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章 接受采访

作者:张不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些,李修文暂时并不知道,他正在卖力的创作中。


    写到四点多,李修文停下笔,点了个外卖然后接着写。


    没一会儿,他突然收到了现代文学编辑刘勇发来的消息。


    说是有一家比较重要的媒体想要采访一下他——


    采访者是华国新闻和电视行业的龙头的央视。


    问他什么时候有空,建议他接受这家媒体的采访。


    还说毕竟是央视,接受采访可以帮他增强影响力。


    对于采访,李修文并不排斥,只是目前他还并不想露脸。


    毕竟露脸了,上学、坐车、出门什么的都比较麻烦。


    不小心被人认出了,说不定就会有人打扰他的正常生活。


    他可不想像那些明星一样出个门把自己裹得像木乃伊。


    于是。


    就像之前一样,他问了下对方可不可以接受电话采访。


    刘勇说可以后,他便回对方说今天晚上七点有时间接受采访。


    挂断电话,李修文又接着写了半个多小时小说。


    等外卖到,他便停下写作,看着小说吃起了晚饭。


    吃完,他没再继续写,边玩手机边等着今晚的采访。


    六点五十五,李修文的手机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


    接通后,对方介绍说他是央视新闻频道的记者余国梁。


    一会儿,就由他负责今晚对李修文的电话采访。


    客套了下,李修文问新闻播出的时候可不可以把他声音转换下。


    对方问了下上级,最后同意了他的这一要求。


    没多久,就到了采访的时间,双方都准备好后。


    没耽搁,记者紧接着便问起了提前准备好的一些问题。


    “请问,您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小说的呢?”


    “十岁左右吧,从发觉写东西能缓解我的痛苦便一直写了。”


    李修文随口瞎编道,反正别人也没办法证明他话的真假。


    就像前世的余华,像个段子手一般讲自己的写作之路。


    不知是真是假,反正人们笑了之后也不会怀疑真假。


    “那些作品还在吗?以后我们读者有机会见到吗?”


    “不在了,至于那些作品读者们有没有机会见到?


    我觉得可以,我后来写的小说里都会有它们的影子。


    没有它们,我后面不可能写出还值得一看的小说来。


    因此,读我现在的小说,也就相当于间接的读到了它们。”


    读的书多了,瞎编这些东西,李修文没感到一丝困难。


    “那对您走上写作之路影响最大的人你觉得是谁?”


    “我爷爷。”没犹豫,李修文直接答道。


    这不是瞎编,没爷爷,原主早就不知道哪天饿死了。


    没了原主,他没法穿越,又怎么能写那些作品呢?


    “那您觉得对您的小说写作影响最大的作家是谁呢?”


    “这个不好说,有不少作家的作品都给过我影响。


    要非要说的话,还是曹雪芹啊、吴敬梓和蒲松龄等人。


    另外,就是我们华国古代那些丰富的笔记小说影响了我。”


    对于这个世界的现当代作家李修文了解的并不多。


    也因此,他也只能说是那些古代的作家影响了他。


    “既然如此,那您为何写的小说要把背景放在国外呢?”


    “一部小说,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地方。


    地点,只不过是小说的背景而已,它为小说更高的目的服务。


    很明显,小说传达的感受或者认知,才是最重要的地方。


    这也是许多国外的名著我们国人也能理解的原因。


    如果通过虚构改变一部小说的背景,能传达出和之前那部小说同样的认知和感受。


    那这样的一部小说,也必然和之前那部小说一样优秀!


    至于我为什么要把故事背景放在国外的那些地方。


    之前,我在访谈里面已经讲过了,我现在再说一遍吧。


    我之所以把小说的背景放在国外,是因为我阅历有限。


    放到国外,我可以毫无顾忌的去想象,反而更容易激发我的灵感。


    反正背景无足轻重,我把小说发生地放在国外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修文继续随口瞎编,在心里他差点都信了自己讲的。


    “您的乡村医生,把现代人的困境揭露的明明白白。


    您的南方高速,把我们现代文明的困境也展示的淋漓尽致。


    您的这两篇小说关注的都是比较深刻的人类处境问题。


    而您的同龄人这会儿还忙着高考和上大学的事情。


    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您这个年纪要关注这些沉重的问题?


    是不是您的经历了特殊才能写出那样深刻的小说呢?”


    “嗯,每个作家关注的主题都必然和他的经历有关。


    我也不例外。


    我关注那些主题,也确实和我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


    我是个孤儿,从小靠爷爷一个人抚养我才能长大。


    正因如此,我经受了其它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没经历的痛苦。


    也见识了不少人性中那些令人作呕的势利和丑恶。


    这也是我后来小说里为什么喜欢关注那些主题的原因。”


    ……


    又问了几条,李修文依旧按照自己读过的作家访谈创造性的回答着。


    看着之前准备在笔记本上的那些问题全都已得到解答。


    没再多问,记者余国梁满意的结束了这次采访。


    这让李修文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刚才根据前世那些作家访谈的内容瞎编其实挺费脑的。


    他怕自己编岔了,那对于自己的文学事业可是不小的打击。


    说不定,某一天真有可能被人发现是搬运的呢。


    采访完,没多想,李修文继续去写起了小说。


    而那个记者,采访完却是深深的佩服起了李修文来。


    原本,他还以为庄生的作品很可能是抄袭的呢。


    毕竟这么年轻,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写出那些作品的人。


    可现在,从庄生的回答中,他知道自己之前的怀疑大错特错。


    随口一说,就是令人感到醍醐灌顶的文学洞见。


    这些洞见,又哪里是一个抄袭者所能讲出来的?


    他之前也采访过华国文坛的不少作家,这一对比。


    他觉得那些作家采访中显露出来的的文学水平。


    简直比庄生在这次采访中显露出来的差了好几个量级。


    也因此,他对于庄生这个年轻作家深深的敬佩起来。


    采访完,没隔太久。


    其中的一些片段作了变声处理后就在晚间新闻播出。


    而这凑巧被原主他妈和妹妹在酒店的电视上给看到了……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