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为华夏扫除威胁

作者:路在西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山巅之上,死一般的寂静。


    李世民怔怔地看着许元,仿佛第一次认识眼前这个青年。


    梦?


    三光之策?


    山河破碎?


    国将不国?


    这些词汇,每一个都像是一柄千钧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口,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戎马一生,见过的血腥场面不计其数,可许元用最平淡的语气描绘出的那幅地狱景象,却让他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那是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恐惧与愤怒。


    他能从许元的眼中,看到那片尸山血海,能感受到那份浸透了千百年的悲怆与屈辱。


    那绝对不是伪装。


    没有任何人,能伪装出那样沉重的眼神。


    李世民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声音沙哑得如同被砂纸打磨过。


    “就因为……一个梦?”


    许元没有回避他的目光,迎着那双洞察世事的龙目,缓缓点头。


    “是。”


    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却重若泰山。


    “但对臣而言,那个梦,比臣眼前的这一切,都要真实。”


    许元抬起手,指向山下那片已经接近尾声的战场,倭人的尸体与高句丽人的尸体混杂在一起,在火光下显得狰狞而丑陋。


    “在梦中,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土地上,上演了无数次。”


    “我们的城池被焚烧,我们的史书被毁灭,我们的孩童被刺刀挑起,我们的女人被肆意凌辱。”


    “他们试图磨灭我们的文化,断绝我们的传承,让我们这个屹立了数千年的民族,彻底沦为他们的奴隶。”


    许元的声音依旧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灵魂战栗的冰冷。


    “他们,甚至不把我们当人看。”


    李世民的呼吸,陡然变得粗重起来。


    他腰间的佩剑,发出了“嗡”的一声轻鸣,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滔天怒火。


    周围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早已是脸色铁青,双拳紧握。


    他们虽然也觉得此事匪夷所思,但许元那不似作伪的沉痛,以及倭国此刻背信弃义的偷袭,都让他们心中的怒火,被彻底点燃。


    许元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再次对李世民深深一揖。


    他的目光清澈而锐利,像一柄出鞘的利剑。


    “陛下。”


    “臣今日所言,听来或如天方夜谭。”


    “但,倭国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今日他们敢与高句丽勾结,背刺我大唐王师,他日便敢渡海而来,觊觎我中原沃土。”


    “卧榻之侧,岂容此等豺狼酣睡?”


    他一字一顿,声音铿锵有力,在山巅的夜风中回荡。


    “陛下,臣请问。”


    “如此禽兽之国,当不当灭?”


    当不当灭?


    这四个字,如惊雷炸响,回荡在李世民的耳边。


    李世民深深地看着许元,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他不信什么梦。


    身为天子,他只信自己手中的剑,信麾下的百万雄师。


    他也知道,许元身上,必然藏着天大的秘密。


    一个梦,绝不可能让一个如此沉稳冷静的年轻人,失态到如此地步。


    但是,这重要吗?


    李世民的目光,越过许元的肩膀,投向了远处那片倭军溃败的方向。


    许元说的那些惨绝人寰的罪行,真假难辨。


    可倭人此刻挥向大唐将士的屠刀,却是真的。


    他们那贪婪而残暴的眼神,却是真的。


    这就够了。


    一个臣子的秘密,与整个华夏民族的未来安危相比,孰轻孰重,他分得清。


    许元说的那些,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他也绝不允许它发生。


    李世民缓缓地点了点头。


    那一个简单的动作,却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当灭!”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绝。


    他再次看向许元,眼神中的审视与怀疑,已经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信任与倚重。


    “许元。”


    “臣在。”


    “此战之后,朕会给你一个交待。”


    李世民的目光森然,扫过山下的战场,仿佛在看一群死人。


    “高句丽平定之后,朕命你,亲率大军,踏平那片土地,将那个所谓的国度,从这世上,彻底抹去!”


    “朕要让后世子孙,永永远远,再无此忧!”


    “为我华夏,扫除一切后患!”


    许元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他没有丝毫犹豫,单膝跪地,声若洪钟。


    “臣,领旨!”


    ……


    血腥的厮杀,在黎明的第一缕晨光撕裂夜幕之时,终于渐渐平息。


    整片北山河谷,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人间屠场。


    折断的兵刃,破碎的旗帜,残缺的尸体,汇聚成血色的溪流,浸透了每一寸土地。


    当太阳升起,将金色的光辉洒向这片大地时,映入眼帘的,却是无尽的死亡。


    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寿,站在尸山血海之中,面如死灰。


    他浑身浴血,手中的长刀只剩下半截。


    放眼望去,视野之内,再也看不到一个还能站立的高句丽士卒。


    那些曾经与他一同高喊着保家卫国的同袍,此刻都已化作冰冷的尸体,永远地躺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


    他最后的希望,那支突然杀出的倭国援军,也早已被唐军的另一支伏兵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四面八方,都是大唐黑色的甲胄,黑色的旌旗。


    如同一片钢铁的森林,将他最后残存的数千人,围困在中央。


    无路可退。


    无路可逃。


    高延寿惨然一笑,眼中流下两行血泪。


    他扔掉了手中的断刀,缓缓地,跪了下去。


    “降了吧……”


    三个字,仿佛抽干了他全身的力气。


    ……


    唐军的中军大帐内,气氛肃穆。


    李世民高坐于主位之上,面色平静,但眼中的疲惫却难以掩饰。


    下方,一众大将皆是甲胄在身,神情凝重。


    经过一天一夜的打扫与清点,这场旷世之战的最终战果与损失,终于统计了出来。


    英国公李世勣手持一份写满了数字的帛书,上前一步,声音沉稳而沙哑。


    “陛下。”


    “此战,我大唐王师,全歼高句丽、倭国联军,共计十七万余众。”


    “高句丽主帅高延寿、高惠真,率残部七万六千八百人投降。”


    “我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李世勣顿了顿,大帐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正面战场,我军将士战损,共计一万五千三百二十一人。”


    “另有随军民夫、辅兵伤亡,约在三千人上下。”


    “总计损失,一万八千余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