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琲早就想好了,要考林省大学,校址就在永安本市。
她是个恋家的性子,穿越之前,考的也是本地大学,母校虽然也不错,但在后世的排名,比林省大学还低一些。
至于清北,大概因为去过,没那么多滤镜,也不像普通学生那般憧憬。
现在交通不方便,如果让她一个人去京市读书,可能真会因为想家,半夜偷偷躲在被子里哭。
栾和平也知道她的打算,就高考志愿填报的事同她仔细聊过。
他自然舍不得妻子离开,远赴千里去外地读书,一年到头恐怕只有寒暑假能见面。
他出个差,就那么几天,都想得不行,这一走半年,不知道要被思念熬成什么样。
但他也知道,大学关乎学生的前程,清北更是华国绝大多数学子的憧憬圣地。
这年头信息不发达,也没什么报考手册之类的东西,很多学生除了本地院校,只知道清北。
志愿表收上去一看,甭管考不考得上,清北大名都写在上头,堪称报考顶流。
栾和平舍不得林玉琲,但他也不愿耽误她的前途。
仔细想想,他也觉得自己心态变了许多,如果是刚结婚的时候,哪怕林玉琲想去外地读大学,他也会想办法把她束缚在自己身边。
那时他们的感情并不牢固,也没办法给栾和平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他看不清她的心,下意识会抓紧她的人。
但如今,哪怕再不舍,他也愿意放手,让她振翅高飞。
反正媳妇儿说了喜欢他的,不会不要他。
四年而已,他能熬过去。
甚至栾和平已经开始考虑修改自己的职业规划,他原本的路应该是再熬几年资历,顺利的话,他师傅升上去,保卫处由他接手。
之后的路线要么企业内部晋升,转任党委副书记、副厂长之类的职务,也可能调任别的国有大厂。
要么进入地方党政系统,公检法等部门任职。
路线其实很明晰。
但如果林玉琲要去京市读书,栾和平会考虑调任分厂。
北边有机械厂的分厂,虽然不在京市,但离的很近,他的级别过去,怎么也是个副厂长。
之后的发展路线,自然也要有相应的改变,这些倒是没跟林玉琲细说。
但林玉琲还是猜到了,一口回绝。
怎么会没影响呢?他前途大好,如果调任分厂比现在这条路更好,不会作为备选。
而且,别的她不懂,但想想也知道,栾和平在这里,直属上司是他师傅,手底下的人很多都是他带出来的,工作环境堪称顺遂,做事方便。
去了分厂,人生地不熟,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林玉琲不想让栾和平改变他的职业规划,最起码不应该是为了她选大学这事改变。
如果清北是她的梦想也就罢了,她还会再跟栾和平仔细协商,但她确实没那个想法,实在没必要让栾和平做出牺牲。
两人聊清楚,确定彼此想法后。
林玉琲再三强调,她不会去考清北,一点儿都不想去京市读书。
栾和平心里说不出的复杂滋味,有心疼有遗憾,最好的大学,她本可以去的。
但也松了口气,哪怕他调去分厂,离京市再近也不在一个城市,见面没那么方便。
其实哪怕是考本地,林玉琲得住校,也不能跟现在一样天天都黏糊在一起。
但周末还是能回家的,平时想见面也容易。
于是林玉琲的高考志愿便确定了,第一志愿当然是林省大学,但重点院校还得填两个,她随便填了清北,凑个热闹。
本市除了林省大学,别的学校不太行,有的没落了,有的在后世已经被取缔了。
林玉琲不想几十年后提起自己的母校,还得跟人解释学校为什么没了。
于是只填了林省大学一个,分数够了自然会被林省大学提档,后面两个学校随便填填没关系的。
当然,如果林省大学不愿意录取她,她只能被迫去读清北了。
普通院校更是随便填,如果意外中的意外录到这些学校,林玉琲觉得她会复读。
她的志愿填得轻松,其他学生一点儿都不轻松。
现在信息不发达,学生们对各个学校了解实在太少,具体有哪些学校都不清楚,往年录取分数线什么的,更是一头雾水。
机械厂附中还算好的,背靠国营大厂,有资源有人脉,吴校长使了把劲儿,到处找关系弄来一些高校的资料,提供给毕业生们参考。
林玉琲也给小伙伴们提供了一些意见,有的学校现在名声不显,后世发展得很不错,这种可以考虑推荐给她们作为备选。
有的学校在历史中出现过一些轰动性的丑闻,对学生影响极大,这种尽量排除。
有的学校比较努力,自己专升本、本升重本,带着学生一起升,属于可以捡漏的。
当然,林玉琲只是提供参考建议,具体怎么填,还是看她们自己。
在所有学生纠结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林玉琲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市的信。
一开始这信没到她手里,因为是寄到学校的,信封上写着“机械厂附中林老师收”,传达室自然就把这封信给了学校姓林的老师。
附中有两个姓林的老师,也不知道是他们谁的,这两位老师互相对了一下,虽然都没有京市的亲戚,但信封落款显示,发信人来自京市某出版社。
或许是有可能看中他们发表的什么文章了呢?两位老师怀着惊喜、期盼的心情,一起拆了这封信。
打开一看,开头写着“林老师敬启”,越往后看越不对劲。
数学题?附中密卷?
这他们知道,因为这卷子,他们附中大大出了回名,连亲戚都有人跟着打听,甚至还有想把孩子送进附中读书的。
但跟他们没关系啊!
出卷子的是林同学,不是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