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14 章 懒懒的安尽

作者:一棵云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本草稿大多记录的都是安玉姝和昭景大帝的对话。我们从中能够明确的看到,经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甚至是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这些经济学名词都是由昭景大帝所说出来的,她甚至给了一个大概的解释,后续由安玉姝再做的补充,并形成完整的体系。】


    【我记起来了,我好像看过一部电视剧,里面讲昭景大帝在蛰伏时期经商,意外制备出了蔗糖,本来都准备出售了,但是遇到了意外不得不放弃,属下都有点舍不得,她当时就说了一句“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是不是?】


    【我好像也看过,是那个按照《安尽正传》拍摄的《寒江渡》吧,这剧当时可火了,我觉得挺好看的,虽然后来被批历史虚无主义。】


    安尽:……要不还是说回经济学的事吧,别再提这本书了!


    【说起《安尽正传》,我有点好奇这里面是怎么写《经济论》这本书的。】


    【《安尽正传》只写到昭景大帝前往淇县之前,后面的内容是没有的。】


    【好可惜啊。】


    幸好,一点不可惜,安尽松了口气。


    【那昭景大帝为什么不自己也写一本,我好像没听说过她留下什么著作。】


    【她是皇帝哎,批奏折都批不完吧,为什么要写书?】


    【虽然但是,主播觉得昭景大帝不写书,可能与她本身的性格有更大的关系。】


    【你不能指望一个连批奏折都能省则省,能写一个“可”绝不写“可以”,能写一个“安”绝不写“朕安”的人,写出一本几十万字的长篇巨著吧?】


    狂热批奏折爱好者武兴帝沉默了一会儿,吩咐道:“把三公主这几天批的请安折子拿过来。”


    安尽:!!!


    离得近的大臣听到心中一惊,他们早已知晓三公主住进了凌秋殿,可没想到武兴帝都开始让她批复奏折。


    虽说只是一些请安折子,但已经迈出了这一步,离真正参与朝政,甚至获封太子的时间还会远吗?


    都是位高权重,沉浸官场十数年之人,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各有打算。


    安尽默默地看着武兴帝翻开那一堆叠得整整齐齐的奏折,心中万分无奈,她与武兴帝不同,毕竟武兴帝情绪上来了,一个请安折子都能批复个几百字的小作文,安尽真不是懒,她只是单纯地觉得这种折子就不该出现,浪费所有人时间。


    她试图为自己分辨一二,“父皇……”


    武兴帝抬手打断她,一直翻到了最后一本,神情有些怔愣。


    这不是一封请安折子,而是关于淇县水涝赈灾事宜的折子。


    许是当初拿错了,不过武兴帝现在并没有追责的心思,不同于其他折子上简略到不能再简略的一个“安”字,甚至就这个“安”字还越写越朝着狂草的方向发展。


    这封关于淇县水涝后续赈灾事宜的折子上写满了批复,从怎么动员商贾富户到招用灾民以工代赈,官府借贷粮种农具以不误农时,再到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疫情,写得极为详细,折子上地方不够,甚至还另外粘了一张纸上去。


    安尽也看到武兴帝正看着这个折子,她刚开始的时候也有想过这个折子是不是一次试探,但看到折子上所写在淇县赈灾时遇到的困难,而每个难题背后都是无数的人命,还是没忍住做了详细的回复。


    她本想着等今天天幕直播结束就将折子送到武兴帝手里,只是没想到天幕揭了她的底儿。


    武兴帝丢给安尽一个眼神,“怎么不藏拙了?”


    安尽觉得自己还是得说点好听的话,“父皇宽宏,儿臣想为父皇分忧。”


    “哼。”武兴帝轻飘飘地冷哼一声,没再说话,但从上扬的嘴角看来是很喜悦的。


    【把话题扯回来,主播其实想说的是昭景年间的税收改革。】


    【七王之乱不是考试重点,税收改革可是重点中的重点,搞不清楚这部分的内容真的会丢掉很多分的。】


    【主播怎么不早说,分已经丢了!】


    【夏朝可以说是重税苛税,各种杂税并存,夏朝的灭亡除了七王之乱,严苛繁重的税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夏朝收税不按资产或收入,按人头,一个干不了活挣不了钱的小孩儿那也要交税,我推测这个时期的人口一直没有大幅度增加可能也有这个原因,毕竟生的起养不起。】


    【那大夏的人民很老实了,这都不反?】


    【反了反了,后面都乱成什么样了。】


    武兴帝死死皱着眉,声音低却很具威慑,“此言惑民,此人该杀!”


    安尽下意识想翻个白眼,最后好不容易止住了,整天就知道杀杀杀,你杀的了吗?忘了赞人家神仙手段的时候了?


    “父皇,天幕应当会给出改变之法,若求大夏万世,当求变求通。”


    武兴帝转头看去,待看起安尽眼里的坚定方才收敛了杀意。


    安尽松了口气,至于万世,她才不信。


    大夏各地的百姓也有些看呆了,天幕这是在鼓动他们造反吗?


    可如果还能活下去谁愿意去做那九死一生的事呢?


    “昭景大帝会……会救我们的吧?”声音极轻极弱,却带着难以忽视的期待和希望。


    今年方才十八岁的宋衡看着天幕,不禁冷笑,他刚从淇县逃出来不久,他的父母已在这次水涝中死去,若是没有那些贪官,他的父母也不至于伤重得不到救治而亡,而他苦等数十日也未曾等到官府的赈灾粮。


    不得已只能走出淇县寻求生路,现在哪怕皇帝已经派人赈灾,他也知晓淇县日后可能会成为龙兴之地,宋衡也不打算返回淇县,他早已信不过朝廷。


    好在他在逃难路上遇到了一个和他身世相似之人结伴而行,又遇到了一家好心的富商公子接济,现下已经到了这位公子的家中做些杂活,衣食无忧,只是心中的怒火依旧难以消散。


    【到了现在,税收改革仍然是进行时,但现在税收制度的基础依旧是昭景年间奠定的。】


    【首先我们要先回到淇县这个龙兴之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