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尽颇有些心累地揉了揉眉心,向杨云逸和郑朗示意,“进来吧。”】
【宋衡顾不得架在脖子上的利刃,扭头看向两人,“你们没死?”】
【杨云逸先向安尽行了礼,“公主。”又看向安明澄,指了指着她手里的匕首,小心地提醒道:“二公主,出血了。”】
【安明澄一脸不爽地收回了匕首,接下来轮到宋衡茫然不解了。】
视频戛然而止。
【哈哈哈哈,真的好好笑,对不起,宋将军,虽然你很惨,但你真的很好笑!】
【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宋衡这个时候到底是为了活命,还是真的对安明澄一见钟情了?】
【如果只有这个场景里面的表现,我会告诉你他是为了活命,但看他后来勇敢追爱的种种行为,他就是见色起意!】
宋衡:……
还要继续丢人是吗?
杨云逸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终还是决定提醒一下,“宋衡,现在二驸马还在世,你收敛一点。”
宋衡十分无语,他应该不会……吧?
【主播为什么不继续放下去,接下来杨公子和郑将军承认自己是昭景大帝的人也很有意思啊。】
【接下来的内容有一点长了,而且这段稍微有一点争议。】
【关于杨云逸和郑朗什么时候投靠了昭景大帝。】
【这有什么异议?我记得有史料证明,他们从一开始就是昭景大帝的人,而且是依从昭景大帝的命令去接触宋衡。】
【从他们三人的通信来看确实是这样,比如前段时间刚公布的杨云逸在陵县的时候写给昭景大帝的信,写信的时间是宋衡决定起义之前。】
【前几年刚考古出来的郑朗写给昭景大帝的汇报信更是说明,他和宋衡的相遇都是昭景大帝安排的。】
【那为什么还有争议?】
“为什么?”宋衡同样有很多疑问,他看向小院子里的其他两人,“我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杨云逸其实也很不解,他们依照公主的命令接近宋衡,取得他的信任。
可宋衡除了长得好看一点,力气大一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只是公主对他有恩,公主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就是了,若此人真的并无特殊之处,就当请了一个长工也没有任何妨碍。
可天幕已经表明,公主是对的,杨云逸与有荣焉,果然是千古一帝,连带着他也跟着青史留名。
郑朗也是如此,他确实是远县人,只是已无亲人,更是早在淇县水灾前,他就被杨公子带去了陵县,跟着识字学武,又按照昭景大帝的要求与宋衡相识。
他其实一直很懵懂,觉得自己和宋衡都是普通人而已,何至于如此大费周章?
可如今却他觉得三公主果然是神仙吧!
哦,不对,公主说没有神仙,那公主就是比神仙还厉害!
【争议点在于一个天潢贵胄的公主为什么为一个普通难民提前十几年布局。】
【普通难民?攻下锦京,打下近半个天下的靖平王,昭景四大名将之一,怎么可能是普通难民?】
【站在武兴九年这个时间点,宋衡就是普通难民,他唯一的特殊点也就是郑朗在信里写的,比寻常人力气大一些。】
【还比寻常人好看呀。】
【有一年锦京人闲得无聊推选锦京十大美男子,宋衡是第二,仅次于萧挽澜。他晚年留下的黑白照片也是一个帅老头,年轻的时候肯定更好看。】
【可惜萧挽澜将军去世的太早,没能等到照相机的出现,我们只能通过画像欣赏锦京第一美男的风采了。】
【……我真服了你们这些花痴。】
【但是那个时候昭景大帝根本没见过宋衡,他长得再好看有什么用?】
看到这里,萧挽澜努力让自己坐得更板正一些,调整了一下角度,力争将自己最完美的侧颜留给安尽看,见她没分给自己一点眼神,又变得委屈巴巴,“公主……”
“怎么了?”安尽不得不看向他,见他委屈的小表情,突然灵光一现,“你最好看啦。”
萧挽澜这才满意又骄傲地转了回去。
至于他去世得早这件事,看来要向公主学习一下养生了。
【所以针对这件事,现在基本上分为三个观点。】
【其一,昭景大帝早就察觉到了乱世将至,所以提前寻找可能在乱世里开创一番基业的人,大部分都被收服,不能收为己用的就派卧底在那人身边,伺机而动。】
【其二,郑朗和杨云逸早就是昭景大帝的人,但救下宋衡是意外,只是宋衡后续展现出来的能力让昭景大帝上了心,便命郑朗和杨云逸在他身边见机行事。】
【其三,郑朗和杨云逸是后来才背叛了宋衡,投靠了昭景大帝。】
【第三种不太可能吧,那么多史料是假的?】
【哎嘿,他们还真以为都是假的,是昭景大帝后来编的。】
【……神经!】
【主播其实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有明确的史料能证明其存在漏洞。】
【之所以有争议其实还是因为第一种听起来离谱,但是各种记载和出土的各项史料都没有找出漏洞。】
【而且其实并非不能理解吧,当时昭景大帝不止在宋衡身边安插了卧底,只不过他最有名而已。】
【比较典型的还有杨甘,他虽然没能入选昭景四大名将,但手上也有不少国命,只是他刚起事就被卧底说服投靠了昭景大帝,在四大名将熠熠生辉的名声之下,显得存在感比较低而已。】
【大周名将的评选标准——手里有几条国命。】
【哈哈哈,这标准也是很硬核了。】
【我知道这个杨甘,昭景大帝派到他身边的卧底叫李枝对吧?】
【没错,就是杨枝甘露组合,杨甘和李枝的关系还挺好。】
【对啊,杨甘一直视李枝为恩人,说此生做得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听了他的话投靠了昭景大帝。】
唔,杨甘,安尽对他印象还挺深,一个原因是就是这个杨甘谋反牵连到了郑朗,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读到杨甘这个名字的时候突然想喝杨枝甘露,于是就给自己点了一杯。
至于李枝,大概是凑巧有这么一个人,把他分到杨甘身边,可能是她的恶趣味。
【还是很好解释的,可能昭景大帝还在很多人身边安插了卧底,只不过那些人都不怎么出名,所以我们都不知道而已。】
【第一种说法也是现在史学界主流的说法,不过考生们不用纠结,这种带点争议的一般不会作为考试内容。】
“你们为什么不劝我呢?”宋衡带着质问,十分委屈地看向郑朗和杨云逸,“我还是很听劝,很好说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