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省中专,校长办公室内。
    听着对方的话,陈默也不想再推脱下去。
    看他们这样子,自己要是推脱一下,指不定还要浪费不少时间。
    这么答应下来也好……
    想着,他便点点头道:
    “那就多谢黄校长了……”
    说完,陈默便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开口道:
    “我待会还有课,黄校长,赵主任,我就失陪了……”
    见二人点头,他便离开了校长办公室……
    ……
    几个小时后,
    实验楼四楼,核心实验室。
    在清理出的一片核心区域中央,摆放着一个造型奇特、结构复杂的金属装置。
    这正是‘天启’机甲动力之源的初步核心原型,微型高密度冷聚变反应炉的核心构件雏形。
    它的体积,正如陈默所言,接近于一个大号行李箱,通体由银灰色的特种合金构成,表面布满了精密的能量导管接口和传感器接口,流线型的外壳下,是层层叠叠的复杂结构。
    此时,陈默站在装置前,六班的核心成员围在他身边,眼神灼热。
    白小柒、张航正对着三维建模图快速演算和调整参数;吴燃带着几个人在仔细检查每一处焊缝和连接点的可靠性;陆枭则在调试一组高精度激光校准仪。
    “今天我们首先来试着研究一下这机甲的能源核心!”
    “微型化聚变,核心难题之一就是约束场的精度和强度。”
    陈默的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区里回荡,清晰而冷静。
    “传统的托卡马克装置庞大无比,依靠巨大的磁场线圈产生强大磁笼束缚上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
    “而我们的‘冷聚变’,并非温度低,而是要避免传统高温等离子体带来的致命辐射和防护难题。关键在于……”
    说着,陈默指向模型内部一层层嵌套的特殊磁力场发生器结构开口道:
    “利用量子隧穿效应和强磁场共振,在微观层面创造一个超高密度的能量交换点,直接诱发稳定的聚变反应,而非像太阳那样持续的剧烈燃烧,这需要场结构精度达到原子级别。”
    闻言,张航飞快地接话,手指在平板上划出一道道代表磁场线的模型,说道:
    “陈老师,您看第七层的拓扑代数结构,这个超维度的闭环曲率,是不是就是为了抵消‘奇点冲击波’在常规三维空间传播时引发的量子湍流?”
    “嗯。”陈默赞许地点点头,说道。
    “观察力不错。”
    “正是利用高维空间的曲率凹陷,吸收掉多余的能量逸散,确保反应核心的稳定。否则,能量失控,后果就不用我说了吧?”
    闻言,旁边负责连接一组冷却管路的同学顿时有些紧张起来,手明显更稳了些。
    此时,吴燃抬起头,指着几个关键的机械接口:
    “陈老师,主能量输出接口的缓冲层厚度,我根据您给出的‘磁流体能量缓冲技术理论’,参照引擎实验数据调整到了4.2毫米。”
    “但峰值能量冲击下,瞬时温度可能超过常规超导材料的极限值,我们采用的……”
    “新型晶格钇钡铜氧超导涂层已经同步准备好了。”白小柒插话道。
    她身边的工作台上,几片闪烁着淡金色光芒的陶瓷状薄片被小心翼翼地封装在惰性气体箱中。
    见状,她继续道:“配合张航计算的‘相位差能量卸荷层’,足以将瞬时热冲击分流并吸收缓冲。”
    “初步模拟结果显示,核心输出端温度可以稳定控制在-195°C至临界温度以内。”
    她口中的‘临界温度’指超导材料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
    另一边,陆枭调整好激光仪,对准装置核心位置的一个能量反馈节点,说道:
    “精度校准完毕,误差……嘿,在10埃以内!陈哥……哦不,陈老师,可以开始首次无燃料的低功率冷启动测试了吗?”
    此时,陈默环视一圈,确认各节点准备就绪,目光在学生们紧张又期待的脸上短暂停留了一瞬。
    片刻后,才平静下令道:
    “启动。”
    闻言,陆枭猛地按下一个按钮。
    嗡!!!
    一声极其轻微、仿佛来自深空的低鸣声响起。
    没有刺眼的光芒,没有升腾的热浪,没有预想中的巨大震动。
    装置表面复杂的能量导管上,骤然亮起一道道柔和的、流动的蓝色光晕!
    这些光晕如同被唤醒的星河,在精密的金属通道内蜿蜒流淌,蕴含着难以言喻的能量美感。
    实验室里的精密电流表、能量场探测器的读数瞬间飙升!
    但指针和波形极其稳定,没有丝毫波动!
    见状,张航紧紧盯着屏幕,强压下内心的激动,说道:
    “核心磁场形成!量子势垒检测信号稳定!能量输出……稳定!零点真空能撬动点状态……确认!初步功率输出……达到设计理论值下限15%!稳定运行!”
    成功了!
    虽然是无燃料的低功率测试,但这意味着陈老师提出的、突破性的微型冷聚变约束模型理论,至少在基本原理和工程实现的起点上,是正确且可行的!
    人类首次在一个‘行李箱’大小的装置内,实现了如此巨大能量的稳定引导输出!
    有了核心能量源的初步验证,项目进度开始加速。
    很快,四楼核心实验室隔壁的另一个重点区域被清理出来。
    这里堆放着大量形状奇特、泛着金属冷光的巨大构件。
    而这些,正是‘天启’机甲的磁流体关节系统组件。
    如果说冷聚变核心提供的是心脏级的澎湃动力,那么磁流体关节就是传递这股毁天灭地之力的‘肌腱’和‘筋骨’。
    与笨重的液压、电动或齿轮驱动完全不同,这些关节内部充满了银灰色的特殊磁性流体金属液体,它们像血液一样在复杂的封闭腔道内流动。
    此时,陈默手中拿着一节模拟股骨关节的驱动部件,对围拢过来的学生们讲解道:
    “磁流体驱动的精髓,在于舍弃了传统的机械传递链。驱动源来自这里,”
    说着,他点了点关节两端密布的微型强磁线圈阵列,继续道:
    “基于洛伦兹力定律,电流通过线圈产生高速变换的磁场,直接作用于管道内部的铁磁流体分子。”
    “磁场变化越快、越精确,流体的加速和变向就越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