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8章 记者采访

作者:张不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我知道,我想问的是您明明高中成绩这么差。


    到底靠什么如今才能获得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的?”


    李修文也知道,对方问的实际上就是成绩这么差。


    凭借什么才能获得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这个大奖的。


    但是。


    自己的回答也并不是逃避,也是清楚的回答了他的问题。


    成绩差,来就和获得蒲松龄文学奖没什么关系。


    能获奖,纯粹是和他写的小说比较经典有关。


    而写小说,更是基本上和高中成绩没什么关系。


    更别说,原主学的还是和写小说关联更远的理科了。


    便和善的道:


    “这我说了啊,靠写小说得的蒲松龄短篇小说奖。”


    说罢,为了避免这个男记者尴尬,李修文笑着又说:


    “我想你问的应该是怎样靠写小说获得蒲松龄奖的吧?”


    “对。”男记者忙点头。


    见状,李修文就笑着回答了刚才说的那个问题:


    “至于我怎么靠写小说获得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这种大奖。


    那首先肯定要感谢蒲松龄奖的评选委员会给我评奖了。


    其次,那自然就是怎样能写出让评委认可的小说了。


    关于这点,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关于文学的认识。


    我想,这或许就是我能写出这么多好小说的关键。


    这我之前也说了。


    我认为,文学就是单向度社会里的多向度的存在。


    要想写出好小说,首先要有超越单向度社会的束缚的意识和勇气。


    这点,我觉得也是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最大的区别。


    优秀的严肃文学,往往能够超越单向度社会的束缚。


    教人反思欲望、社会、人性、道德等单向度社会固化的东西。


    而通俗文学,则是顺从人们对这些内容的喜爱和认识。


    这也是通俗文学能获得读者喜爱的最关键原因。


    做不到这些,很容易就会被它们的目标读者给反感。


    一些作家,将讨好这些读者当做好小说的标准。


    实际上是偏离了严肃文学这种东西的真正本质。


    当然,如果他们是写通俗文学,那就另当别论。


    而我的那些小说,都是突破了单向度社会某方面束缚的存在。


    比如《南方高速》,戳破了现代社会发展神话的虚幻。


    《变形记》,揭露了金钱异化状态下的冷酷的人际关系。


    我觉得,这或许就是我能够获得蒲松龄文学奖的原因。”


    思绪发散,一不小心,李修文就说了一大堆。


    说完,李修文便有些后悔了,自己貌似话太多了。


    对方就问个问题,自己一口气竟然说了这么多。


    这点,也是他前世因喜欢读书遗留下来的习惯。


    前世,和别人谈到生活上的那些事情他木讷的像个呆子。


    可是要是和别人交流这些观点理论上的某些话题。


    他就感觉他脑海里的思绪霎时如泉涌般滔滔不绝。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不过,他猜测这可能是和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有关。


    大部分人,关注的是日常的那些人际关系和眼前事物。


    因此,说那些话题,他们就身处在自己的舒适圈内。


    而他自己,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读书上面。


    那些书里的观点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某种舒适圈。


    正因如此,说起这些话题,他才能滔滔不绝。


    说不上他和另外一种人到底哪种人的思维方式更正常。


    但他也觉得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没什么高低之分。


    人就是人。


    能坚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就是正确的。


    不过他说这些话,倒是让一些直播间里的网友很认可:


    “直达本质,怪不得我读网络小说时只想沉迷其中。”


    “是啊,我们喜欢的网络小说,肯定和我们本身的欲望一致。”


    “总结一下,好色之人,喜欢看那些擦边的小说。


    爱财之人,喜欢看那些主角赚钱为主线的小说。


    心狠之人,更喜看那些主角残酷无情的小说。


    每个人看的小说,都投射进了他本身隐秘的欲望。”


    “六,看个直播而已,像上课,还有人总结上了。”


    ……


    虽有些后悔,李修文说完,倒是也没耽搁什么。


    紧接着便让后面一名戴眼镜的年轻女记者问自己问题。


    “您之前说自己是孤儿?可您生母不还是健在吗?


    并且,您父亲也没去世啊,只是不知所踪而已。


    您之前说自己是孤儿,这是不是有些太不合适呢?”


    这个高瘦女记者又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抛了过来。


    甚至于,这个问题比刚才的还敏感,有点指责的意味


    不过对此,李修文倒没生气,毕竟这是真实存在的。


    自己还没那么小气,因为别人说出世事就感到生气。


    想了想,他回道:


    “我认为的孤儿,是指没有父母抚养的未成年儿童。


    从小到大,我都是靠我爷爷单独抚养长大的。


    我父母活着,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我没有关系。


    我并不认为我之前说自己是名孤儿有什么问题。”


    听他这样回答,有些直播间里的记者也替他说话道:


    “这个记者好讨厌,这不是在人家伤口上撒盐吗?”


    “心疼,虽有父母,但没尽义务,说自己是孤儿并不为过。”


    “赞同。”


    “赞同+99”


    ……


    回答完女记者,李修文又陆续让数位记者采访。


    这之后,记者们问的大多是和他写小说有关的问题。


    另外,旁及了其它一些身世和学习相关的问题。


    毕竟肚里有东西,李修文回答的都很有洞见。


    这也让在扬的记者们都彻底佩服起了这个年轻作家。


    原本。


    他们也不过是因为对方获奖这才尊敬他这个年轻作家的。


    可现在,他们听了这个年轻作家滔滔不绝的回答。


    他们被其话语中展露的深刻思想和文学才华所折服。


    尽皆彻底佩服起了这个声名在外的年轻天才作家。


    他们觉得,采访中庄生这个年仅十八岁的作家表露的风度。


    甚至于比之前他们采访过的那些顶尖作家都不遑多让。


    这也是让他们佩服庄生这个年轻作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采访时。


    李修文感觉自己说的差不多有两个小时。


    另外,他也觉得这些记者问的问题都开始有些重复了。


    于是,他就推脱说自己要上课,结束了记者采访。


    而实际上,他们班上午的前两节课恐怕早就要结束了。


    不过,他这会儿逃课倒也不怕会因此而受到什么惩罚。


    毕竟。


    接受记者采访,也算是从另一方面宣传了学校。


    进了学校,李修文并没直接去他们班上课的教室。


    而是照之前辅导员说的,直接去了校长办公室……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