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8章 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

作者:爱吃鱼小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然后,他的声音因为三天未曾开口而略带沙哑,却清晰如钟鸣:


    “我全都看完了。”


    “轰——!”


    陈卫国等人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被一颗超新星正面击中,瞬间一片空白,嗡嗡作响。


    看……看完了?


    全都?


    什么概念?


    那是堆满了一个两百平米资料室,重达数吨,记录了整整二十年心血的图纸,报告,数据!


    一个正常人,花三年时间都未必能全部通读一遍!


    你跟我说你花了三天?!


    这他妈的……是人类能办得到的事?!


    “你……”


    赵毅下意识地想开口反驳,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干得发不出一个完整的音节,只是徒劳地张着嘴。


    然而,许燃根本没给他们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时间。


    他迈步而出,无视了所有人石化般的表情,径直走向协同工作室中央巨大的电子白板,身形带起一阵微风。


    “啪嗒。”


    他拿起一支白板笔,拧开笔帽的声音在落针可闻的室内格外刺耳。


    “问题找到了。”


    许燃转过半个身子,目光锐利如刀,刺向目瞪口呆的众人。


    “根源不在054B,而在二十年前。”


    话音未落,他已猛地转身,手中的白板笔狠狠地落在了光滑的白板上!


    在场的海军专家们,如同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牵引着,将信将疑地围拢了过来。


    屏住呼吸,心脏狂跳。


    他们想看看,这个十九岁的少年,究竟是要在他们面前创造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还是要讲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天大笑话!


    然而,许燃接下来的动作却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没有复杂的公式推演,没有艰深的理论阐述。


    白板笔在他的手中飞舞,留下一道道清晰而果决的黑色线条。


    他不像一个科学家,反而像一个冷酷的历史学家,在白板上画出了一条触目惊心的技术演变时间线!


    “二十年前,055项目预研,为了解决当时水面舰艇的流体噪声问题,你们提出了‘泵喷推进与螺旋桨耦合’的A方案,这是所有问题的起点。”


    他的笔尖在时间线的最左端,重重地画下一个方框。


    陈卫国的瞳孔猛地一缩!


    A方案,当年被一致看好!


    “这个方案理论上很完美,但在当时遇到了附面层剥离问题。


    为了解决它,一位叫王海的工程师提出了引入魏克尔模型进行修正,但受限于当时的超算能力,只能做线性简化处理。”


    王海!


    这个名字他们快要忘记了!


    是当年项目组的一位技术骨干,后来因为身体原因退居二线,英年早逝!


    这小子,是从那堆故纸堆里把这些陈年旧事都挖出来了?!


    “十五年前,该技术首次在某试验艇上应用,效果不错,但遗留下了高速航行时特定频段的微弱共振问题。


    你们认为这是材料强度问题,于是后续方案,你们的技术路线转向了‘材料应力优化’。”


    笔锋一转,一条岔路从主线上延伸出去。


    “十年前,054A后期型号改进,共振问题在特定航速下开始凸显。


    你们的团队给出了‘改进B’方案,通过调整螺旋桨桨叶的掠角和纵倾分布,试图抑制空泡效应。


    这在当时看是有效的,但也让整个动力系统的冗余度进一步降低。”


    又一条岔路,又一个他们内部才懂的代号!


    赵毅的脸色已经从震惊变成了骇然。


    他参与过054A的后期维护工作,许燃说的这些,每一个细节都分毫不差!


    仿佛他当年就在项目组里亲眼看着一样!


    许燃的笔尖在白板上不断跳跃,从055预研的“方案A”,到中间某型号的“改进B”,再到现在的054B,五代核心设计被他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每一代的技术瓶颈是什么,当时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又遗留了什么隐患……


    他标注得清清楚楚,剖析得淋漓尽致!


    整个海军舰船动力学二十年的发展史,被他用一根笔,一张白板,活生生地解剖在了所有人面前!


    在场的专家们,从一开始的怀疑,到震惊骇然,此刻只剩下一种近乎窒息的恐惧感。


    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听技术报告。


    而是在接受审判!


    这几十号人,几代专家,二十年的心血,挣扎,汗水与荣耀,都被这个少年赤裸裸地摊开在阳光下,每一个关节,每一条血管都看得一清二楚!


    终于,许燃的笔停了下来。


    他手中的笔,像一把审判之剑,狠狠地指向了时间线的万恶之源!


    最初的方框:【魏克尔模型线性简化】!


    “啪!”


    白板笔被他扔在笔槽里。


    许燃缓缓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个已经面如死灰的专家,说出了结论:


    “二十年前的这个方案,想法很好。


    但为了让项目通过评审,在计算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你们选择了妥协,将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强耦合问题,简化成了一个简单的线性问题进行叠加计算。”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变得锐利。


    “但从那天起,一个‘错误的基因’,就被植入了你们整个动力系统的理论地基里!”


    “你们后续所有的方案,所有的优化,无论外形怎么改,材料怎么换,舵面怎么调……


    全都是在这片被污染的地基上盖楼!


    楼盖得越高,结构就越扭曲,距离垮塌就越近!”


    “这个线性简化模型,在低速航行时,误差尚在可控范围内。


    可一旦进入高速区,被你们忽略的那些非线性效应就会以指数级被放大!


    螺旋桨的空泡效应和舰体材料本身的弹性形变产生了灾难性的耦合!”


    许燃的声音在巨大的工作室内回荡,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啸叫,只是表象!”


    “共振,才是必然!”


    “困扰了你们二十年的‘心脏病’……”


    他盯着陈卫国毫无血色的脸,一字一顿地吐出了最后的判决。


    “是先天性的!”


    全场,死寂。


    针落可闻。


    赵毅呆呆地看着白板上清晰残酷的时间线,又看看眼前如同神魔般的少年。


    他感觉自己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科学观,在这一刻灰飞烟灭。


    原来……是这样……


    原来……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


    几十号人,几代科研人员,二十年的努力,二十年的奋斗,竟然全都是在一个错误的道路上狂奔!


    越努力越出错!


    这是何等的荒谬!


    何等的可悲!


    几秒钟后。


    年纪最大的陈卫国工程师,这位见证了共和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古稀老人,身体突然开始微微地颤抖起来。


    不是因为愤怒,也不是因为羞愧。


    而是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一种困扰半生终得解脱的巨大狂喜和激动!


    他蹒跚着一步一步地走上前去。


    在所有人不敢置信的目光中,嘶哑颤抖的声音从他口中挤出:


    “许……老师!”


    “请您……指导我们接下来的工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