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她的话讲,也不算升学宴,就当是一次朋友间的聚会,毕竟等开学后,她们就要各奔东西了。
栾和平已经提前请过一次,请的是些领导同事,厂委班子的,在机械厂食堂二楼。
都是男人,还都喝酒抽烟,栾和平没让她去,只带了她的录取通知书。
怎么带去的,怎么带回来,一直他随身带着,拿出来给人看,都紧盯着,手里拿烟端酒的,把烟掐了把酒放下。
大家都笑话他,但也照做了。
在扬的诸位身份都不低,但要说状元的录取通知书,还真是头一回见,头一次摸。
能坐到现在的位置,领导们年纪都不小了,基本上都有孩子,有的都有孙女了。
想想自家孩子,再看看手里的录取通知书,羡慕的不得了。
这姓栾的,还没等到娃给他争气,媳妇儿先给他争脸了。
真是好运气。
那聚会林玉琲没去,栾和平回来跟她描述,说大家怎么夸他,有多羡慕他。
然后还不忘给李处长上眼药,说那老头得意地跟他考了状元一样,真是没眼看。
林玉琲哭笑不得,怎么就跟师傅过不去了。
她请朋友这回,是在家请的,一共两桌,她一桌,栾和平一桌。
她请她的朋友们,栾和平请他保卫处关系好的同事,也都是林玉琲比较熟悉的那些人。
请客之前也都跟大家说清楚了有哪些人,宋保华还带了他媳妇儿,到时候跟林玉琲她们坐一桌。
林玉琲这边也请了唐丽芳,她的录取通知书来得晚了些,但还是到了。
她是理科生,相对而言录取率比文科高,被一所普本大学录取。
唐家人非常高兴,觉得压了赵家一头,毕竟赵爱华考的是个大专。
不过唐丽芳不这么想,私底下跟赵爱华道歉,她改变不了家人,但她跟赵爱华已经算是朋友了,并不愿意看到她被自己家人嘲笑,为此感到很抱歉。
赵爱华大大方方接受了她的道歉,表示没生她气。
大专也是大学,能考上就是胜利。
人多,王婶来帮着一起做饭。
家里菜肉都有,王婶虽然被栾和平吐槽做鱼做的不好吃,实际上厨艺很不错,颇有几个拿手菜。
今天来的都是年轻人,大家到了,热热闹闹说笑,一起帮忙备菜。
林玉琲专门做了桌游的牌,教他们玩狼人杀,这个道具要求简单,一套一样卡面的身份牌就行。
当然,因为现在破除封建迷信,而且往后几年有不太安稳的时候,林玉琲很谨慎地给身份牌都换了对应的名称。
平民、猎人、守卫不用改,预言家改成侦查员,女巫改成大夫,狼人改成特务。
当然,游戏名字也变成了“抓特务”,就有时代特色。
她当主持,带着大家玩了几回,他们就上手了,玩得非常上头。
林玉琲旁观了一会儿,看着看着忍不住笑。
栾和平可能是职业素养够强,非常敏锐,分析其他人发言,有什么隐秘信息,基本上一猜一个准。
当他说谎的时候,又面无表情一本正经,看起来特别像真的,话语虽少,但非常有说服力。
于是连赢三局。
到第四局,程军壮着胆子直接开口:“把队长先票出去吧,太捣乱了。”
栾和平:“……”
林玉琲的朋友们不敢吱声,默默上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栾和平给票出去了。
林玉琲笑得不行,眼看男人黑了脸,拉着他起身:“五哥我想吃水果罐头,你帮我开一个。”
栾和平去给媳妇儿开罐头,到了储藏室,林玉琲踮脚亲他脸颊,安慰道:“让让客人们吧哥哥,你太厉害,大家都没得玩了。”
于是栾和平轻易被哄好了。
玩了会儿游戏,饭好了。
院子里飘着饭菜肉香,馋人得很,可游戏也玩得正上头,最终还是抵不住肚饿嘴馋,先去吃饭,吃完再玩儿。
林玉琲特意取了她泡的桑葚酒出来,这酒要泡三个月,七月份的时候就好了,再多放一段时间,风味更佳,当然酒劲儿也大一些。
饮品有专门准备的酸梅汤,桑葚酒只是给大家尝尝味道,当初这桑葚,还是她们一起买的呢。
桑葚酒倒了一小壶出来,也就一人两杯左右的量。
男宾客那桌是不喝这个的,程军刚伸了下脑袋,栾和平就说老爷们儿喝什么果酒,要喝家里有白的,让王婶去拿。
要是平时,有酒喝哪忍得住,但想着吃完还要玩“抓特务”,硬是忍下那点儿酒瘾。
栾和平看林玉琲给朋友们倒酒,紫红色的桑葚酒在白瓷杯里,清亮好看,女孩子们都兴致勃勃。
王婶还在厨房没出来,他特意跟赵爱华叮嘱:“琲琲酒量不好,你帮忙看着点儿。”
赵爱华连忙点头。
林玉琲听见了,偷偷瞪他一眼,虽然她酒量确实很一般,但怎么能在她朋友面前揭她短呢。
果酒哪有什么度数,她喝过果啤,一点儿都没醉。
分桌坐好,也没什么寒暄的话,直接开吃。
吃了些菜,女客这桌也尝了林玉琲自酿的桑葚酒,甜甜的,能喝出来酒味儿,但不冲,大家都蛮喜欢。
只有韩胜男酒精过敏,没碰,她一早说了,小时候她爸筷子蘸白酒喂她,给她送医院去了,从那以后没沾过酒,大家自然不会硬劝。
林玉琲喝完一杯,认真感受了一下,头脑清醒,筷子夹花生米也夹得起来。
看,没醉吧。
大家边吃饭边聊天,说说笑笑,王婶坐她旁边,看她酒杯空了,帮她斟满了,她又喝了一杯。
王婶看她爱喝,自己只尝了一杯,另外一杯属于她的量,也倒给了林玉琲。
林玉琲没注意,又喝了,喝白酒用的小酒盅,也就一口的量。
赵爱华被栾和平叮嘱过了,有些担心:“琲琲,你还好吧?没醉吧?”
“当然好!”被质疑了,林玉琲不高兴地皱了皱眉,“怎么会醉,我给你背首诗。”
她口齿清晰字句流畅地开始背《木兰诗》,一口气不带歇地背了大半首还没停,一桌人目瞪口呆,也不敢打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