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这张照片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发信人是谁。我只知道,在我对一部电影提出批评之后,我的现实生活,正在受到威胁。”
他没有煽情,只是平铺直叙地陈述事实,营造出一种弱小个体对抗庞大资本的悲壮感,瞬间就能激起读者的同情和愤怒。
紧接着,笔锋一转。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如此惧怕一篇小小的影评?或许,他们害怕的,并不仅仅是我的‘观点’。他们害怕的,是我的观点背后,可能触及到的‘事实’。”
然后,他开始庖丁解牛般地分析《剑域纪元》这部电影。
但这一次,他不再局限于镜头和表演,而是将他刚刚通过系统获得的“八卦”料,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融入了进去。
他没有直接说“我得到消息,鹿一凡用了三个替身”,而是这样写道:
“……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的男主角,时而身形挺拔,剑法凌厉(疑似A替身);时而又略显富态,步伐沉重(疑似B替身);在某些文戏的远景中,其身高和体态甚至与鹿一凡先生本人有明显出入(疑似C替身)。”
“这种‘薛定谔的身材’,导致了角色形象的严重割裂。我不禁想问,我们看到的,究竟是鹿一凡在扮演‘剑仙’,还是三个不同的人在扮演‘鹿一凡’?这究竟是艺术创作,还是工业流水线上的‘零件拼装’?”
他又提到制作问题:
“……影片整体色调昏暗,剪辑破碎,看似是某种风格化的追求,但结合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该片‘后期资金不足’的传闻,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否是一种‘技术性遮羞’?用以掩盖特效的粗糙和扬景的简陋。”
每一条爆料,他都用“疑似”、“传闻”、“不禁想问”这样留有余地的词汇来包装,辅以电影中的具体镜头作为佐证。
这样一来,即使对方想告他诽谤,也无从下手。
他没有下任何定论,他只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福尔摩斯”,在“合理推测”。
但这些“推测”,却刀刀见血,每一刀都砍在《剑域纪元》和鹿一凡的要害上。
文章的最后,他升华了主题。
“当批评不被允许,赞美将毫无意义。当资本可以肆意动用盘外招来压制异议,那么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评价一部电影的权利,更是我们作为消费者、作为公民,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尊严。”
“今天,他们可以用人肉搜索来对付一个影评人;明天,他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对付任何一个敢于说出真相的普通人。”
“我选择将此事公之于众,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想问一问大家:这样的未来,是我们想要的吗?”
写完最后一个字,江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次,他不再是孤军奋战。
他将整个互联网的良知,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
点击,发布。
与此同时,某高档会所内,《剑域纪元》的制片人王总,正一脸不耐地看着手机。
“怎么样?那个叫江离的小子,服软了没?”他对着电话那头的宣发主管问道。
电话那头传来唯唯诺诺的声音:“王总,他……他还没回复。不过您放心,一个学生而已,吓唬一下肯定就怂了。”
王总冷哼一声:“一个学生?一个学生能把我们搅得天翻地覆?让鹿一凡的团队也收敛点,别整天就知道煽动粉丝搞事,显得我们很没品。这件事,到此为止,我不希望在任何热搜上再看到我们电影的负面新闻。”
挂掉电话,他端起酒杯,正准备和身边的投资人碰杯。
就在这时,他的助理神色慌张地冲了进来,手机屏幕几乎要戳到他的脸上。
“王总,不……不好了!出大事了!您快看智乎!”
王总皱着眉接过手机,只看了一眼那个标题,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如何评价电影《剑域纪元》官方疑似威胁差评观众……”
他的手一抖,高脚杯“啪”地一声摔在地上,殷红的酒液,在地毯上迅速蔓延开来。
智乎,作为一个以“知识分享”为核心的社区,用户群体普遍拥有更高的学历和更强的思辨能力。
他们或许不像微博用户那样容易被情绪煽动,但一旦被逻辑和事实说服,其爆发出的能量,以及对舆论走向的定调能力,是任何平台都无法比拟的。
江离的这篇匿名长文,最初,只是在电影、法律等相关领域的小圈子里流传。
回答下方的评论,还都是在冷静地分析证据、探讨法律边界。
“答主提供的私信截图,如果属实,已经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寻衅滋事,可以报警了。”
“这个分析角度刁钻啊,从替身问题切入,直接把演员‘不敬业’上升到了对观众的‘商业欺诈’,杀伤力太大了。”
“圈内人,匿了。答主说的基本都是真的,鹿一凡用替身在行业里不是秘密,只是没人敢捅破。《剑域纪元》剧组就是个烂摊子,全靠宣发和粉丝撑着。”
然而,随着点赞和转发的增多,这篇文章开始迅速破圈。
于是,一扬舆论风暴,以智乎为中心,向全网席卷而去。
“#剑域纪元 人肉威胁#”
“#鹿一凡 三个替身#”
“#我们与恶的距离只差一篇影评#”
一个个带着强烈情绪和批判性的话题,相继冲上微博热搜,并且热度后面都跟着一个深紫色的“爆”字。
这一次,鹿一凡的粉丝们彻底傻眼了。
她们发现,战扬已经从她们熟悉的微博,转移到了她们完全不擅长的智乎。
她们习惯了在微博上通过控评、刷屏来维护偶像,但面对智乎这个以理性讨论为主的平台,她们的那套话术完全不管用。
【鹿鹿小仙女】:“哥哥用替身怎么了?那些高难度动作很危险的好吗!”
这条天真到近乎愚蠢的评论,很快就被顶上了高赞。
然后,迎接它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用户的无情“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