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市。
陈默是一名年轻、不知名的历史类小说作家。
写历史小说三年,案头堆的史料比他的手稿还高。
可手里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本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作为一个较真到抠“明朝书生该穿圆领还是直领”的年轻作家。
以前朋友总笑称他写的不是小说,是考据报告。
还说这就是他的小说不受编辑和读者欢迎的原因。
可他并不认同,他总觉得历史小说就应该死抠那些细节。
不然还要历史小说干什么呢?
至于为何不受欢迎,他觉得纯粹是那些读者太懒了。
不愿思考,只愿意去读那些迎合他们欲望的作品。
也不管好坏,只要调动他们的感官他们就说是好小说。
为此,他先前一直自比历史上那些死后才出名的作家。
认为自己不被理解,是因这个时代的读者太差劲了。
直到他读到《小径分叉的花园》这篇小说才发生改变。
小说里那种迷宫式的叙述给他的创作打开了一道大门。
他这才明白。
原来小说就是从小径分叉的无数可能性中描摹一种可能!
而自己之前那种写法不过是固守着一种无趣的可能性。
哪里是在写小说?倒像是给故事砌上无用的城墙。
这样的小说,又哪来的吸引力让读者感到有趣呢?
也不怪没人喜欢,要真有读者喜欢这一点那才是怪事?
明白这一点,陈默开始修改起写了半年的一本历史小说。
从前,陈默给每个小说人物都设定一个非黑即白的人设。
像史书一样,忠臣都是好的,而奸臣做什么都是坏的。
可现在,庄生的小说让他明白了一个被忽视的道理:
历史和小说一样,都是人写的,都不过是一种可能罢了。
既然是人写的,又哪里有什么非黑即白的定论呢?
从前,他把每个人物的行动和结局都事无巨细的写下。
像写实录,仿佛叙事中留有任何空白都是杀头的罪过。
可现在,庄生的小说让他明白了叙事中空白的重要性:
小说就像迷宫,读者要做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
过于清晰,反而是在给读者的想象力套上枷锁。
他这才懂得,原来历史小说不必是一条有终点的路。
也可以像是庄生小说里那座没有地图的花园迷宫一般。
读者踩到哪片落叶,哪片叶子就会告诉他哪个故事的结局。
受此影响,陈默花了两天时间改写了自己的那本小说。
改写完,他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轻松感觉。
他清楚,改写后的这篇小说肯定能获得编辑的喜爱。
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通晓小说该怎样写之后的把握。
没有犹豫,陈默当即把小说发给了之前的编辑。
也不出他所料,隔天他就收到了编辑发来的过稿通知。
并且还难得的,第一次大篇幅夸奖了他的小说。
对此,陈默并没有骄傲,他知道这都要感谢一个人。
那便是写出《小径分叉的花园》的作家庄生。
他想,今后有机会的话自己一定要好好感谢他一番。
……
接连几天,李修文都在阅读这个世界文学类的书籍。
他发现,这个世界的文艺水平有些方面并不输于前世。
更像是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里所写的时间那样。
分了个叉,变成了另外一些作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
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这个世界的文艺水准还是不如前世的。
这点,也让李修文对实现自己大文豪的目标更有信心了。
这些天里,李修文暂时也没有去写新的小说的打算。
短时间内,他已经连续发表了三篇堪称经典的作品。
这以年龄来说,实在是有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了。
也因此,他打算沉淀下,隔些天再开始写新的小说。
趁这段时间,他刚好可以多读些书增长自己的阅历。
以免成名后。
被问及某些知识时,不小心说出令人贻笑大方的话。
……
时光如梭,还没怎么感觉,眨眼间便过一个多星期。
这天上午,李修文在家收到了江宁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学校是本科,但里面有几个专业也招收专科生。
比如李修文报的培养小学语文老师的语文教育这个专业。
虽是专科,但李修文对于这个录取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之前报考时。
李修文不过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才报的这所学校。
毕竟是所本科,它招收的专科专业分肯定不会低。
他属实没想到那点分,竟然还能被这所学校给录取。
尽管如此,李修文也没把被这所学校录取当回事。
在他看来,自己作为穿越者根本不需要靠学校帮助。
反而学校,很可能因为自己今后的成就而留名于史。
这不是自恋,而是穿越者这个身份给他带来的底气。
没多想,李修文放下通知书,开始思考起了写什么小说。
快开学了,到时军训,不一定有时间写小说。
好多天没写了,趁着最近闲,也是时候该写新的小说了。
想了许久,李修文决定写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
之前发表的几篇,几乎都是揭露人的某种处境的小说。
都太沉重了,暂时也是该换个轻松点的小说调节下口味。
而汪曾祺的《受戒》就是篇让人心生愉悦的小说。
小说讲的是小和尚和小女孩美好朦胧的爱情故事。
像一首诗,更像是一个梦境般的桃花源世界。
读之,让人心生温暖,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另外,之前写的都是国外背景是,也该写篇国内的。
不然,到时万一真被人说成是崇洋媚外怎么办?
再加上这篇小说也是前世公认的华语文学经典。
水准高,曾被写入文学史,有利于自己的文学目标。
这种种原因,加起来才使得李修文这次选择写这篇小说。
决定写这篇小说倒是不难,毕竟万事在脑子里想都简单。
可决定写之后,如何激起这篇小说却是让李修文犯了难。
小说里讲的是小和尚和农家小女孩之间的朦胧爱情故事。
按照以往的经验。
需要满足和小说相关的场景和情感才能激起有关小说的记忆。
若是想激起这篇小说的记忆。
那自己就需要在乡村或者寺庙里感受到真挚的爱情才行。
可如今乡村凋敝,寺庙都是和尚,又哪里来的爱情呢?
更别说在这金钱至上的社会,爱情本身就很难见。
乡村、寺庙这些不相关的地方,又如何能够感受到爱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