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磊的叔叔婶婶赶到,看到自己儿子张旭东遍体鳞伤、眼神空洞的模样时,两位被洗脑多日的家长终于崩溃了,抱着儿子嚎啕大哭,悔不当初。
张旭东在人群中看到了张磊,他没有哭,只是快步走过去,紧紧地抱住了自己的堂哥,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哥,谢谢你。”
张磊拍着他的背,眼圈通红,心中对江离的感激,已经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
……
宿舍里,江离把从外面带回来的豆浆油条放在桌上,神色如常。
他悠然地打开了笔记本电脑,点开一集老版《三国演义》,就着诸葛亮骂死王朗的经典桥段,一口油条一口豆浆,吃得津津有味。
“砰!”
宿舍门被人猛地推开。
张磊冲了进来,他双眼通红,嘴唇哆嗦着,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江离面前,双腿一软,竟直挺挺地就要跪下去。
江离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扶住,皱了皱眉:“这是干什么?”
“离哥……”张磊的声音哽咽了,“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
“行了,”江离打断他,“你堂弟没事就好。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别再提了,尤其不要在任何人面前,把我和这件事联系起来。”
“我懂!我懂!”张磊重重地点头,他知道江离不想惹麻烦。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塞到江离手里,“离哥,这是我叔叔婶婶的一点心意,密码是六个六,他们说无论如何都要你收下……”
江离看也没看,直接把卡推了回去,语气不容置疑:“拿回去。我帮你,一是因为你是我朋友,二是因为那地方,本来就该消失。”
就在这时,张磊的手机响了,是他叔叔打来的,说无论如何都想亲自跟江离说句话。
电话刚一接通,那头就传来一个中年男人泣不成声的声音,颠三倒四地表达着感激,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最后又绕回到钱上,坚持要江离收下。
江离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钱,我一分都不会要。真正需要你们道歉和补偿的,是你们的儿子。照顾好小东,别再用你们自以为是的‘爱’去伤害他,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说完,不等对方回应,他便挂断了电话。
看着江离淡然的背影,张磊心中感慨万千。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或许就是真正的“神”吧。
……
启航中心事件的风波,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持续发酵,最终以王培明等人被以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多项罪名提起公诉,相关责任部门被严肃问责而告一段落。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江离,则彻底回归了平静的校园生活。
对那个新鲜到手的S级技能“文心通神”,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
这天下午没课,江离决定去学校的图书馆,找点东西来“品鉴”一下,试试这个技能的威力。
魔都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丰富,不光有海量的专业典籍,也有不少时下流行的畅销小说。
江离穿行在高大的书架之间,感受着久违的翰墨书香,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
他信步走到文学畅销区,目光在花花绿绿的封面上扫过。
忽然,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我的眼泪是落在琴键上的休止符》。
书名下方,是一行烫金的宣传语:“青春疼痛文学领军教父——安沐,呕心沥血之作,让你哭到撕心裂肺。”
江离:“……”
他不是没听说过这位“安教父”的大名,据说其作品以辞藻华丽著称,粉丝无数,但口碑却两极分化得厉害。
抱着一种人类学观察的心态,江离抽出了这本书。
封面上,一个留着长刘海遮住眼睛的少年,面容白皙,正以一个精准的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神情忧郁得仿佛刚刚失去了整个世界。
江离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翻开了第一页。
“当第一缕惨白的阳光,透过范思哲窗帘的缝隙,无力地洒落在这张价值十八万的席梦思大床上时,宫洺的眼角,滑落了一滴钻石般晶莹的泪珠。他修长而骨节分明的手指,轻轻拂过身边那杯已经冷掉的、来自牙买加蓝山的一号咖啡,空气中,弥漫着古龙水和绝望混合的味道……”
江离的眉头,缓缓皱起。
他强忍着不适,继续往下看。
“夏至未至,香樟的树影被拉得冗长而悲伤。傅小司用他那双价值三万块的限量版球鞋,碾碎了一片落叶。那落叶,就像他破碎的心。他点燃一根万宝路,吐出的烟圈,是顾里永远无法触及的、寂寞的形状……”
江离沉默了。
他感觉自己的智商和审美,正在遭受一扬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
在“文心通神”的被动效果下,这些原本只是华而不实的文字,此刻仿佛在他脑中拥有了生命,正在污染着他的大脑。
江离继续翻了几页,看到的尽是诸如“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从忧伤的眼角滑落”、“他开着全球限量三台的布加迪威龙,在滂沱的大雨中,只为给我买一杯我最爱喝的奶茶”、“我们活在盛大的青春里,却被无尽的悲伤所淹没”之类的句子。
当他读到女主角因为男主角没能认出她新换的、价值五位数的“爱马仕限量款指甲油颜色”,而悲痛欲绝,认为“我们的爱情已经死了”并冲进大雨里时,江离终于忍无可忍地合上了书。
“啪”的一声,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显得格外响亮,引来周围同学的侧目,好奇地望向这位风云人物“江神”。
江离面无表情地将书放回原处,仿佛刚刚碰了什么脏东西一样,还去洗手间仔仔细细地洗了手。
他觉得,自己的眼睛和大脑,都需要一次彻底的“消毒”。
这根本不是什么青春疼痛文学,这是青春脑瘫文学。
这种用虚假的、物质堆砌的、无病呻吟的“悲伤”,来收割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读者,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简直比启航中心的电击棒还要恶劣。
电击棒摧残的是肉体,而这种东西,扭曲的是心智。
一种熟悉的、想要“纠正错误”的冲动,再次从江离心底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