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你……你还会做毛笔?”
这又是一个她完全没了解过的知识领域,这个男人到底还藏着多少技能?
“谈不上会。”
苏阳谦虚地摆了摆手,“就是以前跟一位老师傅学过一点皮毛,自己瞎琢磨过。”
“正好现在有这么多现成的、顶级的材料,手痒了,想试试。”
“可是……”
大蜜蜜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她指着那些五花八门的毛发,蹙着眉头。
“这些毛,有的这么硬,有的那么软,真的能做成笔吗?”
“你看这熊猫毛,软得跟棉花一样,用它写字,能有劲儿吗?”
“问到点子上了。”
苏阳赞许地看了她一眼,开始了他的科普。
“一支好毛笔,讲究‘尖、齐、圆、健’四德。”
“而笔毛,就是毛笔的灵魂。”
他解释道,“不同的毫毛,性能完全不同。”
“比如狼毫,也就是黄鼠狼的尾毛,刚健有力,适合写需要骨力的字。”
“而羊毫柔软,储墨量大,写出来的线条圆润饱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都只是原材料,是‘生毫’,还不能直接用。”
“接下来,还需要经过选毛、去脂、配毛、梳理、捆扎等等几十道工序。”
“才能把这些乱糟糟的毛,变成一支能书写作画的笔。”
苏阳的语气不急不缓,眼神里透着专业的自信。
听完苏阳的科普,大蜜蜜和虞星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火焰。
这已经不是一支简单的笔了。
这是艺术品!
是苏阳亲手制作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苏阳!”
虞星星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眼睛亮晶晶地晃着。
“你做好了笔,能不能……能不能也送我一支?”
“我也要!”
大蜜蜜不甘示弱,立刻跟上。
“你不是说要做几支吗?我们一人一支,不过分吧?”
看着两人满脸期待的模样,苏阳觉得有些好笑。
他大手一挥,十分豪爽。
“送!”
“不止送一支,我送你们一人一套!”
“啊?!”
两个女孩同时愣住了,怀疑自己听错了。
一套?
“熊猫毫、狼毫、熊毫、猴毫……这些我都会试着做。”
苏阳指了指地上的那些毛发。
“做好了,就给你们一人配齐一套。”
“哇!苏阳你简直是神仙!”
虞星星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
大蜜蜜也捂着嘴,眼里的喜悦藏都藏不住。
这可是苏阳亲手做的,用这些神奇动物毛发做的毛笔套装!
价值连城!
不,这是无价之宝!
接下来的时间,苏阳开始了他漫长而细致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去脂。
他打来一盆盆清水,将那些珍贵的毛发分门别类,小心翼翼地浸入水中。
一遍又一遍地清洗、揉搓。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充满了重复性的劳动。
但苏阳却乐在其中。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耐心,眼神专注,仿佛在对待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大蜜蜜和虞星星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有些无聊,但又舍不得离开。
她们就搬来小板凳,坐在旁边,一边刷着手机,一边陪着苏阳。
看着他将清洗干净的毫毛,一小撮一小撮地铺在干净的石板上晾晒,心里充满了敬佩和期待。
这个男人,认真起来的样子真的太有魅力了。
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苏阳才直起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了,让它们晾一晚上,明天就差不多干了。”
他甩了甩手上的水珠。
“明天,我们上山去,砍点竹子回来做笔杆。”
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大蜜蜜和虞星星就破天荒地早早起了床。
两人精神抖擞,催着苏阳赶紧出发。
“快点快点!太阳都晒屁股了!”
虞星星一边啃着包子,一边含糊不清地喊着。
“我的毛笔套装已经等不及了!”
苏阳无奈地看着这两个急性子,只好加快了速度。
这次上山,阵仗可不小。
苏阳依旧骑着他的专属坐骑小红龙。
大蜜蜜和虞星星跟在后面。
再后面,是浩浩荡荡的动物大军。
猴群吱吱喳喳地在前面开路,熊妈带着熊猫宝宝,也扭着屁股跟了上来。
一行人浩浩荡荡,直奔后山的竹林。
竹林里,翠绿的竹子高耸入云,风一吹,沙沙作响。
“好了,开工!”
苏阳拍了拍手,对着猴群下达了指令。
“去找那种不粗不细,竹节修长,颜色青翠的嫩竹。”
“记住,只要中间那一段!”
猴群得了命令,立刻行动起来,化身专业的伐木工。
它们在竹林间上蹿下跳,很快就找到了符合苏阳要求的竹子。
几只猴子合力,用锋利的石斧“吭哧吭哧”地砍了起来。
而熊妈则简单粗暴得多。
它看中一根粗壮的竹子,直接张开大嘴,一口咬下去!
“咔嚓!”
竹子应声而倒。
熊妈满意地抱着竹子,坐在一旁大快朵颐。
熊猫宝宝也凑了过去,学着妈妈的样子,对着竹子咬了一口。
结果下一秒就皱起了小脸,嫌弃地吐了出来。
这竹子太硬了,一点都不好吃!
它只是装模作样地抱着竹子磨了磨牙,就把它丢到了一边。
另一边,猴群的效率极高。
没过多久,十几根上好的竹子就被砍倒,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地上。
苏阳走上前,仔细挑选。
大蜜蜜和虞星星也有样学样,在竹子堆里挑挑拣拣。
“我要这根!这根最直,拿在手里肯定舒服!”
大蜜蜜挑了一根笔直的竹枝,在手里比划着。
“我喜欢这根,颜色特别绿,好看!”
虞星星则选了一根色泽最鲜亮的。
三人各自选好了心仪的材料,心满意足地准备返回。
回到小院,熊妈和熊猫宝宝眼巴巴地看着苏阳手里的竹枝,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它们以为这些是给它们的零食。
“别急。”
苏阳安抚地摸了摸它们的脑袋。
“等我把笔杆做出来,剩下的都给你们吃,管够!”
说完,他便不再理会两个小吃货,拿出工具,开始专心致志地制作笔杆。
他先用小刀将竹子削剪成合适的长度和粗细,一共三十二根,每一根都处理得光滑圆润。
青色的竹皮被保留下来,带着天然的纹理,古朴又雅致。
等到傍晚,石板上的毫毛也彻底干透了。
万事俱备。
苏阳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制笔。
他并没有使用那些复杂的传统工具,而是用了一种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