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6章 反驳老师的观点

作者:张不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话让李修文愣了下。


    自从上次自己拒绝了许晴一块看电影的请求。


    之后她貌似就再也没怎么主动找过自己聊天了。


    李修文还以为对方生气了,对自己的好感熄灭了呢。


    对这种事,李修文是乐见其成的,毕竟他并不喜欢对方。


    他认为,不喜欢就该明确拒绝,绝不能吊着别人。


    读了这么多书,李修文也做不到吊着别人的事。


    可没想到,如今看来许晴对自己的好感貌似并未熄灭。


    回过神来,李修文正想对她说些什么。


    可这时,上课铃响了,文学理论课老师丁明走了进来。


    不等她说,许晴转过身去,似是打算认真听课。


    见状,李修文也没法多说什么,就低头看起了书。


    可看着看着,也不知这堂课已过了多长时间。


    不经意间,李修文听到讲台上的老师讲的内容貌似有些问题。


    他难得的抬头,仔细听着老师这会儿讲的内容……


    文学理论老师是一个整天穿着西服的中年男人。


    他叫丁明。


    身材中等,带着个黑边眼镜,看着比较斯文。


    此刻,他正在讲授的是华国古代文论里的天赋论。


    讲的时候,他的话语里显示他完全认同古代的这种天赋论。


    认为大文学家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存在。


    说到这里倒没多大问题,可他引申的内容实在是大谬之极!


    他从这个天赋论,引申到文学创作的基因决定论。


    认为文学家的天赋多是遗传于自己父辈的基因。


    比如拿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也是一位优秀诗人举例。


    印证杜甫之所以取得这么大成就和他爷爷的基因离不开关系。


    并告诫大家。


    要是有人立志在文学这个事业里闯出一片天的话。


    最好先看看自己的祖辈有没有相关的文人之后再作打算。


    对此,李修文听得想笑,只觉这种说法实在荒谬。


    在他看来。


    这个老师把那些属于家庭的影响给归纳到了基因上面。


    那些在历史上成名的大诗人固然很多有着家学渊源。


    可他们的成功。


    更多的是在这种氛围内更容易培养相关的才能。


    试问,如果一个诗人的孩子,整天接受诗人的熏陶。


    对于写诗需要掌握的相关技能,自小就已远超众人。


    那这个家庭出身的孩子是不是就更容易成为大诗人?


    更别说,文学史上还有很多文学家出身不好的例子了。


    比如莫言,他是农民的孩子,家里又何曾出过作家?


    可他不还是成了一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吗?


    这样的例子,放在世界文坛上还可以找出一大堆例子。


    比如说狄更斯、安徒生、高尔基、卡佛等人。


    也因此,所谓的基因决定论基本上就是无稽之谈。


    这个叫丁明老师劝人创作之前考虑家庭出身更是误人子弟。


    当然,这个老师在文学理论的其它方面都讲得不错。


    只不过在这个文学天赋方面讲的未免失之偏颇了。


    既然听到了,李修文自然不能对这种事情坐视不管。


    他举起了手。


    丁明看见后忙停下讲课,和蔼的问他有什么事吗?


    李修文便起身,将自己举手的原因说了出来:


    “老师,我不认同您刚讲的文学创作上面的的基因决定论。


    关于您刚才讲的,不知道我能不能说出我的看法?”


    “当然可以,你说。”丁明笑着说。


    对于学生不认同自己的看法,他不仅没有感到生气。


    反而心里隐隐约约有些高兴。


    作为老师,他就喜欢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而不是自己讲什么就是什么,一点脑子也不动。


    那样,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对一堆木头讲课一样。


    “那行,多谢老师,我现在就把我的看法给说出来。”


    丁明点头,伸手示意李修文不用顾忌,直接讲就行。


    见状,李修文没有犹豫,紧接着便开口说了起来:


    “老师您认为基因对于一个作家来是说至关重要。


    历史上那些大作家的祖辈上都有着文学创作的传统。


    您由此认为,祖辈上的文学基因对于作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


    要想投身文学,要先看看自己祖辈是不是有文学从业者。


    不然,即使投身文学,到最后恐怕也会撞得头破血流。


    老师,我讲的这些,这是不是您刚才说的观点?”


    “对。”丁明笑着点头。


    虽不知这个学生到底要怎样反驳自己的这种观点。


    可听着这个学生不过听了一遍就记得这么清楚。


    有这样优秀的学生,丁明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而班里的其它同学,这会儿则大都有些吃惊的瞅着李修文。


    他们几乎都没想到这个平常也不怎么说话的男同学。


    上课,竟然敢反驳说老师,并且说他讲的内容不对!


    这实在是有些逆天了!


    对此,李修文并未关注,他紧接着就说出了自己反驳意见:


    “老师,我认为您这种文学创作需要基因的说话是错误的。


    您拿杜甫和他爷爷杜审言举的例子并不具有说服力。


    我觉得,相比于基因。


    杜审言留下的家庭的诗歌传统才是杜甫成为大诗人的关键。


    您说的,实际上是把这种诗歌传统的影响当成了基因。


    基因可以遗传,而这种家庭的诗歌传统却不可以遗传。


    这也是古往今来这么多大诗人的后代没有成为优秀诗人的原因。


    另外,老师您之前大夸特夸的庄生的出身就很能反驳您的结论。


    据我所知,庄生出身农村,从小由爷爷抚养长大。


    他的祖祖辈辈上也并没有什么文学方面都从业者。


    可他又为何能写出这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呢?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不知道能不能说服老师您……”


    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李修文差点喘不过来气。


    刚才,说自己的笔名之前,他莫名有种别扭之感。


    不过短时间内,他也只想到这个具有说服力的例子。


    因此,也只能忍着别扭,拿自己举例子反驳老师的观点了。


    丁明听完学生说的这些话,直接愣在原地好一会儿。


    他这才发现,原来之前讲的那个基因论有这么多破绽。


    明白这点,他的后背也不由得得冒出了些冷汗。


    他想,要是这个观点被学生给举报,自己会怎样呢?


    估计,自己这辈子就要因这个观点而毁掉吧?


    不过幸好。


    这个学生是以观点探讨者的姿态和自己交流观点。


    而不是像有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姿态来审判老师。


    想到这,他对于自己这个学生眼里只有欣赏和感激。


    应试教育下,这种敢于反驳老师观点的学生太少了。


    倒是有不少揪着老师讲课内容以举报为荣的愚蠢之辈。


    搞得他的许多同事们讲课时都不敢讲那些敏感内容了。


    讲课有顾忌,又怎能完全将知识透彻传递给学生呢?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而这个学生明明可以拿着可以让自己陷入舆论漩涡的结论。


    却愿意以一个交流者的姿态反驳自己的观点。


    这实在是难得!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