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快,转眼就到了专科批次报考的时间。
没多考虑。
当天下午李修文随便选了几个地处天南海北的大专院校报考。
说实话,原主考这点分,他也实在没有多选择的余地。
另外,对它写作来说,大学的好坏并没有多大影响。
就算家里蹲,也丝毫不会影响他以后的写作事业。
他之所以上大学,更多的是需要这段生活体验。
并不是为了学历,从而为以后出社会好找工作。
从这点来说,好学校,坏学校,对他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修文报考完,想着等九月开学,学费什么的都要钱。
而《乡村医生》四千多字到时也顶多只有四千多块的稿费。
思索了下,李修文决定把先前写的那篇也投出去赚稿费。
投之前,李修文先问了刘勇能不能和之前那篇下期一块发:
“我刚写了篇,投给你们,过稿后能和之前那篇下期发一块吗?”
收到消息,刘勇很惊讶,他没想到对方写作速度这么快。
“不愧是天才!”刘勇感叹道。
感叹之余,他忙去总编办公室向总编询问能不能发。
“当然可以。”听说是庄生,总编吴宇明直接拍板决定。
得到答复,回到工位他第一时间给李修文回复说可以。
“那好,我现在就把小说发给你。”李修文说。
说完,他直接把《小径分叉的花园》的文档发了过去。
收到小说,编辑刘勇迫不及待打开文档审阅了起来。
看到小说名,刘勇不明所以,猜测起了小说内容来。
他想。
花园?分叉的小路?莫非和之前的小说一样带有象征性质?
读了开篇,他有些诧异,他怎么感觉这像是侦探悬疑小说?
貌似是要讲一个叫余淮的间谍怎样传递情报的悬疑故事。
他想,这庄生可不能把自己的文学天赋浪费在这个上面啊?
要真是的话,自己待会儿肯定要好好劝劝他。
心存疑惑,刘勇继续往下读,这一读便沉入了进去。
“构思真是巧妙!”读完后,刘勇在心里深深的赞叹道。
自己猜的没错,这篇小说从故事情节上来看确实是侦探小说。
可自己却是想岔了。
这么天才的庄生怎么可能浪费自己的文学天赋呢?
小说是只是借侦探小说的形式来探讨形而上的那些主题而已。
说是侦探小说,可实质上是颠覆了传统叙事方法的小说。
谁能想到侦探小说能够探讨形而上的问题呢?
在他看来,这是一篇完全不输庄生之前作品的小说。
从叙事上来说,这篇小说的意义甚至远超前两篇。
谁又能想到,短篇小说原来还可以这样来写呢?
他想,今后恐怕会有一大批的作家向它学习。
……
投稿完小说。
大约一小时左右,李修文收到了刘勇发来的过稿通知。
刘勇还发了一大堆阐释、夸奖这篇小说的话。
对此,李修文并不意外,博尔赫斯的作品能不好吗?
没多想,躺在床上,他思索起了接下来自己该去写什么小说。
算上之前那篇,两篇加起来稿费也才一万多块钱。
还是太少了,离实现自己的赚钱大业还差的太远。
想了许久,李修文终于想好了下次该写什么小说。
……
翌日。
吃完早饭,李修文出门坐公交车向游乐园赶去。
这几天太热,他暂时不打算再出门收垃圾了。
当然,他自然也不会让爷爷这么热的天去收破烂。
他想过,再过段时间就和爷爷商量让他放弃收破烂。
如今,他写小说能赚不少钱,相比收破烂赚的钱多了。
没必要让爷爷这么大年纪还如此辛苦的外出劳累。
一个小时左右,李修文坐公交车来到了游乐园外面。
才九点多,日头就已经很毒辣,不过来玩的游客还是不少。
没有犹豫,李修文买了票,直接就跟随人流进了游乐园。
之后,他就开始在游乐园里到处闲逛,四处观察着小朋友。
不知道的,恐怕以为他是个对小孩别有用心的坏人。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他来游乐园是有很正经的目的。
他之所以这样,和他昨天决定要写的小说有关。
他打算要写的小说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
这部小说在前世是全世界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籍。
自问世以来,他早已成为被世人公认的儿童文学经典。
之所以选它,一来是它比较适合高中生的身份写。
二来,以前世它的高销量来看,或许能为自己赚不少钱。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这部小说本身的经典!
在李修文的理解中,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有关童真的故事。
他想着,感受小孩的童真或许能激起这篇小说的记忆。
这才一大早,来到游乐园闲逛着观察里面的小孩。
观察许久,李修文的脑海不仅没有激起小说的记忆。
反而被不少带着小孩的家长给当成了不怀好意之人。
不过他并未气馁,他觉得自己想的方向没有错。
之所以没有激活,完全是因为自己暂时没能感受到童真。
“可那又该怎样才能感受到呢?”李修文思索道。
想了很久,李修文没有头绪,只能顺其自然闲逛。
他想,要是中午还没感受到,也只能再另想办法了。
不过,或许是如量子力学所说,观测者会影响最终结果。
他顺其自然时,没有了这个观测者来影响他的感受。
少了那种刻意,他反而能够感受到童真这种东西。
不久后,目睹了一对双胞胎兄妹生气而后又和好的场景。
感到好玩的他,脑子里便突然蹦出了小说的记忆来。
“太好了。”李修文长松一口气,在心里感叹道。
之后,没什么事情,李修文直接坐公交车回家了。
回到家,吃过午饭,为了赚钱,没有浪费一点时间。
李修文便回房间打开电脑开始写起了《小王子》:
“我六岁的时候,有一回看到一张非常精致的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