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郡西南部的岭水镇,西侧紧挨着连绵群山,山间溪流潺潺,空气里满是草木的清香。
离镇子约莫五里地的山脚下,一间青砖瓦房孤零零地立着。
门口挂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刻着“岭水烟花作坊”六个字,在空旷的山脚下显得格外冷清。
丁进领着李阳走到作坊门口,身后跟着数百名披甲卫兵。
丁进看着门口的木牌,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元帅,烟花爆竹不过是节庆时的消遣之物,为何要劳烦您亲自来一趟?”
“消遣只是火药的小用。”李阳笑了笑,目光落在作坊院内堆放的硝石袋上,“若是能用火药造出武器,无论是对付西戎人,还是北狄人,都会成为大杀器。”
话音刚落,作坊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五个穿着粗布短打的男人走了出来。
为首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头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手里还攥着块沾了炭灰的抹布。
他看到门口的卫兵,眼神顿时紧张起来,连忙上前拱手道:“各位官爷,小的郭三,是这作坊的坊主。我们作坊每年都按时交税,选址也避开了村镇,不知哪里碍着官爷了?”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文书,双手递到李阳面前,“这是官府批的经营文书,您过目。”
李阳接过文书扫了一眼,又还给郭三,语气平淡道:“不必紧张,我只是来看看。现在,带我进去。”
“是是是!”
郭三连忙侧身引路,心里却直打鼓,看这阵仗,不像是普通的巡查。
作坊里。
四间青砖瓦房一字排开,第一间屋里堆着硝石、硫磺和木炭,是原料仓库。
第二间堆着捆好的烟花爆竹,包装简陋。
第三间是制作车间,十个男女正围着木桌搓火药、糊纸筒。
见了生人进来,大家都停下手里的活,怯生生地站着。
“官爷,我们就是小本买卖,一个月撑死了赚三两银子,实在没多少油水。”郭三跟在李阳身后,声音里满是讨好。
李阳却突然从怀里掏出一锭三百两的银元宝,放在郭三手里,说道:“从现在起,这个作坊我买了,你和你的人都留下来,帮我制作火药,每月工钱翻倍。”
郭三握着沉甸甸的银元宝,眼睛瞬间亮了。
这三百两,抵得上他做十几年烟花的收入!
“多谢老爷!小的们以后都听您的!”
李阳又拿出十锭银子,分给车间里的男女,每人一锭。
众人接过银子,纷纷跪地谢恩,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下来。
郭三连忙跑回屋里,拿出地契和房契,双手递给李阳,“大老爷,这是作坊的地契,您收好。”
李阳接过地契,说道:“你们现在能做的最大的爆竹,拿给我看看。”
“好!”
郭三立刻跑进仓库,很快抱出几个比拳头略粗的爆竹,递到李阳面前,“老爷,这是我们做的最大规格,用来过年放的‘开门红’。”
李阳拿起一个捏了捏,只有两指粗,纸筒也薄。
随后,他走到作坊外的空地上,让卫兵递来一根点燃的香,对着爆竹引线一点,随手扔了出去。
“轰隆!”
一声不算太响的炸响后,地面上只留下一个拳头大的小土坑。
“威力太弱了,连伤个人都难。”
李阳摇了摇头,转头对郭三说,“按这个规格,把火药剂量加倍,再做二十个,用麻绳捆在一起,越紧实越好。”
“是!”
郭三不敢耽搁,立刻带着人回车间忙碌。
不到半个时辰,他就抱着一捆用麻绳捆好的爆竹跑了出来。
每个爆竹都有三指粗,二十个紧紧捆成圆柱形,看着竟有几分像后世的炸药包。
李阳眼睛一亮,接过这捆“炸药”,掂了掂重量。
对郭三说:“引信加长,我要试爆。”
郭三连忙找了根长纸捻,接在引线末端。
李阳抱着“炸药”走到空地中央,挖了个浅坑把它埋进去。
点燃引信后,快步跑回作坊屋檐下。
“轰隆——!”
一声巨响震得地面都在颤,山间的飞鸟被惊得四散而逃,作坊的木门“哐当”作响,连远处的树枝都在摇晃。
烟尘散去后,空地上出现了一个三尺宽、两尺深的大坑,泥土被炸得翻出老远。
丁进和卫兵们都看呆了。
丁进快步走到坑边,蹲下身摸了摸滚烫的泥土,声音里满是震惊:“这……这还是烟花吗?威力竟然这么大!”
“这不是烟花,是炸药。”李阳走到坑边,指着坑底,“若是在炸药里缠上铁片、碎石,爆炸时碎片能杀伤十步之内的敌人,我打算在这里建一座兵工厂,专门生产火药武器。”
“太好了!”丁进激动得直搓手,“有了这东西,西戎的骑兵再厉害,也挡不住炸药的威力!我们的军队战力肯定能翻倍!”
“这还只是开始。”李阳说道,“火药不仅能做轰天雷,还能造火炮、火枪。丁进,你立刻调一百个信得过的士兵过来守着这里,再征调民夫,扩建作坊,要建原料仓库、生产车间、试爆场,按兵工厂的规格来。”
“末将立刻去办!”丁进躬身应道,“而且江油郡的硫磺矿和硝石矿都离这里不远,原料供应绝对没问题。”
李阳点了点头,又想起一事,问道:“江油郡有没有能铸造铜器的作坊?尤其是大件铜器。”
“民间的铁匠铺只能做小铜器,不成规模。”丁进想了想说道,“不过郡城有个官营匠作铺,里面有专门铸造铜鼎、铜钟的工匠,手艺很地道。”
“好,现在就带我去。”
一个时辰后,两人来到江油郡城东街的官营匠作铺。
铺子占地极广,足有上千平米。
院内摆满了熔炉、铁砧和木材,数十个工匠正在忙碌。
有的挥着大锤打铁,有的搅拌陶土。
最里面的铸铜区,几个工匠正围着一个巨大的陶范,准备浇铸铜水。
李阳径直走到铸铜区。
丁进立刻把十个铸铜工匠喊了过来。
李阳从怀里掏出一张画好的图纸,递给为首的工匠头子,说道:“我要铸造一门铜制火炮,按图纸上的尺寸来,能不能做到?”
工匠头子接过图纸,眯着眼看了半晌。
图纸上画着一根圆柱形的铜管,一端封口,一端开口,底部还留了个小孔。
他沉吟片刻,点头道:“回元帅,这要用失蜡法铸造,铜料要选精炼的黄铜,才能保证管壁结实。没问题,小的们能做。”
“很好。”李阳指着图纸上的轮子,“火炮铸好后,要装在双轮木车上,方便拖拽,炮弹就用花岗石打磨成圆球,直径要跟炮管内径贴合。”
“您放心!”工匠头子拍着胸脯,“我们匠作铺铸过千斤重的铜钟,这点活不算啥。您三日后来取,保证跟图纸上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