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章 蔡邕

作者:你咋就不上天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面对迎面而来的西凉军,曹晏提着手中点钢枪快速冲了过去。


    “还是一个毛头小子。”


    “看老子斩了你。”


    原本已经内心绝望的西凉军百人将见到曹晏的面容,内心一喜。


    然而,很快他就呆愣住了。


    就在双方交手的刹那功夫,无与伦比的巨力从他长毛中传来。


    下一刻。


    还不待他有任何反应,伴随着锋利的破空声,他只见到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无头骑士。


    “贼将已死,还不速速下马受降?”


    曹晏大喝一声,手中长枪刺穿那百人将的尸体,将其高高举了起来。


    本来以寡敌众,西凉军们就已经绝望无比。


    如今自己统领被斩杀,这些西凉将士顿时没有了反抗的心思。


    不过也有几个还想要趁此机会冲杀出去的西凉将士。


    如今这个局面,曹晏自然不会有任何留情的想法。


    “还有反抗者,杀无赦!”


    伴随着这道命令落下,顿时便有不少欲要逃出去的西凉将士被斩杀。


    而且只要你之前进行了反抗,哪怕你此刻放下武器,曹晏也没有放过的想法。


    不过片刻功夫,原本还有百人的西凉军顿时只剩下五十人。


    “子孝!”


    “这些西凉军交由你看管了,你带领五百人马,外加这些西凉军,负责保护辎重。”


    曹晏看向刚刚到来的曹仁。


    “我军将士本就少,所以运送辎重一事,需要收拢一部分西凉军参与。”


    曹仁点点头,五百个本部将士中掺入五十多位西凉将士,这很容易就能够将这些西凉将士收服。


    曹晏继续道:“不过为了避免生出事端,还是将他们的战马收拢用来拉运辎重比较好。”


    “可以,如此最是稳妥不过。”


    运送辎重,本就是一个需要时间的活。


    这些步卒和骑兵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只不过骑兵更容易应对中途的意外罢了。


    如今这些西凉将士本就信不过,与其让他们以骑兵的身份护送辎重,还不如让他们化为步卒。


    “好,现在去清点一下辎重吧。”


    曹晏点点头,纵马向运送辎重的队伍前方走去。


    在西凉军逃跑的时候,这支运送辎重的队伍就已经停了下来。


    此时见到曹晏过来,这些人立刻主动让开了一条道。


    “敢问前方是哪位将军?”


    在队伍最前方,几辆较为豪华的马车上,一位老者走下车。


    “在下曹操麾下将领,曹晏曹士济,敢问先生名讳?”


    面对这样一个从马车上走下来的老人,曹晏自然是不敢大意。


    “你便是那位在虎牢关和吕布战平的曹士济?”老者眼眸一亮。


    “老先生谬赞了,在下先前在虎牢关前可不是吕布的对手。”


    曹晏尴尬的挠了挠头。


    他知道,面前的老人应该是为了拉近双方关系所以才这么说的。


    不过曹晏自信自己未来能够超过吕布,所以他对于别人这样奉承自己,非但没有开心反而有些尴尬。


    “你倒是实诚,没有贪慕这些虚名,老朽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了。”


    老人感叹一声,随后再次缓缓开口。


    “老朽名为蔡邕,如今董卓西迁长安,不得已被挟持跟随其一同前往。”


    蔡邕和董卓的关系相较于其他士族,其实还是不错的,哪怕董卓所做的事情同样令他不喜。


    “难道您就是蔡伯喈先生?”


    闻言,曹晏急忙下马。


    蔡邕这个名字,可能名气在后世没有那么大。


    但若是说出他的女儿,绝对算得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蔡琰,又或者说蔡文姬、蔡昭姬。


    “晏自幼便喜欢沙场军争之事,不擅文礼一事,先前多有得罪,还请先生勿怪。”


    曹晏语气极为诚恳,对着蔡邕抱拳行礼道。


    倒不是曹晏怕蔡邕,只是蔡邕的名声在汉末确实很大。


    如果能够拉拢对方,对于曹操而言会有很大帮助。


    大的不说,起码有蔡邕在,曹操麾下用来处理地方政务的文臣不会少。


    一位汉末大家,其学生数量是难以估量的。


    其中哪怕只有十分之一会因为蔡邕的原因主动投效,那也是一笔天大的好处了。


    “将军客气了,老朽如今不过是一被挟持的老人,如何当得起将军如此大礼。”


    “对了,如今将军带领着数千骑,莫不是要去追击董卓?”


    蔡邕摆摆手,随后开口询问道。


    曹晏点头道:“确实如先生所言,我家兄长想要趁董卓迁徙的机会,将天子营救出来。”


    “你是说孟德啊,他自小的梦想就是成为那征西大将军。”


    “如今天子蒙尘,这确实是他会生出来的想法。”


    提到曹操,蔡邕忍不住暗自点头。


    “孟德尚且在洛阳为官时,我与他的关系便是极好。”


    “将军也不用叫我先生,若是不嫌弃,就和孟德一样叫我一声叔父便可。”


    “如此,晏就却之不恭了。”


    曹晏点点头,关于这些事情他也是知道的,这也是他对蔡邕说话比较客气的原因。


    蔡邕是东汉末年极负盛名的大学者、学坛领袖,他学识渊博,擅长诗词,精通音律。


    哪怕身处洛阳却也无意为官,只是闭门读书,著书立说,以弹琴作诗自娱自乐。


    曹操在洛阳为官时,与蔡邕“有管鲍之好”,二人彼此引为知己。


    比蔡邕小了足足22岁的曹操,敬慕蔡邕的才学和信义,蔡邕则推崇曹操的文韬武略。


    而二人因此结为忘年之交,关系甚是亲密。


    “如今西凉军已被我军击退,叔父如今可还要前往长安吗?”


    曹晏问出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


    蔡邕沉思片刻后随后缓缓开口。


    “如今我倒是没有继续前往长安的想法。”


    “那董仲颖在洛阳之时,便强行让我入朝为官。”


    “如今好不容易从这泥潭中解脱出来,我还是想寻一僻静之地卧养天年。”


    “这样么,不如叔父和我们一同前往陈留如何?”曹晏道。


    “如今截下董卓带往长安的不少辎重,我正打算将这些东西运回陈留。”


    “现在这兵荒马乱的,叔父一人独自离开,也难以确保自身安危。”


    “这么一来,还不如跟我们一同返回陈留,届时我兄长归来,你们还能时常聚一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