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七十六章 诱敌之策

作者:路在西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与此同时。


    唐军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却与高句丽那边截然不同。


    李世民端坐于御座之上,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


    下方,长孙无忌、李世勣、尉迟恭等人,神情各异。


    “陛下。”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如今高延寿大军已至,军心正盛,士气高昂。”


    “我军兵力处于劣势,不宜与其正面硬撼。”


    他捻着胡须,缓缓说道:“臣以为,我军可佯装畏战,做出准备后撤的姿态。”


    “如此一来,高延寿必然会更加骄纵轻敌,放松警惕。”


    “待其麻痹大意,我军再寻机设伏,或可一战而定。”


    长孙无忌的计策,四平八稳,是典型的老成谋国之言。


    尉迟恭听了,却有些不耐烦地撇了撇嘴。


    “辅机,你这计策太慢了。”


    “俺老程看,不如直接派俺领着玄甲军冲他一阵,杀杀那小子的锐气!”


    李世勣摇了摇头,沉声道:


    “敬德不可鲁莽,敌众我寡,硬冲乃是下策。”


    “赵国公的计策虽然稳妥,但……”


    他的目光,转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许元。


    李世民的视线,也随之落在了许元身上。


    “许元,你的看法呢?”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许元躬身一揖,这才缓缓开口。


    “陛下,赵国公。”


    “臣,不赞同。”


    此言一出,帐内众人皆是一愣。


    长孙无忌更是眉头一皱:


    “哦?许将军有何高见?”


    许元直起身,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高延寿能为高句丽北部统帅,统领十五万大军,绝非庸才。”


    “他或许会骄傲,但绝不会愚蠢。”


    “我军若是刻意示弱,甚至做出后撤的姿态,太过明显,反而会让他心生警惕。”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最忌惮的,往往不是强大的敌人,而是……看不透的敌人。”


    “我们越是反常,他便会越是多疑。”


    “届时,他非但不会放松警惕,反而会步步为营,小心试探,我军再想寻机,便难了。”


    长孙无忌听着,脸色微微有些不好看,但却不得不承认,许元的话,有几分道理。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问道:


    “那依你之见,当如何?”


    许元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臣以为,当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不仅不能示弱,反而要示强。”


    “他不是觉得我们不敢打吗?那我们就天天打。”


    “天天打?”尉迟恭眼睛一亮,来了兴致,“怎么个打法?”


    “叫阵。”


    许元吐出两个字。


    “每日清晨,便派一队精骑,前去叫阵。”


    “骂阵也好,挑战也好,总之,就是要把姿态做足。”


    “但是……”


    许元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光叫不动,只打雷不下雨。”


    “摆出一副随时准备决一死战的架势,可一旦他们真要出兵,我军便立刻后撤,绝不恋战。”


    “我们要做的,是外实内虚。”


    “表面上,我们气势汹汹,求战心切。”


    “实际上,我们稳坐钓鱼台,以逸待劳。”


    许元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唐军的小旗。


    “如此一来,高延寿会怎么想?”


    “他一开始,或许会以为我军要决战,必然会全神戒备。”


    “可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他会发现,我们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只要他派兵稍加试探,就会发现我军根本无意与他们大规模开战。”


    “到了那时,他会怎么判断?”


    许元目光灼灼地扫过众人。


    “他会认为,我大唐军队,不过是虚张声势,色厉内荏!”


    “他会真正地从心底里认定,我们是兵力不足,无力决战,只能靠这种方式来维持士气。”


    “到那个时候,他的戒心,才会真正地放下。”


    “而那,才是我军真正的……战机!”


    许元的话音落下,整个中军大帐,鸦雀无声。


    落针可闻。


    长孙无忌捻着胡须的手指,停在半空,眼神中充满了惊异与思索。


    李世勣的眼中,更是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看着许元,仿佛在看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尉迟恭张着大嘴,半天没合上,最后猛地一拍大腿。


    “妙啊!”


    “这小子,心眼子可真多!”


    “这么一来,那高延寿,不被咱们玩死,也得被咱们给气死!”


    李世民缓缓地从御座上站起身,他走到许元身边,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的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狂喜。


    “好一个外实内虚!”


    “好一个反其道而行之!”


    “行,就依你之计!”


    李世民的帅令一下,整个唐军大营便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以一种外人难以察觉的节奏,缓缓运转起来。


    翌日清晨。


    天色刚蒙蒙亮,沉闷的战鼓声便打破了黎明的寂静。


    “咚!咚!咚!”


    尉迟恭披着一身玄色重甲,手持马槊,亲自率领三千玄甲精骑,奔出大营。


    他们在距离高句丽营寨一箭之地外勒住战马,一字排开,黑甲如墨,气势如山。


    “对面的高句丽孙子们,听好了!”


    尉迟恭声如洪钟,内力到处,声音滚滚传遍了整个战场。


    “你家尉迟爷爷在此,哪个不怕死的,敢出来与我一战!”


    他身后的三千精骑同时举起手中兵刃,齐声怒吼。


    “战!”


    “战!”


    “战!”


    声浪滔天,震得高句丽营寨前的哨塔都仿佛在微微颤抖。


    高延寿的营帐内,他刚刚起身,便听到了这震天的叫骂声。


    一名将领匆匆入帐,躬身道:


    “耨萨,唐军在营外叫阵。”


    高延寿冷哼一声,脸上带着一丝不出所料的轻蔑。


    “李世民,黔驴技穷了么?”


    “想用这种方式来提振他那可怜的士气?”


    他慢条斯理地穿上铠甲,踱步走出大帐。


    站在高高的望楼上,他眯眼看着远处那支黑色的骑兵,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派一支偏师出去,会会他们。”


    他淡淡地吩咐道:“记住,点到为止,探探他们的虚实即可。”


    “是!”


    很快,高句丽大营寨门大开,一支约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如猛虎出笼般冲了出来,直扑尉迟恭的阵前。


    两军对垒,喊杀声震天。


    然而,战局的发展却让高句丽的将领大感意外。


    那尉迟恭看似勇猛无比,冲杀在前,可手下的三千玄甲军却滑得像泥鳅一样。


    每当高句丽军队试图包抄,或者发起大规模冲锋时,唐军便立刻后撤,绝不硬拼。


    双方你来我往,厮杀了小半个时辰,互有死伤,但都无伤大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