥护?


    等此诗发酵,徐州之民便会越发抗拒陶谦统治,对于攻入徐州的曹操也不再那么抗拒。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