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楼核心实验室。
    众人回想着陈老师描述的场景,脑海里不再是单一的画面,而是无人机群在指令下编织出的立体作战网络!
    三棱柱载重机的货舱仿佛真的挂着标有“模拟高载荷”的包裹模型,白小柒的爪型无人机如同黑暗中的猎手,张航的无人机则在俯冲时带着撕裂空气的嘶鸣!
    回想着那些画面,众人纷纷起身,开口道。
    “卧槽?陈老师牛逼啊!还能这么搞!听着都爽啊!”
    “陈哥太有想法了,照咱们现在这个无人机研发进展,小日子已经没几天好活了!”
    “协同作战,居然还能这么搞,要是这样的话,所有人的短板几乎都遮住了!各自发挥长处,这想法真不错!”
    “……”
    听着众人的话,陈默微微一笑。
    “所以你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进行模拟协同作战!”
    闻言,吴燃‘蹭’地站起来,激动得声音都在抖。
    “陈老师...您的意思,我们以后可以搞...搞协同作战的试验?”
    说着,他手指不停计算着实践情况,接着说道。
    “这...这虽然不用融合模块,但是...各打各的位置,整个系统...像真正的军团!”
    “没错!”
    陈默赞同一声,嘴角终于勾起一个明显的弧度,脸上充满期许。
    “除了协同作战,还有第二代无人机改进,你们也要加快速度!”
    “方向已指明,路径足够宽广。怎么走,能走多远,最终能构建出什么样的力量...看你们自己。”
    “用你们的专业技能,结合之前的实践经验,去认认真真设计!打造属于你们每个人的,真正的第二代特化无人机!”
    说完,他的目光最后在白小柒已经摊开新设计草稿的平板上停顿一秒,随即转身,消失在实验室门外。
    一时间。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了数秒......随即爆发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猛烈的喧哗!
    “协同!协同!马德,我怎么没想到!”
    “我的电池就是移动充电宝和通讯塔啊!”
    陆枭狠狠拍着大腿,狠道。
    “磊子!你的球负责顶雷!燃哥!运点面粉包当炸弹先模拟!航子就送快递!”
    张航已经开始分配作战任务,眼里全是狂热。
    一旁杨坚磊听着他的话,也来了兴趣,捏着拳头。
    “我的装甲可以设计能量场吸附接口,临时给班长或者航子当盾牌!”
    吴燃也立刻在白板上划起协同路线图。
    “路线规划!目标点!任务顺序!攻击波次!靠,这比单纯吊电动车刺激多了!”
    而此时,白小柒早已完全沉浸在新的设计思路中。
    她从来没想到,最初设想的火力特化无人机,会从单纯的火力特化狂魔,渐渐蜕变为空中幽灵刺客......
    想着,她指尖在平板上疯狂划动,嘴里念念有词。
    “被动隐身太初级了!场导材料可以配合地形和背景动态调谐自身辐射特性做主动伪装......电磁静默模式......热源伪装路径......”
    “攻击模块必须做成快拆式,平时就是高精度成像望远镜!侦查......要的是洞察一切的眼睛和一击必杀的手指......”
    片刻后,白小柒回过神,见众人还在想着模拟协同作战测试,若有所思。
    现在班上同学的第二代无人机改进肯定没这么快。
    很多数据需要调试,还需要更新里面的系统,花费不少材料。
    照这么看,完成下一代无人机。
    少则要几个星期,多则要半个多月。
    协同作战实践也还要时间去试验。
    看来,得加快速度了......
    窗外的阳光渐渐变成金红,然后转为深蓝。
    实验楼的灯依次亮起。
    从下午到傍晚,再到夜幕四合,四楼核心实验室的灯光依旧亮如白昼。
    桌上的设计稿堆起厚厚一摞,平板上三维模型协同作战模拟跑了不知道多少遍。
    众人的疲惫无法掩盖眼神中的光亮,饥饿被狂热的求知欲完全压制。
    当第一缕星光透过被杨坚磊砸坏的窗户照进来时,白小柒猛地抬起头,战术目镜片上倒映着复杂的路线图和无人机协同编队模拟轨迹。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和新的发现带来的兴奋。
    “协同框架的基础是信息共享和时间同步精度!”
    “你们看!我的侦查节点获取的实时信息需要纳秒级无延迟传递到所有节点!另外,陈老师说的快打快收,我设计了模块化接口和战术动作库......”
    听着她的话,吴燃一拍桌子。
    “太对了!”
    “等我的载重模块和航子推进器优化完接口方案......”
    就在这时。
    一直反复调整协同战术路线图的张航,狠狠把笔往图上一拍,眼底的疯狂几乎要溢出来,声音高亢地压下了所有讨论。
    “兄弟们!方案完善后,要不要干脆来波狠的,搞一次全要素协同作战对抗实地测试?真刀真枪干一场?!”
    “干!!!”
    几十个声音汇成一个字,震得实验室的玻璃嗡嗡作响,声浪几乎要掀翻楼板。
    灯光下,每一张年轻的脸上,都写满了对下一场协同作战试验的迫不及待......
    ……
    半个月后。
    四楼核心实验室内。
    磁浮平台上,五架脱胎换骨的无人机静默陈列,第二代机体流泻着淬炼后的锋芒......
    经过半个月的研究,他们的第二代无人机终于已经成型。
    其中,张航的箭型无人机,翼梢撕裂状涡流发生器如龙鳞开合,等离子风洞测试数据在屏幕炸开一片音爆云,时速定格在132km/h,跨音速段湍流谱被亥姆霍兹共振腔驯服成平滑曲线。
    陆枭的嫩绿色菱形无人机,机腹嵌着蛛网脉络的赝电容阵列,高熵合金固态电解质在-30℃至85℃温域闪动稳定绿光,续航时间已经稳定在十四小时,此刻正为杨坚磊的防御球无线充能。
    吴燃的金黄三棱柱无人机骨架浮现树状分形应力纹,一辆全地形摩托正被磁力铰链悄然吞入腹腔,梯度晶格随载重实时扭曲变形,载荷阈值也突破140kg。
    至于杨坚磊的暗紫球体无人机,表面游走着萤火虫群般的声学传感器,金属氢基材在冲击测试中泛起涟漪状能带波纹,除了提升到200%的抗冲击性能,还多了0.3毫秒预判弹道轨迹,动态蜂窝结构将穿甲动能坍缩成一声闷响。
    最后就是白小柒的爪型无人机,此刻已从鲜红化作暗红,爪型机体覆盖着流线型蒙皮,量子隧穿场在雷达屏上涂抹出虚无的人影。
    她指尖轻点遥控器,一道高压水刀刺穿百米外标靶红心,水雾尚未弥散,机体已消融进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