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零一章 回辽东城

作者:路在西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许元躬身一拜,声音沉稳而有力。


    李世民从龙椅上再次站起,走到沙盘之前,目光如炬,盯着平壤城的方向。


    “传朕旨意。”


    “自今日起,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大军就地休整。”


    他的手指,在安市城外划出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一方面,命鄂国公尉迟敬德、郧国公张亮,依托安市城,对平壤方向严防死守。”


    “朕不要你们出击,朕只要你们给朕守住这道防线。”


    “无论敌军如何挑衅,如何叫骂,皆不必理会。”


    “一句话,不与他们打。”


    尉迟恭和张亮立刻出列,抱拳沉喝。


    “末将领命!”


    李世民的目光,又转向了许元。


    “另一方面。”


    他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前所未有的期许。


    “许卿,朕要你在这一个月内,将我大唐军队如今掌控的所有辽东之地,全部给朕动起来。”


    “朕要你,将你口中的土地改革,给朕彻彻底底地施行下去!”


    “朕要让这辽东的天,先变上一变!”


    ……


    两日后。


    安市城外,连绵的军营,旌旗蔽日。


    大军开始分批调动。


    许元身披玄甲,跨坐于战马之上,在他身后,是一万黑甲黑马,沉默如山的玄甲军。


    长孙无忌一身文士常服,坐在马车之中,透过车帘,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的身边,是四万同样整装待发的唐军锐士。


    而在他们不远处,是黑压压一片,望不到头的军队。


    八万高句丽降卒。


    他们身上的甲胄已被收缴,手中的兵器也换成了木棍,脸上写满了麻木与迷茫。


    高延寿与高惠真两位降将,面色复杂地骑在马上,看着自己曾经的部下,如今却要以前途未卜的身份,返回辽东城。


    他们的心中,五味杂陈。


    许元策马来到阵前,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一张张惶恐不安的脸。


    他没有说什么鼓动人心的话。


    因为他知道,现在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


    他只是淡淡地开口。


    “出发。”


    两个字,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伴随着沉重的号角声,庞大的军队开始缓缓移动。


    一万玄大军如一道黑色的铁流,护卫在队伍的两翼与后方,冰冷的杀气,让所有降卒不敢有丝毫异动。


    队伍向着辽东城的方向,逶迤而去。


    留下的唐军将士,则在尉迟恭和张亮的指挥下,遵照许元留下的详细方案,开始在安市城周边,聚集百姓,丈量土地。


    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就在这片刚刚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土地上,悄然拉开了序幕。


    ……


    五日之后。


    辽东城,那高大而坚固的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的尽头。


    经历了战火的城池,非但没有丝毫颓败之气,反而处处透着一股新生般的忙碌与活力。


    城门大开,一队人马早已恭候多时。


    为首之人,正是江夏王李道宗。


    看到许元和长孙无忌等人,他快步迎上前去。


    “赵国公,许将军!”


    “本王已经收到了陛下的手令,在此恭候多时了!”


    长孙无忌从马车上走下,笑着摆了摆手。


    “江夏王不必多礼,此行,奋威将军才是主事之人。”


    李道宗闻言,心中了然。


    他看向马背上那个年轻得过分的身影,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热切。


    安市城那惊天动地的一战,早已通过军报传遍了整个辽东。


    以一人之力,定一国之战局。


    眼前的许元,在李道宗眼中,已然是当之无愧的军中砥柱。


    “许将军,前线战况,陛下他……”


    不等李道宗问完,许元已翻身下马,抬手虚扶。


    “王爷放心,陛下龙体康健,前线战事,亦在掌控之中。”


    他的目光越过李道宗,看向那座生机勃勃的城池。


    “我此番奉陛下之命回援,不为其他。”


    “只为一件事。”


    许元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李道宗。


    “王爷,我离去之前,托付您在辽东城试行的土地改革,效果如何了?”


    听到这个问题,李道宗脸上顿时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兴奋之色。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切顺利!”


    “简直是……前所未有的顺利!”


    李道宗的语气中,满是感慨。


    “不瞒将军,最初本王还担心,此举会引起当地豪族与百姓的抵触。”


    “毕竟是千年未有之变局。”


    “可谁曾想,将军您给出的那套具体方案,实在是太过详尽周密,几乎考虑到了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钦佩。


    “再加上,安市城大捷的消息传来,我大唐天威,彻底震慑了此地所有宵小之辈。”


    “我军派人下乡,丈量土地,统计人口,登记造册,全程……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挠!”


    “百姓们非但不抵触,反而……是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啊!”


    许元闻言,脸上露出一抹果然如此的微笑。


    枪杆子里出政权。


    绝对的武力,是推行一切改革的最坚实基础。


    “走,进城说。”


    “好!”


    李道宗侧身引路,同时对身旁的亲兵低声吩咐了几句。


    “去,将舆图和所有卷宗,都搬到府衙大堂!”


    ……


    府衙大堂之内。


    一张巨大的舆图,被平铺在中央的木案之上。


    这并非一张军事舆图,而是一张更为详尽的民用堪舆图。


    山川、河流、城镇、村落,标注得清清楚楚。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舆图之上,以辽东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大片区域,都被用朱砂笔,画上了一个个整齐的方格和标记。


    李道宗指着舆图,神情振奋地介绍道。


    “许将军请看。”


    “这些用朱笔标注出来的地方,都是已经初步完成了土地改革的区域。”


    “我部将士,已经协同从后方调来的官员,完成了对这些区域内所有田亩的丈量与重新分配。”


    许元的目光,落在那一片片鲜红的标记上,心中亦是微微一动。


    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李道宗的声音继续响起,带着一丝激动。


    “我们遵照将军的嘱咐,凡是归附我大唐的百姓,不仅分到了田地,我们还以陛下的名义,免除了他们今年的所有赋税。”


    “不仅如此,对于家中无粮的百姓,我们还开仓放粮,确保他们能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如今,辽东城左近的百姓,提及我大唐,提及陛下,无不感恩戴德。”


    “他们都说,大唐王师,是来解救他们于水火的仁义之师!”


    许元缓缓点头。


    民心,可用。


    “后方调来的官员呢?”


    他问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


    “来了,都来了!”


    李道宗的脸上笑意更盛。


    “不仅是山东道与河北道,就连河南道,都抽调了大批精通农事、算数的基层官员,星夜兼程,赶赴辽东。”


    “如今,各部人手充足,正在您的方案指导下,将改革之事,有条不紊地向更远的地方推进。”


    他说着,从旁边堆积如山的卷宗中,抽出了一本。


    “将军请看,这是最新的户籍与田亩清册,所有分得土地的农户,都已经按上了手印,只待战事平息,便可正式发放地契。”


    许元接过那厚厚的册子,仔细的查看着上面一个个陌生的名字。


    良久之后,他这才缓缓合上名册,抬起头,看向大堂之外,那无尽的苍穹。


    有了这辽东城的土改的基础经验,接下来,想要将大唐掌控的土地全都进行土改,也就不难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