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后,吃了晚饭,洗完澡,李修文就直接睡了。
奔波了一天,身上太累,他晚上什么也不想干。
次日,吃完早饭,李修文打开电脑,这才开始写《受戒》。
……
与此同时,随着何非投稿给《文艺报》的那篇文章发表。
庄生这个作者,也成了华国文坛炙手可热的存在。
文坛里,不少人都从这一刻记住了一位叫庄生的新人作家。
先前,尽管它的作品非常优秀,被不少作家同行阅读过。
可毕竟时间很短,小说的影响力还没有完全发挥起来。
文坛里,仍旧有不少人对庄生这个作家的作品很陌生。
可现在,随着大作家何非写的一篇点评他小说的文章发表。
文章里,何非不吝语词,极致称赞庄生和他的那几篇小说。
说那几篇小说每篇都是经典,必将载入华国文学史册!
还说这个新人作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才作家!
作为华国文坛如今能排在前十之列的一位优秀作家。
何非的文章一直受到不少作家同行和读者的关注。
而他这样不留余地的夸奖一位新人作家实属罕见!
好奇之下。
之前没读过的一些人特意找来庄生的小说读。
原本,他们觉得何非这样说很可能是一种夸张。
可这一读
他们这才发现何非的文章里根本没有一丝丝的夸张!
甚至于,有的人竟然还觉得何非的夸奖有些保守!
正因如此。
庄生这个新人作家一时间便成了文坛热议的对象。
文坛几乎无人不知如今出现了一位天才般的新人小说家!
……
写了一上午,李修文写了《受戒》的三分之二篇幅。
下午,吃完饭,没有耽搁,他继续写起了剩下的内容。
……
燕京,《儿童文学》杂志社,顶楼旧会议室内。
华国儿童文学大赛的评委们正在审核入围终审的稿件。
为了方便审核,过了终审的稿件都被打印成了纸质版。
从四月开始,到月初截止收稿,他们共收到了上万份投稿。
经过重重筛选,到如今只堪堪留下了下了三百多份稿件。
尽管如此。
评委周明远还仍然觉得不少入围作品水平根本不够格。
这不。
将一篇名为《魔法奇遇记》的稿件推到桌角。
他再一次用红笔在评审表上打了个非常利落的叉。
感叹道:
“第五十三篇了,主角永远一帆风顺,像是意淫一样。”
好多天了,周明远都没看到那种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作品。
这让他感到悲观,总觉得这次大赛的举办恐怕是一场失败。
尽管如此,周明远依旧专心致志的审阅着稿件。
又审了会儿。
突然,一篇名为《小王子》的稿件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他想,总算是看到篇名字不那么浮夸的稿件了。
没耽搁,周明远挺直腰认真的审阅起了这篇稿件:
“六岁那年,我在阅读一本名为《大自然纪实》的书时。
看到了一幅有关原始森林的精彩画作:一条巨蟒正在吞食动物……”
读完开头,周明远眼前一亮,开头这个切入点不错。
没停留,他继续往下读,这一读便被彻底吸引进了小说里去。
读完,周明远久久沉浸在小说带给他的感动之中。
小说虽没有那种紧凑的故事情节用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可小说里用孩子视角写成人世界的荒诞却格外有趣。
读不几页。
里面那饱含洞见的句子,就会让他陷入遐想。
比如:
“如果你要驯服一个人,就要冒着掉眼泪的危险。”
“大人们总想着去解释,可他们忘了语言本来就是误会的根源。”
“没有人愿意沉湎于回忆,只不过美好的都属于过去。”
“一旦你驯服了什么,就要对她负责,永远的负责。”
每一句,读的时候都给人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觉。
特别是那句: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写的真好啊!”周明远感叹道。
他感觉这恐怕是他这辈子读到的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首先,这篇小说打破了这类故事里成人预设的陷阱。
市面上太多儿童故事,总带着成年人的“好心预设”:
主角要勇敢、聪明,结局要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连反派都要有清晰的“坏”的理由!
可《小王子》偏不,它的叙事像个孩子在碎碎念:
B-612星球的火山可以煮早餐,国王只会发没人听的命令。
这些情节或许会被人评价为“逻辑松散”“缺乏正向引导”。
但周明远觉得。
恰恰是这种“不规矩”,戳破了成人对“儿童世界”的想象——
孩子的认知本就是感性的,他们会为一朵花的“矫情”操心。
而好的故事,不该用成人的规则去修剪这种天真!
另外,小说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边界,不只是写给孩子的。
在周明远看来,这不仅是一个篇写给儿童的小说。
更是写给每一个被世俗世界给污染的成人童话。
它告诉人们,真正的儿童文学,从来不是“只给孩子看”。
而是能打通年龄的壁垒。
像一座桥,让成年人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重新看待世界。
让孩子看见冒险,少年看见友情,成年人看见初心。
另外,这篇小说中意象和叙事上到处都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堪堪称经典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想罢,周明远觉得自己先前的看法太轻率了。
有这篇《小王子》在。
这次儿童文学大赛不仅不会是一次失败的文学比赛。
反而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文学比赛之一也说不准。
想想看,第一届的冠军就将会是如此优秀的作品。
谁还能说这个比赛不成功?
当然,这只是目前周明远个人审这篇小说的看。
不过他觉得,凭这篇小说的经典,冠军是必然的事情。
除非其它编辑是瞎子,不然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作品呢?
想到这,当即,周明远就用红笔在评审表上打了个对号。
然后,他收回心思,继续审阅起了其它的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