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西山,地下指挥中心。
墙壁上的电子钟无声跳动。
“天眼”计划成功的狂喜,早已被“天基武器”的真相冲刷得一干二净。
取而代之的是深入骨髓的寒意。
头顶之上,一柄看不见的利剑高悬。
剑下,是十三亿同胞的安宁。
长条会议桌两侧,依旧是那些足以定国安邦的身影,但此刻,他们的脸上都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
“都说说吧。”
李援朝上将的声音沙哑。
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塞满了扭曲的烟头。
“现在不是追究谁对谁错的时候,问题摆在这里,怎么解决?”
沉默。
解决?
怎么解决?
对方的武器在太空里!
“我建议……通过外交渠道,提出最严正的抗议!”
一位来自外交部的中年男人,声音干涩地开口,“这是赤裸裸地违反国际公约!
是在用民航客机做武器测试!这种事情一旦曝光,他们在国际上将……”
“曝光?”
航空工业总工程师刘建国冷笑一声,打断了他,“我们有什么证据?一块烧焦的残骸?
一堆在他们看来毫无意义的电磁数据?
他们会说我们伪造证据,反咬一口说我们污蔑!
最后,除了换来一堆无关痛痒的口水仗,我们什么都得不到!”
“那难道就这么算了?!”一位脾气火爆的将军一拍桌子。
“不能算,但不能硬碰硬!”
中科院的钟振国院士叹了口气,揉着太阳穴,“当务之急,是防御!
立刻启动我们的预警卫星网络,24小时不间断扫描近地轨道!
一旦发现类似的异常数据传输,立刻发出航线规避警报!”
“我同意!”
航天电磁环境学的权威,方士博院士站了起来。
这位刚刚被现实上了一课的老人,脸上写满了凝重,“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数据链拦截’系统,想办法用地面高功率激光或者微波,干扰甚至烧毁他们的卫星天线!
釜底抽薪!”
会议室里,压抑的气氛总算有了一丝活络。
抗议、规避、防御、反制……
一个个方案被抛了出来。
每个听起来都很有道理,每个都凝聚着顶级大脑的智慧。
但每个方案,都透着一股被动挨打的憋屈。
他们就像一群被堵在屋子里的高手,无论想出多少精妙的招式,都无法攻击飘在屋外高空的敌人。
就在这片嘈杂充满了无力感的讨论中。
一个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怎么防御?”
唰!
一瞬间,会议室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了年轻人。
许燃。
所有人都愣住了。
在这种国家最高级别的危机讨论会上,所有人都被逼到了墙角,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苟全自保的时候。
你问,为什么要想怎么防御?
李援朝上将的眉头猛地一挑。
他看着许燃不算高大却挺拔的背影,一种荒谬而又熟悉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
这个小子……又要干什么?
在所有人困惑惊疑的目光中,许燃已经走到了白板前。
他拿起一支黑色的马克笔,没有回头,只是平静地,抛出了第二句话。
“最好的防御,是进攻。”
“规则上的,进攻。”
“轰!”
什么叫……规则上的进攻?
许燃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
他手中的马克笔,已经在白板上飞舞起来。
“‘天眼’计划,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他自问自答,“是找到了凶手吗?不,是验证了我们的无人飞控系统吗?也不是。”
他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四个英文字母——FAA。
美利坚联邦航空局。
然后,他在这四个字母上,画了一个巨大充满了不屑的叉!
“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开创了一套全新的,远比FAA那套关在铁皮屋子里的认证标准,更科学、更接近实战、更能代表真理的——”
他又写下了几个大字。
“大气层电磁环境测试体系!”
“各位院士,各位专家,”许燃转过身,目光扫过全场,眼睛里闪烁锋芒,“你们都是物理学大家。
你们告诉我,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到等离子体物理学,哪一条理论支持,在一个封闭几乎没有大气扰动的金属暗室里,模拟出来的电磁环境,能等同于飞机在万米高空穿越电离层时遇到的真实情况?”
“它能模拟出平流层的水汽对K波段雷达信号的吸收衰减吗?”
“它能模拟出高空大气湍流导致的电磁波束相位抖动吗?”
“它能模拟出飞机高速飞行时,机身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那层包裹着整架飞机的‘等离子体鞘套’吗?”
一连串的诘问,如同连珠炮般砸出!
每个问题,都狠狠地扎进了FAA被全世界奉为“圣经”的适航标准的要害!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方士博院士张着嘴,呆呆地看着许燃。
他引以为傲一辈子的专业领域,被这个年轻人以他从未想象过的高度,碾压解读!
是的!
不科学!
FAA的标准,从根子上讲,就是一种被阉割过的,理想化的实验室玩具!
“他们不能!”
许燃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绝对的自信,“所以,他们的标准,是不完整的!是有缺陷的!是落后的!”
“而我们呢?”
他转回去,指着白板上龙飞凤舞的汉字。
“我们的‘天眼’计划,把整个大气层当实验室!我们用的是国家最顶级的相控阵雷达当信号源!
我们得到的数据,考虑了所有真实变量!
我们的测试,才是对一架飞机真正的‘终极大考’!”
他手中的笔,在白板上顿了一下,发出一声清脆的“嗒”。
“所以,结论很简单。”
“华夏的研究者水平,全面领先!”
指挥中心里,时间仿佛静止。
所有人都僵在原地。
他们的大脑,已经被许燃这一番石破天惊的论述搅成了一锅沸腾的岩浆!
从“如何防御”的被动受害者……
一步,登天!
变成了“我们的标准更先进”的,规则制定者?!
思路的跳跃,格局的跨度。
不是什么弯道超车了,这是直接告诉全世界:想玩就按我的规则跑!
短暂的死寂之后。
许燃扔下了手中的马克笔,转过身,迎着一屋子已经彻底石化的目光,说出了最疯狂的提议。
“我提议,立刻将‘天眼’计划的所有技术细节、数据模型、测试流程,整理成册!”
“我们主动向国际民航组织(ICAO),向波音,向空客,向全世界所有航空公司,公布我们的研究成果!”
“我们要告诉他们,FAA的标准已经过时了!它保护不了你们的飞机,保护不了你们的乘客!”
“我们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民航适航认证标准,一个真正科学、真正安全的标准!”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吐出了让所有人心跳加速的名字。
“这个标准,就叫——‘昆仑标准’!”
会议室里,李援朝上将嘴里叼着的半截烟掉在了地上,烫到了他的裤子也浑然不觉。
刘建国总工程师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剧烈地颤抖着,滚烫的茶水洒了一手,他也毫无反应。
所有人都被这四个字,震得灵魂出窍!
昆仑!
何等的气魄!
何等的雄心!
这是要以一国之力,去挑战由西方主宰了半个世纪的技术帝国!
要在看似坚不可摧的技术壁垒上,插上属于华夏的鲜红王旗!
窒息。
没有人敢接话,这个提议,太大了。
大到足以改变世界航空业未来一百年的格局!
就在这片凝固里。
一个身影缓缓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是方士博。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颤颤巍巍地走出座位,走到了许燃的面前。
然后,在所有人惊骇欲绝的目光中。
他对着这个比自己孙子还年轻的青年,“我……为我之前所有的质疑,向你道歉。”
老人的声音沙哑,却掷地有声,回荡在指挥中心。
“在真理面前,年龄和资历,一文不值!”
他直起身,浑浊的老眼里爆发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光!
“我,方士博,附议!‘昆仑标准’,必须推行!”
他的话,像是抛砖引玉!
“我附议!”钟振国院士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附议!”刘建国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也站了起来!
“附议!”
“附议!!”
“附议!!!”
一个又一个身影,站了起来!
一位又一位白发苍苍的院士,一位又一位肩扛金星的将军,胸中被压抑了太久的憋屈与怒火,彻底转化为了滔天的豪情与战意!
他们看着站在白板前依旧平静如水的年轻人,眼神里,只剩下无尽的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