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发!东征!

作者:路在西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长安城外的校场。


    旌旗如林,刀枪如海。


    两万玄甲军集结于此,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许元骑在马上,位于队列前方,身边是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恭等一众大唐的顶梁柱。


    他看着眼前这片钢铁的海洋,心中的热血,也不由得沸腾了起来。


    等了没多大会儿,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陛下万岁”之声,身着黄金锁子甲的李世民,在众禁卫的簇拥下,策马来到了高台之上。


    他没有长篇大论的废话,只是拔出腰间的佩剑,直指东方。


    “将士们!”


    “高句丽,犯我疆土,杀我子民!此仇不报,何以慰我大唐英烈!”


    “今日,朕与尔等同袍,共赴沙场!不破高句丽,誓不还朝!”


    一番话语,不长,却字字千钧,瞬间点燃了所有将士的血性。


    “风!风!大风!”


    两万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佩剑入鞘,猛地一挥手。


    “出发!”


    随着李世民的声音响起!一万名玄甲军,仿佛一架被瞬间启动的战争机器,每一个部件都严丝合缝地开始运转。


    马蹄声,沉重而密集,如暴雨敲打着大地,汇聚成一股奔腾的钢铁洪流。


    许元身处洪流之中,只觉得周遭的空气都被这股磅礴的气势挤压得近乎凝固。


    冰冷的铁甲紧贴着身体,将最后一点离别的温存彻底隔绝。


    他勒紧了缰绳,目视前方,将身后那两道痴痴的目光,连同整个长安城,都一同埋葬在了身后扬起的漫天尘土里。


    这是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


    没有浩浩荡荡的辎重车队,没有拖沓冗长的民夫行列。


    除了必要的口粮与箭矢,每一名玄甲军士卒的行囊都简单到了极致。


    他们是帝国的利刃,是大唐最锋锐的矛尖。


    他们的使命,便是以最快的速度,刺入敌人的心脏。


    兵贵神速。


    李世民深谙此道,自然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此次东征,李世民早已准备妥当。


    英国公李世勣所率的六万步骑主力,已在河北道幽州以及营州等地集结了大部兵马,蓄势待发。


    而水路军大总管张亮,则率领四万水师,携大小战船五百艘,从莱州渡海,直扑平壤。


    水陆并进,双管齐下。


    而李世民亲率的这一万玄甲军,便是整个棋局中,最出其不意、也最致命的一步棋。


    他们要做的,就是抢在所有消息传到高句丽之前,与李世勣的大军会合,以雷霆万钧之势,撕开辽东的防线。


    “许监正,这长途奔袭的滋味,可还受得住?”


    身侧,传来尉迟恭那标志性的洪亮嗓音,带着几分沙场老将的豪迈。


    上次从长田回长安,许元乃是坐车,而且并不赶时间,因此十分缓慢。


    这次可不同,这次可是全程骑马,而且是急行军,强度不可同日而语。


    许元转过头,只见这位黑脸门神般的猛将,即便是身处如此急行军中,依旧气定神闲,仿佛只是在自家后院遛马。


    他微微一笑,拱了拱手。


    “有劳老将军挂心,许元尚可。”


    尉迟恭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


    “不错,是个汉子。不像朝中那些个白面书生,骑个三五里路便叫苦不迭。”


    他拍了拍自己坐下神骏的战马,继续道。


    “陛下这次是下了狠心,咱们这一路,日行一百五十里,风雪无阻。你若撑不住,可莫要硬抗。”


    许元点了点头,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日行一百五十里。


    这在古代,对于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兵来说,几乎是极限。


    他看着前方那面迎风招展的“李”字大 siderando,那道身着黄金锁子甲的伟岸背影,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佩。


    也唯有这位天可汗,才有如此魄力,也唯有玄甲军这样的百战精锐,才能执行如此严苛的军令。


    ……


    半个月,在马蹄的疾响与凛冽的寒风中悄然流逝。


    大军一路北上,跨过渭水,穿过太行,沿途州县早已接到圣令,备好了粮草马料,不敢有丝毫耽搁。


    这支帝国的铁流,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碾过了整个河北平原。


    终于,在第十六日的黄昏。


    一座雄城的轮廓,出现在了地平线的尽头。


    幽州。


    大唐北方的军事重镇,也是此次东征大军的集结地。


    还未靠近城池,一股更为庞大、更为驳杂的气息便已扑面而来。


    许元勒马远眺,瞳孔不由得微微收缩。


    只见幽州城外,一片广袤无垠的原野上,一座庞大到超乎想象的军营,如同一头匍匐在大地上的巨兽,静静地蛰伏着。


    数不清的营帐,如同白色的海洋,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无数杆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汇成一片钢铁的森林。


    炊烟袅袅,如林间晨雾,将整个营地笼罩在一片肃杀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之中。


    “陛下驾到!”


    伴随着斥候的通报,巨大的军营瞬间活了过来。


    营门大开,英国公李世勣,率领着一众将校,早已在此恭候多时。


    “臣,参见陛下!”


    山呼海啸般的行礼声,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李世民翻身下马,一把扶起为首的李世勣,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懋功,辛苦了。”


    “为陛下分忧,为大唐开疆,何谈辛苦!”


    李世勣神情激动,声音铿锵有力。


    这位大唐军神,此刻也是心潮澎湃。


    天子亲征,大军云集,这等盛况,足以让任何一个将领热血沸腾。


    李世民没有过多的寒暄,在众将的簇拥下,径直走向了营地中央的一处高坡。


    站在这高坡之上,整座大营的全貌,尽收眼底。


    六万精锐唐军,十万随军民夫。


    人马嘶鸣,刀枪如林。


    一股磅礴的铁血之气,冲天而起,仿佛要将天边的云霞都染成赤红之色。


    即便是许元,见惯了后世的种种宏大场面,此刻站在这里,亲身感受着这股由数十万人汇聚而成的力量,心脏也不由得剧烈跳动起来。


    这,就是属于一个帝国的力量。


    这,就是属于盛唐的威严。


    李世民迎风而立,双手负后,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景象。


    他的眼中,没有丝毫的波澜,仿佛这一切,本就在他的掌握之中。


    但那微微眯起的双眼,却透露出他内心深处那股君临天下的霸气与渴望。


    许久。


    他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了身旁的许元身上。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足以穿透金石的力量。


    “许元。”


    “臣在。”


    许元躬身应道。


    李世民伸出手,指向那片无边无际的营帐,指向那如林般的刀枪。


    “你看朕这六万大军,看这十万民夫。”


    “你告诉朕,此番东征,朕能否一战而定,拿下那前朝都不曾拿下的高句丽?”


    他的语气很平静,像是在问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