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现代文学》杂志社,编辑办公室内。
吃过午饭,编辑刘勇早早的回到办公室自己的工位上审稿。
可连审十几篇旧稿,他都没有发现可以达到发表水平的小说。
这让他很是失望。
不由得想大致看下近期收到的来稿作品是啥样子。
读了几篇后,刘勇更加失望了,只觉这些来稿水平更加差劲。
有的叙述不达标,标准的像是高中生的语文作文!
有的主题太陈旧,关注的是早已经过时的老套问题!
刘勇想,像三十多年前的那种文学爆炸般的现象恐怕不会再有了。
那时候,文学界各种高水准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随手翻翻,也许就能看到如今已经进入教科书的存在。
可现在呢?大部分作品也只是堪堪达到发表的水准而已。
之所以发表,不是因为它们多好,实在是好的作品几乎没有!
更别说连这种作品都要从来稿里翻很多篇才能找到!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刘勇不由得在心里感叹道。
感叹之余,他收下心思,打算继续按照从旧到新的顺序审稿。
反正差就差呗,写的再差也总比这世上没有小说好。
就在这时。
一篇名为《南方高速》的稿件突然引起了刘勇的注意力。
这个小说名,莫名让他产生了想要阅读的兴趣。
不知为何,他觉得这篇小说应该不会令自己失望。
没有犹豫,刘勇滑动鼠标直接点开了这篇小说的正文。
果不其然,没读几页,他就发觉这篇小说非同凡响。
人物刻画、视角转换都给他一种极其完美的印象。
他如获至宝,兴奋的一刻都没有停留的便去读下面的内容。
这一读,刘勇就完全沉浸在了小说虚构的那个世界里。
读完后,他回味许久,猛拍了下大腿感叹道:
“写的真好啊!”
在刘勇看来。
这篇小说借巴黎高速公路上的一场虚构的超级大堵车事件。
如同寓言般,探讨了现代飞速发展下的文明的困境。
它立意深刻,叙事独特,刻画生动,整体上简直堪称完美!
可称的上是他近些年读到的写的最好的短篇小说!
刘勇的动静,引来了办公室里其他编辑好奇的询问:
“咋了老刘,又发现杰作了?”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之前刘勇发现好作品时也这样。
听见何明发问,刘勇迫不及待的向其它编辑们分享道:
“对,你们快来看,这篇小说简直可称的上完美!”
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都知道刘勇是一个不爱说大话的人。
听完刘勇的话。
他们纷纷好奇的围上来想看看篇小说是什么样子。
这一读,惊喜之余,他们也尽皆都沉浸在小说里的世界里。
读完之后,他们先是夸赞了下刘勇的眼光之独到。
紧接着,他们又毫不吝啬的对这篇小说夸赞了起来:
“文笔老辣,叙事独特,我觉得各方面都可以称的上完美。”
“立意高远,直面人类困境,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
夸赞之际,编辑老许突然好奇的开口询问道:
“对了,写这么好,谁知道他的作者是什么人啊?”
听罢,刘勇才发现自己兴奋之余竟忘了看小说的作者。
于是他忙到电脑上去看文档最后面留下的作者信息。
“‘庄生’是谁?你们听过吗?”看毕,刘勇向同事们问道。
“没,从没听说过。”其它编辑们纷纷摇头表示没听过。
“莫非是新人作者?”有人问。
“不太可能,我读的时候感觉是国外某个知名作家写的。”
“这风格独特,我倒觉得写它的很可能是个新人作者。”
……
众人争论起起来,对这篇小说的作者身份进行了各种揣测。
最后。
还是后来听见动静过来读了小说的总编一锤定音的说道:
“谁知道呢?先发吧,等到时联系上作者咱们就知道了。”
“是啊,说不定到时候作者的身份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呢。”刘勇说。
说的时候,刘勇心里对于作者身份的好奇之心更加重了。
他想,也许这篇小说的作者是个年轻的文学天才也说不准……
……
这些事,自然是远在南河省的李修文所不知道的。
吃完饭,李修文向爷爷请教了下收破烂需要注意的事项。
听完,李修文收获满满,对明日去收破烂的信心更足了。
之后,闲来无事,他回房间尝试着去写前世读过的一些小说。
他并不记得原文,只能自己根据原来的情节去叙述。
可他无论咋写,都觉得和原作者写的相比差点意思。
没办法。
他也只能暂时放弃掉复述前世那些作品的想法。
不过李修文并未灰心。
他知道,既然上次遇见公交车出车祸激发了南方高速的记忆。
那今后,他只要根据小说内容,去选择相似的情境去体验。
或许就能像之前,主动激发出相关小说的全部记忆。
当然,像目前他没什么合适的机会去主动激发某篇小说的情况下。
去体验某种情境,等待着大脑主动激发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毕竟他前世为了写作读过世界各地非常之多的文学作品。
可时隔多年,有不少都只记大概,也没办法全部主动去激发。
想到这。
他颇有些期待明天收垃圾时会偶然激起什么小说出现了。
这之后,因手机没网,李修文只能无聊的去看电视消磨时间。
这对他这个前世手机不离身的人说还真有些不适应。
他想,等小说稿费下来,一定要先办张电话卡。
另外,还要买个新手机,那个破手机打字有些废手指。
至于电脑,他要看下到时的稿费多少再作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