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2章 归前布局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决定了要回封地,我便开始着手安排京城的事宜。


    这个庞大的帝国中枢,现在就像一台刚刚被我强行重启的机器,虽然暂时运转起来了,但很多地方还很脆弱,需要有人时刻盯着。


    我首先召见的是戚继光。


    他现在是镇北侯,兼京畿防务总指挥,手握京城内外十万大军的兵权,是我留在京城最重要的一根支柱。


    “元敬,我离京之后,京城的安危,就全交给你了。”我在王府的演武场上,看着他正在操练的一队新兵,直接开门见山。


    “主公放心!”戚继光停下动作,抱拳道,“只要末将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京城出半点差池!”


    他的脸上,满是自信。


    这段时间,钱粮管够,兵源充足,他练兵练得是意气风发。京畿大营的面貌,一天一个样。


    “我不担心外敌。”我摇了摇头,“草原蛮子刚被打残,十年之内,缓不过劲来。鸿煊和昭明,就算有心,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轻易挑起大战。”


    “我要你防的,是里面。”我指了指皇宫的方向。


    戚继光心里一凛,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


    “主公是担心……陛下?”他压低了声音。


    “我父皇,老了。”我叹了口气,“人老了,心思就容易变得复杂。他现在把权力交给我,是因为他没得选。但帝王之心,深不可测。谁也说不准,他哪天会不会又想把权力收回去。”


    “而且,宫里,还有那些不甘心的世家。他们现在虽然老实了,但难保不会在背后搞些小动作。比如,在父皇耳边吹吹风,说我拥兵自重,图谋不轨之类的。”


    我心里清楚,我这次回封地,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蛟龙入海”。他们肯定会害怕,害怕我再也不受控制。


    “元敬,你要记住。”我看着戚继光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京畿大营,只听命于你。而你,只听命于我。”


    “无论是谁,哪怕是拿着父皇的圣旨,想要调动一兵一卒,都必须先有我的手令。”


    “你,做得到吗?”


    这番话,已经是赤裸裸的谋逆之言了。


    但戚继光听完,脸上没有任何犹豫。


    他单膝跪地,声如洪钟:“末将戚继光,对天起誓!此生只效忠主公一人!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好!”我扶起他,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戚继光,是我用系统召唤出来的,忠诚度绝对有保障。把京城的军权交给他,我高枕无忧。


    安顿好了“枪杆子”,接下来,就是“笔杆子”。


    我把萧何和贾诩请到了书房。


    “两位先生,我离京之后,朝堂之事,就要辛苦你们二位了。”


    “主公言重了,此乃我等分内之事。”萧何躬身道。


    “萧先生,你主抓内政。我之前定下的那些政策,比如高薪养廉,兴修水利,开垦农田,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钱不够,就找户部。人不够,就找吏部。谁敢阳奉阴违,或者从中作梗,你记下来,不必与他们争辩,等我回来,一并清算。”


    “臣,明白。”萧何点了点头。他知道,我这是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文和,”我转向贾诩,“你的任务,有三个。”


    “请主公吩咐。”


    “第一,帮我盯住萧先生。”我语出惊人。


    萧何和贾诩都是一愣。


    我笑了笑,解释道:“萧先生为人,太过方正。他推行新政,必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手段难免会过于刚猛。我需要你,在旁边看着他,提醒他。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强硬,这个度,你要帮他把握好。”


    “我们要做事,但也不能把所有人都逼成我们的敌人。”


    萧何听完,恍然大悟,随即对我投来感激的目光。他知道,我这是在保护他。


    “属下,明白。”贾诩点了点头,他自然懂我的意思。制衡,不仅仅是对敌人,对自己人,同样需要。


    “第二,继续你的‘老本行’。”我接着说道,“‘罪臣赎买司’的差事,不能停。那些世家,就像地里的韭菜,割了一茬,还会再长出来。你要时不时地,去敲打敲打他们,让他们记住,谁才是这京城的主人。顺便,也为国库,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


    贾诩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只有我能看懂的笑容:“属下最喜欢干这个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帮我盯住鸿煊和昭明。尤其是鸿煊的那个三皇子,赵景曜。我总觉得,这个人,不会就这么算了。陆柄的锦衣卫,虽然能收集情报,但在谋略和分析上,远不如你。我需要你,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他们的动向和图谋。”


    “主公放心。”贾诩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与人斗,其乐无穷。与这些自作聪明的敌人斗,更是乐在其中。他们只要敢动,我就一定能让他们,把尾巴露出来。”


    有了萧何主内,贾诩主外加监察,朝堂这盘棋,基本就稳了。


    最后,我让陆柄单独进了书房。


    “陆柄,我要你分出一半的锦衣卫,跟着我回景昌。”


    “主公?”陆柄有些意外,“京城这边……”


    陆柄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起来。


    他明白了我的雄心。


    我不仅仅是要掌控泰昌,我的目标,是整个天下!


    “属下,愿为主公,赴汤蹈火!”他单膝跪地,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安排好了一切,第二天,我便进宫,向父皇朱乾曜辞行。


    御书房里,朱乾曜正在练字。


    他的气色,比之前好了很多。国库充盈,朝局稳定,让他这个皇帝,也省了不少心。


    “儿臣,拜见父皇。”我躬身行礼。


    “平儿来了。”他放下笔,示意我坐下,“你今日在朝堂上的举措,朕都听说了。做得很好。”


    “谢父皇夸奖。”


    “你这次来,是准备回景昌了吧?”他似乎早就料到了。


    “是。京城局势已稳,儿臣想回封地,继续为父皇分忧,将景昌县建设得更好。”我恭敬地回答。


    朱乾曜沉默了片刻,深深地看了我一眼。


    那眼神,很复杂。有欣慰,有赞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也好。”他最终点了点头,“京城,终究是小了些。你的舞台,不该只局限于此。景昌,是你的封地,也是你的根基,是该好好经营。”


    他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


    “朕,把泰昌的未来,交给你了。不要让朕失望。”


    “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我起身,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


    我知道,他这句话,既是期许,也是警告。


    他把未来交给我,但前提是,这个未来,必须是“泰昌”的未来,而不是我“朱平安”的未来。


    我心里冷笑,但脸上,却是一片赤诚。


    “父皇,儿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说。”


    “儿臣想从国库中,支取五百万两白银,用于景昌县的建设。”我直接开口。


    这才是今天来的主要目的之一。


    那两千多万两,虽然名义上是国库的,但实际上,就是我朱平安的。我现在要拿钱,也只是走个过场,让他这个皇帝,名义上“批准”一下。


    朱乾曜的眼角,不易察察地抽动了一下。


    五百万两!


    这个儿子,还真是狮子大开口。


    不过,他最终还是挥了挥手。


    “准了。让萧何去办吧。”


    “谢父皇!”


    朱平安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皇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