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1章 我得给这世界一点小小的震撼!

作者:爱吃鱼小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眼”计划。


    代号在被敲定的瞬间,便被列入了国家的最高绝密等级。


    它疯狂大胆,甚至带有一丝神话色彩。


    却又是当前困局下,唯一能看见曙光的一条路。


    西山地下指挥中心足以抵御核爆的会议室里,烟雾弥漫,气氛压抑。


    许燃“把大气层当实验室”的方案,在所有人的认知海洋里炸开了滔天巨浪,余波至今未平。


    “方案,原则上通过了。”


    李援朝上将狠狠地掐灭了手里的烟头,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军工巨头和顶级院士。


    “我不管你们觉得这有多离谱,现在,它就是命令!


    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他顿了顿,将目光锁定在航空工业总工程师刘建国的身上。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靶子’。”


    “一架足够大的,皮实耐操的飞机,作为我们‘天眼’计划的第一个试验平台。


    我们要把它开进我们自己制造的‘电磁风暴’里,看看它到底会不会散架!”


    刘建国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这个问题,他在来的路上已经想了一路。


    “要空间大,方便大规模改装;


    要结构我们吃得透,出了问题知道怎么救;


    还要……万一真的出了事,损失不能太大。”


    他嘴里喃喃着,一个个机型在他脑海中闪过,又被一个个否决。


    歼-10?


    太金贵,而且空间太小。


    运-20?


    宝贝疙瘩,还没捂热乎呢,谁敢拿去冒险?


    最终,一个略显苍老,却又无比可靠的身影,浮现在了所有航空人的心中。


    “轰-6吧。”刘建国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出了答案。


    这个名字一出,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沉默了。


    轰-6“轰炸机”。


    脱胎于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图-16的“老将”,华夏空军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典范。


    它老了,飞得不高也不快,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它充满了感情。


    因为它是这个国家战略空军从无到有,最忠诚可靠的基石。


    “平台够大,能装下我们想要的一切设备。


    我们对它的气动和结构了如指掌,闭着眼睛都能拆装。”


    刘建国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最重要的是,它皮实,耐操!


    就算被电磁脉冲打坏了几个零件,凭我们飞行员的技术,滑翔也能滑翔回来!”


    “就它了!”


    李援朝一锤定音,“老刘,改装任务,交给你们西飞!


    要什么给什么,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我只有一个要求——快!”


    “保证完成任务!”


    刘建国猛地站起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


    三天后,西飞设计所,一号总装机库。


    空气里依旧是熟悉的液压油和金属的味道。


    一架刚刚从部队调拨过来的轰-6K,静静地停放在机库中央。


    它的身旁,是一间临时搭建的玻璃会议室,里面人头攒动。


    西飞几乎所有的核心设计师、结构工程师、航电专家都到齐了。


    会议室的主位,却坐着一个与肃杀氛围格格不入的年轻人。


    许燃。


    他的面前,是一台连接着投影仪的笔记本电脑。


    巨大的幕布上,正展示着一份密密麻麻,复杂到让人头皮发麻的改装方案PPT。


    “许顾问,您看!”


    主讲人是赵鹏,被许燃在歼-8项目上彻底“征服”的年轻设计师。


    此刻,他正像个向老师展示满分考卷的小学生,激动得满脸通红,唾沫横飞。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要在轰-6K的机身内部,加装一套覆盖全频段的电磁信号传感器阵列,一套高带宽数据记录仪,还有独立的供电和冷却系统……”


    他指着PPT上如同人体经络图般复杂的布线设计图。


    “最大的难点是布线!


    为了避免信号干扰,所有的数据线都必须用特种屏蔽材料包裹,而且要重新开凿内部结构。


    这几乎等于要把飞机的‘内脏’全部掏出来,再重新装回去!”


    “还有结构加强,为了挂载这些新设备,我们至少要增加三十七根加强筋,重新进行应力计算。


    初步估计,整个改装工程,加上后续的静力测试,最快……也需要六个月。”


    赵鹏说完,骄傲地挺起胸膛,期待地看向许燃。


    在他看来,这已经是一个把效率压榨到极限的方案了。


    西飞为了这个任务,几乎抽空了所有在研项目的人手,两百多名顶尖工程师,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攻关团队。


    整个会议室里,所有的专家都用混合着敬畏和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个年轻人。


    他们都在等待这位“许顾问”的评价。


    许燃平静地听完,目光从凝聚了上百人心血的PPT上扫过。


    然后,他缓缓地摇了摇头。


    两个字,从他嘴里清晰地吐出。


    “不行。”


    不行?


    赵鹏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所有人都愣住了。


    刘建国总工程师的眉头,也猛地皱了起来。


    他亲自把关的方案,怎么就不行了?


    “许……许顾问,”赵鹏的声音都有点结巴了,“是……是哪里有问题?”


    许燃没有看他,只是站起身,走到了幕布前。


    “太慢了。”


    他平静地指着那张复杂的布线图,“而且,你们这种‘开膛破肚’式的改装,是侵入式的。


    你们在飞机内部钻的每一个孔,加的每一根线,都会改变飞机本身固有的电磁特性。”


    “我们去测试的,是飞机在‘原始状态’下,对外部电磁攻击的反应。


    你们这么一改,测出来的,是一架被你们‘手术’过的飞机的数据。


    不准。”


    不准!


    两个字狠狠地扇在了在场所有专家的脸上!


    他们光想着怎么把东西装上去,却忽略了改装本身对实验结果的污染!


    一针见血!


    赵鹏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从脖子根一直红到耳后根。


    “那……那怎么办?”他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给我一台电脑。”许燃的声音依旧平静。


    赵鹏愣了一下,随即把自己刚才用的那台顶级图形工作站,恭恭敬敬地推到了许燃面前。


    整个会议室的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所有人都有一种预感:在歼-8机库里上演过的“神奇操作”,似乎要重现了!


    许燃坐了下来,双手放在了键盘和鼠标上。


    “为什么要往飞机里面塞东西?”


    他开口,像是在问众人,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下一秒。


    “啪嗒——!”


    鼠标清脆的点击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响起!


    电脑屏幕上,精密的轰-6K三维模型瞬间被打开!


    许燃的双手,在键盘和鼠标上疯狂地舞动!


    清脆的键盘敲击声,如同骤雨般密集地响起!


    所有人都傻眼了!


    “他在干什么?”


    “建模?他要干什么?”


    只见屏幕上,许燃没有去动那架轰-6K的模型分毫,而是在飞机的机翼下方,凭空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部件!


    流畅的线条,优雅的曲面,充满科幻感的棱角……


    一个如同未来战机武器挂舱般的流线型吊舱,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从无到有在他的指尖下成型!


    “把所有的传感器、记录仪、电源、冷却系统,全部集成到这个吊舱里。”


    许燃的声音冷静,与他手上狂风暴雨般的操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设计成标准挂架接口,像挂炸弹一样,直接挂在轰-6的重载挂点上!


    需要测试的时候就挂上去,不需要的时候就拆下来!


    即插即用,对飞机本体的改动,为零!”


    轰!!!


    “即插即用”!


    所有工程师的脑子里轰然炸响!


    刘建国总工程师刚点着的一根烟,“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他浑然不觉!


    赵鹏更是张大了嘴,呆呆地看着屏幕上越来越精密的吊舱模型,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快出窍了!


    天才!


    这是何等天才的构想!


    他们上百个工程师,耗费了几个星期,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往一个拥挤的房子里塞家具。


    结果这个年轻人一上来,直接在房子外面,造了一个功能齐全、拎包入住的豪华阳光房!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概念,那接下来的操作,则彻底击溃了在场所有人最后的心理防线。


    在把吊舱外形设计好之后,许燃的操作没有停!


    他按下一个快捷键,吊舱的外壳瞬间变成了半透明!


    内部复杂如同艺术品般的结构,清晰地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数据总线放这里,走顶层,信号衰减最小。”


    “高功耗的记录仪放中段,这里靠近液氮冷却循环的核心。”


    “电源模块独立封装,放在尾部,做三层电磁屏蔽,防止干扰传感器……”


    他一边说,一边操作,仿佛不是在设计,而是在还原一件早已存在于他脑海中的完美作品!


    线路怎么走,接口怎么布局,设备之间怎么散热,甚至连每一颗螺丝该用什么型号,他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你告诉我这是在做方案初稿?


    这个完成度,相当于一份可以直接下发给车间,让工人照着图纸就能造出实物的完整施工图!


    “我……我操……”


    一个年轻的工程师,无意识地爆了一句粗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