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院里,贾东旭仍旧是闷闷不乐。
就连饭桌上难得出现了猪肉,他都高兴不起来。
“东旭啊,咋回事啊?从厂里回来就耷拉着脸,给外人见了,还以为我有三长两短了呢!”贾张氏吃着肉,眼里瞪着人。
一旁的秦淮如则是默默不说话,这些天她没有接居委会的纺织活,倒是挺清闲,平时就洗洗衣服洗洗碗,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舒适区。
贾东旭就一五一十的将昨天比赛的事情讲了一遍,听得二人同样面色铁青。
“诶!甭搭理厂里那些小人,他们这么有本事,咱们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东旭你也是的,抓点紧,下半年的转正考试马上就到了,能不能成为正式工就看那时候的!”贾张氏倒是看的长远。
“也是,还得自己的工作更重要。”
就在贾东旭抬胳膊夹菜之际,腋窝处的衣服布料被咔嚓一声撕开,露出肉来。
他连忙低头查看,只见原本陈旧的补丁上已经再也遮盖不住,线头彻底腐朽,轻轻一捻一拔就能扯下来。
这件工装他穿了两年,也补了两年,从来不舍得换新的,当学徒工干的基本都是些零零碎碎的活,出力气的也不少,衣服破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东旭脱了吧,我等会儿帮你补补……”
秦淮如伸手便将其衣服脱了下来,重新换了件家常服给他,可没穿多久,这常服也坏了,开了口子。
贾东旭此时更气了,本来心情就不好!
人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
贾张氏将其都看在眼里,别说贾家自从老贾去世后,家里基本就没有添置过新衣裳,眼见着布料已经洗到没法穿了,她这才提议道:“东旭,明儿中午我跟淮如到裁缝铺挑块布料,给你做身新的常服。”
此举,一是为了安慰自个儿子的情绪,二是顺手也给自个添置上新衣裳,一举两得。
“成!”
见此贾东旭方才开心了一点,他一想到自个儿有新衣裳,总算是在大院里能够神气起来了。
要知道,建国以来大家对于衣服的使用观念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新衣裳基本都是穿个十年起步,就算是以前大院里工资最多的一大爷易中海,他的衣裳也基本都是穿个七八年,实在布料腐朽没法用,才会去做新衣裳。
就连过年都很少有新的衣服!
当晚,他终于可以安安心心的睡下。
……
翌日。
王建国刚到厂里上班,就被吕朝阳给拦住了:“走走走,咱们去裁缝铺一趟。”
“去那儿干嘛啊?”
“还能干嘛?周日领奖,你不得穿上一套好衣裳,你可是代表着咱们京城肉联厂的脸面!”吕朝阳拍着王建国的肩膀。
闻言,王建国想了想也是有道理。
作为个人,他穿件工装领奖都无所谓,但是现在作为集体,他可就不能那么随便了。
“厂长,我来了。”另一位刘师傅刘大炮也跟着就位。
吕朝阳让秘书来骑上自己的二八大杠,又给刘大炮借了一辆,三人三台车,浩浩荡荡的朝着四九城的裁缝铺。
路上,秘书解释了此行的目的地,前门大街附近胡同里的裁缝铺,名叫“源顺祥”,前些年四九城举办的劳动竞赛领奖服都是在那儿定制的,他早就掌握了地址,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带着工人去一趟。
到达之后,王建国停车注视。
源顺祥裁缝铺的门面不大,门头就挂着块老旧的榆木招牌,院门不大,空气里弥漫着都是浆洗过的布料味和炭火气。
老板周师傅是宁波人,是“本帮裁缝”中的老师傅,已经给四九城里无数大人物做过衣裳,作为成衣匠,他眼神毒辣,很多时候光凭一双眼睛就可以看出来人的身高三围。
手艺最好的宁波裁缝又分为“本帮”和“红帮”,本帮就是帮助本地国人定制衣裳的裁缝;红帮则是因为临近上海的缘故,他们会时常会给红毛发的外国人定制衣裳,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有了这个外号,建国之后,四九城里需要大量的裁缝定制成衣,他们自然也就被召了过去。
“咚咚!”
敲响门后,三人方才缓慢进入铺子里。
引入眼帘就是各式各样的上好布料柜子,柜面的案板很大,上面垫着毡子,铺着垫布,除了布料,案板上还有画粉、尺子、剪刀。
屋内的角落里放着缝纫机,烧炭的长把熨斗,散发着浓浓的热量蒸汽,屋子里暖洋洋的。
“三位定衣,还是取衣?”裁缝铺的伙计操着浓厚的四九城口音,点头哈腰,脖子上挂着皮尺,手上拿着布剪刀。
“你们周师傅在吗?我给咱们京城肉联厂的两位劳动模范领奖定套衣服。”秘书开口。
“是昨儿在前门广场举行的全国劳动竞赛夺冠的京城肉联厂?”
里屋缓缓走出来一位四五十岁的老师傅,带着眼镜,身上的深蓝色的棉服十分整洁合身,头发也抹了发油,整体看上去十分的得体。
“是的。”王建国应答。
“坐坐坐,顺子给客人倒茶。”周师傅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通常领奖服都是深色(藏青、深灰或黑色)的中山装或列宁装,彰显出领奖人的重视,布料通常都是卡其布、哔叽布或斜纹布等结实布料,用它们做出来的成衣,穿上去显得身材挺拔,轮廓分明,正气十足。
里面还会搭配上一件白色衬衫,然后是熨烫笔直的深色西裤,再搭配上深色的无尘布鞋。
一整套下来的价格不便宜,周师傅讲完之后,瞥了瞥三人一眼。
“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这个价,你们嫌贵的话,里面的白衬衫和布鞋可以自己准备,不过外边的中山装和西裤少不了,到时候应该还会有记者过来拍照,将你们的事迹印到报纸上,让全国人民都看到,马虎不得!”
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讲述了其中利害关系。
听得王建国心中暗自感叹:不愧是老师傅,可真是会做生意,讲到这个份上,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同意掏钱的吧!
果然!
秘书仅是犹豫了一会儿,想起吕厂长的指示,他便做出决定:
“周师傅,就做成套的,钱不用担心!我们肉联厂的财务科会报销的。”
“得嘞!”
成交一笔大生意的周师傅喜出望外,连忙喊来学徒顺子拿来皮尺,开始量身,定尺寸,开裁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