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楼核心实验室。
    陆枭一脸愕然,脑海中不断回味着陈老师刚才的指点。
    对…对!
    现有的续航特化无人机,续航时间只能达到十四小时。
    根本原因不是不够强,而是不够巧!
    他一直试图用蛮力把高熵合金塞进高速变形的节奏,忽视了它自身的脉搏!
    “能量场协同耦合……共振频率是关键……我的天!”
    陆枭失神地低语着,随即猛地抓住图纸,手指因激动而颤抖。
    “我懂了!老师!不是它学不会,是我教得太蠢!方向不对再使劲也白费!给我三天…不!两天!我就能把语法改过来!让这石头自己会跳舞!”
    看着自己学生眼中爆发的狂热光芒,陈默知道,瓶颈的突破口已经找到。
    “去吧!别忘了,稳定是它的根基,也是它的骄傲,别为了效率毁了它的根基……”
    听着陈默的话,陆枭用力点头,抱着他那宝贝的无人机和图纸,如同捧着一团燃烧的希望之火,风一般地冲出了实验室,连门都忘了轻关。
    走廊里回荡着他兴奋到变调的喃喃自语。
    “共振频率…耦合…降低能垒…对!就是它!”
    实验室里重新安静下来,只剩下磁场和谐的嗡鸣。
    陈默走到控制台前,目光投向窗外无尽的夜幕,似乎穿透了时空。
    陆枭的问题让他也产生了一丝启发,或许,场导材料本身也需要一场这样的共振进化?
    两天后。
    四楼角落一间安静的实验室。
    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布满精密仪器和闪烁着幽幽绿光的电池原型的工作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陆枭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却亮得惊人,紧紧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
    现在,电脑上正在进行的充放电循环测试数据。
    旁边的嫩绿色无人机像一个安静的生命体,散发着柔和的绿光。
    空气弥漫着细微的嗡鸣和某种高频震动特有的低吟。
    突然,屏幕上代表“高熵合金固态电解质-场导结构耦合效率损耗”的百分比数字,猛地跌落!
    0.0028%...0.0021%...
    0.0016%...
    0.0010%...
    最终,在一个令人窒息的停顿后,稳定地锁定在0.0007%!
    同时,另一个关键数值,也就是当前单电芯实测续航时间,在短暂地超越14小时后,数值一路飙升!
    18h45m…19h22m…
    20h07m…
    22h14m…
    最终,一个让陆枭心脏几乎停跳的数字,稳稳定格:24h13m!
    陆枭猛地捂住嘴,防止自己尖叫出声,身体却剧烈地颤抖起来,是那种精疲力竭后狂喜的颤抖。
    他成功了!
    24个小时!
    这架无人机的续航整整超过了一天!
    这已经几乎算是翻倍了!
    这种突破,对陆枭来说,可不仅仅是突破瓶颈,而是创造了一个全新量级的续航怪物!
    那可是二十四小时啊!整整一天时间啊!
    这一天时间,可不是指无人机飞行一天,或者启动一天。
    而是在那架嫩绿色菱形无人机现有的功能,全部启动的情况下,这架无人机至少能续航一天之久!!
    想着,他脑海中瞬间闪过张航那张炫耀289.7时速的脸,不由得咧嘴无声地大笑起来。
    随即又压低声音,对着空无一人的实验室得意地小声吼了一句。
    “张航!你小子飙得再快又怎么样?哥们儿给你充十天电都够!”
    “太快了不行,得持久!!!”
    ……
    几天后。
    蓉城国际赛车场,引擎嘶吼撕破晨雾。
    DTM组委会的招标测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场人山人海,座无虚席。
    到处都架起摄像机,准备全程直播此次赛事。
    每年在正赛开始前,就有一场这样的无人机竞速比赛,用来决出正赛的跟拍无人机。
    而这种无人机竞速比赛,每一架无人机速度都非常之快,观赏性极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算得上是正赛的开胃菜。
    所以,虽说今天只是跟拍无人机招标会,但却依旧有无数人观看。
    此时。
    几十余家厂商纷纷等在各自的等候室。
    张航也抱着一个磨损的旧防水箱,在一间普通等候室内,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环境。
    自从先前陈老师答应自己参赛后,他很快就买了前往蓉城的车票,来到蓉城。
    只为在这场比赛中大展拳脚,让自己的无人机,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另一边。
    一间豪华等候室内,一架盘旋在维修区空中的漆黑色无人机极为醒目,这架无人机名叫‘幻影’,机腹搭载八轴高清云台,机身是流线外形,颇有几何美感。
    “不愧是科瑞科技的王牌啊!”
    监控室内,一名工程师指着监控屏不加遮掩赞叹道。
    “碳纤维涡喷引擎,理论时速220千米,全球限量三台!”
    听着那名工程师的话,周围的工程师也都纷纷认可。
    “是啊!这无人机外形极其贴合流体力学,翼展也符合伯努利原理,这种外形下,风阻几乎是完全感受不到啊!”
    “八轴独立矢量推进,看那整流罩的流线设计,几乎完全抵消了轴间扰流……还有主梁材料,那光泽…我的天,那是…是科瑞实验室去年才披露的特种碳纤维复合材料?!”
    “啧啧,光是那个腹部的360度环形八轴云台,里面的增稳陀螺仪级别,我估计军用设备都达不到那种精度!更别提涡喷引擎了!科瑞这次真是下血本了!”
    “……”
    众工程口中的科瑞科技,就是这场招标中最大的一家公司。
    科瑞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连续七年夺得DTM大赛跟拍无人机项目。
    每年都有无数公司想要将他们推下神坛,可最终都输的一败涂地。
    而今年,科瑞公司的‘幻影’无人机,已经迭代到最终版本,名为‘幻影9速度的终点’。
    这架无人机飞行速度达到了惊人的220千米每小时!
    而且这还是平均速度!
    也就是说,无论是过弯道,还是攀升加速,这无人机几乎都可以在毫无失误的情况下,完成所有的拍摄工作。
    这种恐怖的速度,即使是DTM赛场上的赛车,在达到最终冲刺的尾速之前,都可能没有这架无人机那么快!
    此时。
    一位穿着笔挺科技制服、神情冷峻的中年人站在最前端的等候区,操控着空中的‘幻影9’无人机飞回。
    中年人名叫谢天明,是科瑞科技的首席工程师,也是这场比赛负责出席的人。
    现在,他正准备亲自指挥团队进行最后的检查和数据录入。
    团队成员动作高效而沉默,戴着特制的反光手套,小心翼翼地在无人机下方架设着精密传感器。
    谢天明的眼神扫过其他区域,特别是看到一些略显笨重或造型奇特的无人机时,嘴角微不可查地向下撇了一下,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他对着通讯耳机低声却清晰地说。
    “目标数据链测试完毕,云台增稳补偿预设完毕,准备进行低空高速姿态演示。记住,流畅精准是‘幻影9’的本能,不需要任何炫技。”
    谢天明语气平静,却透着强大的自信。
    团队成员的应答也简洁有力。
    “收到,谢工!‘幻影9’状态完美,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