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区的供销社,就在西南方向,那边有一个村子。
那边还是老林区的公社。
公社下面,还有三个大队。
老林区就隶属第三大队。
大队需要交公粮,交公分。
村里家家都有地,种的苞米。
前阵子,交公粮的时候,就在供销社门口。那场面,相当热闹了,队伍排出两里地。
老百姓把最好的粮食,都交给国家。
剩下的不好的粮食,留给自己。
这年代,农民是兄弟,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工农,就是最红的。
杨柏骑着小红,刚来到供销社,就看着供销社外面的院墙上,工农兵的标语,逐渐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
“嗯?”
杨柏看着这个标语,忍不住拍了拍脑袋:“这还有一年,就要改开了。”
1978年12月,国家正式提出改革开放,放开国门,让计划经济,逐渐变为市场经济。
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先富起来。
先富的,带动后富。
杨柏看着标语,目光却抓紧犀利起来。
“天宫这个组织,也在这个时候建立了。”
“来吧!”
杨柏正想着呢,杨建军从马背上下来,拍了拍杨柏。
“给你和妹妹,买新衣服。”
“是给我们买衣服?”
杨柏惊讶看着父亲,杨建军点头道:“这天越来越冷了,你们的衣服,太少了。你妈也不在,爸爸也不会织毛衣。”
“买毛衣,买二棉裤,买棉鞋。”
杨柏心中再次感动起来,老爸是废物点,但对自己是真好。
杨柏从马背上下来,拉着杨建军的手,走进供销社。
供销社,一胖一瘦两名售货员,磕着瓜子,头都没有抬,只是用眼角扫了两人一眼。
国营供销社,根本没有服务理念。
无论卖不卖,她们每个月工资,也就二十三块钱。
能少干活,当然要少干活。
杨建军看向柜台,柜台里面,有一堆吃的,还有棉花、布匹。墙上挂着军大衣、棉服、雨衣等等。
墙角还堆放一些日杂用品,什么搪瓷脸盆、小镜子、扫把等等。
“同志,有孩子穿的棉服吗?”
杨建军弱弱问了一句,他很少去供销社买东西,稍微有点紧张。
“没有!”
胖售货员依旧没有抬头,直接告诉杨建军没有。
杨建军皱着眉,露出一丝落寞,好不容易想给杨柏买衣服,结果供销社居然没有。
杨柏是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就可以看到柜台后面,有一个个箱子,箱子上面就是孩子的衣服。
供销社,怎么可能没孩子衣服?
她们就是狗眼看人低,不想卖给老爸。
“那买点吃的吧。”
杨建军嘀咕着,却看着杨柏,拽了拽杨建军衣袖,直接大声道:“爸爸,这什么破供销社,咱们还是去百货大楼。”
“回头让手下,告诉公社,连孩子衣服都没有。”
杨柏说得很大声,这让售货员立马抬头,看了过去。
谁家孩子,敢扬言上百货大楼?
整个村,整个老林区,整个公社,只有一两个孩子有可能。
那还是公社领导的孩子。
杨建军惊讶看着杨柏,这说的什么话。
“你别乱说。”
刚要斥责杨柏,却听到瘦售货员,已经站了起来,露出谄媚笑容。
“领导,刚才没有听清楚,是孩子衣服吗?”
杨建军一愣,杨柏却立刻回答道:“没错。”
“那肯定有,你看着。”
瘦售货员推了胖售货员一下,胖售货员也反应过来,立刻帮着搬箱子,把棉服童装给拿了上来。
“这还是新款的?”
“你是用布票呢,还是用现金?”
如今还是有各种粮票、布票、肉票,但许多时候,可以用钱买了。
这样的苗头,也促使国家进行改革。
老百姓需要更多的物资,需要消费。
“现金!”
杨柏再次说着,杨建军只能笑了笑,看着从箱子里拿出来的衣服。
这些衣服,就是最普通的儿童棉服。
黑色的、蓝色的、灰色的。
女孩子是红色的、粉色的。
其他颜色,几乎没有。
杨建军看着儿子,让儿子自己选。
“黑的就行。”
“妹子用红色的。”
杨柏直接说出号码,这让售货员惊讶看着杨柏。
“大号的8块钱。”
“小号的5块钱。”
“我这边还有棉鞋,棉鞋都是两块钱。”
杨柏听着这个物价,忍不住赞叹。
“10块钱的大团结,就能买一件衣服一双鞋,这购买力。”
正想着呢,售货员再次谄媚道:“领导,要是有布票,还能便宜。”
杨建军直接从兜里掏钱,就在掏钱的时候,杨柏轻轻推了推杨建军一下。就看着布袋中,一摞钱,洒了出来。
两名售货员眼睛都瞪出来了,她们呼吸都要停止了。
这么多钱,人家真是领导。
下一秒,胖售货员直接来到杨柏面前,单膝跪地。
“来,小弟弟,我给你试试鞋。”
瘦售货员也对着杨建军道:“领导,您还需要什么?”
两名售货员态度的改变,让杨建军有点搞不懂。
难道是因为钱?
杨建军正好买点吃的,还有罐头,一些日用品,都要买上,他让售货员去找。
杨柏穿着新棉鞋,看着杨建军迷茫的样子。
“不光因为钱。”
“爸爸,他们是觉得咱们有钱,咱们就是领导。”
“她们是为了领导服务,是给权利服务。”
“爸爸,你说有钱好呢,还是有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