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0章 午门外的鲜血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罪臣赎买司”的生意,进行得如火如荼。


    短短半个月,萧何和贾诩联手,就从京城各大世家手里,榨出了超过两千万两白银,以及海量的田产、商铺、矿山。


    泰昌王朝那空得能跑马的国库,一夜之间,变得前所未有的充盈。


    拿到钱后,我立刻让萧何开始着手处理战后事宜。


    首先,是抚恤。


    所有在京城保卫战中牺牲的将士,按照最高标准的三倍发放抚恤金。他们的家人,由朝廷供养,子女可以免费进入官学读书。


    所有伤残的将士,同样给予重赏,并安排进入新成立的“荣军院”,由朝廷负责他们的后半生。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京城的军队,士气为之大振!


    自古以来,当兵的都是苦哈哈,卖命的钱,能拿到手就不错了,死了残了,更是无人问津。


    何曾有过如此优厚的待遇?


    一时间,“为瑞王效死”的口号,响彻了京城的每一个军营。


    我心里明白,这钱,花得值。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光是靠精良的武器和严格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军心。


    我要让每一个为我卖命的士兵都知道,他们流的血,不会白流。他们的身后,有我和整个朝廷,为他们撑腰!


    其次,是重建。


    战争摧毁了京城的大量民房和设施。我下令,由工部牵头,户部拨款,立刻开始重建工作。


    同时,在城外设立粥棚,安抚那些在战争中流离失失所的百姓,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


    一系列的举措,让战争的阴霾,迅速从京城上空散去。百姓们脸上的笑容,也一天比一天多。


    走在街上,我能清楚地感觉到,系统面板上的信仰值,正在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地向上飙升。


    民心,可用。


    然而,就在京城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一股暗流,也开始在民间涌动。


    “王爷是好王爷,可那些贪官污吏,就这么花钱把命买回去了?”


    “是啊!王安康贪了八百多万两,害得我们守城的将士连军饷都发不出来,就这么关在牢里,太便宜他了!”


    “还有那些准备开城投降的卖国贼,都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这些议论,通过锦衣卫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我的案头。


    我看着这些情报,陷入了沉思。


    贾诩坐在我的下首,依旧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文和,你怎么看?”我问道。


    贾诩缓缓睁开眼,慢条斯理地说道:“主公,民怨,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现在,这水,快要开了。”


    我点了点头。


    “你的意思是,该杀人了?”


    “是。”贾诩的回答,简单而直接,“‘赎买司’的钱,我们已经拿得差不多了。那些关在天牢里的大鱼,比如王安康,朱承泽之流,他们背后的家族已经被榨干,留着他们,价值已经不大了。”


    “但是,他们活着,就是民怨的焦点。杀了他们,固然可以平息一时的民怨,但也会让那些已经交了赎金的世家,人人自危,觉得我们言而无信,可能会引起反弹。”


    贾诩的话,说到了点子上。


    这也是我一直在顾虑的问题。


    如果我现在就把王安康他们杀了,那之前交了赎金的家族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我朱平安说话不算话,今天能杀王安康,明天就能杀他们。到时候,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可能又要生乱。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我问道。


    贾诩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属于“毒士”的阴冷弧度。


    “主公,我们不妨,演一场戏。”


    “演戏?”


    “没错。”贾诩点了点头,“我们可以杀人,但不能杀那些‘交了钱’的。我们可以挑一些人出来杀,杀那些‘没交钱’,或者‘交不起钱’的。”


    我的眼睛,瞬间亮了。


    我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你是说,从那些罪臣里,挑出一批官职不大,家底不厚,但民怨又极大的小角色,拉出来,公开处斩?”


    “主公英明。”贾诩抚掌笑道,“如此一来,有三利。”


    “其一,杀了人,见了血,可以有效地平息民怨,彰显朝廷法度,让百姓知道,犯了罪,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其二,我们杀的,是那些‘交不起钱’的。这会让那些‘交了钱’的世家,感到庆幸。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钱没有白花,是真的买回了一条命。这样,他们非但不会反弹,反而会更加老实。”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贾诩的眼中,闪烁着精光,“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把‘罪臣赎买’这件事,从暗地里,摆到明面上来。我们可以昭告天下,凡是罪大恶极,民怨沸腾者,一律严惩不贷!但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对于那些罪行较轻,有悔过之心,且愿意以家产报效国家者,可酌情从轻发落。”


    “这样一来,‘花钱买命’,就成了朝廷公开的,合法的政策。我们以后再做类似的事情,就有了法理依据,名正言顺!”


    听完贾诩的毒计,我忍不住拍案叫绝。


    “好!好一个一石三鸟之计!”


    杀人,诛心,还要为自己立一座牌坊!


    这贾诩,真是把人心算计到了骨子里!


    “就按文和说的办!”我立刻拍板,“这件事,你和萧何,还有刑部的秦乐文,一起去办。拟定一个名单出来,要杀谁,怎么杀,都要做出章法来。”


    “记住,这场戏,一定要演得漂亮!我要让全京城的百姓,都看到朝廷的决心,也要让那些世家大族,都看明白我的规矩!”


    “属下遵命。”贾诩躬身应道。


    三天后,京城午门外,人山人海。


    数十名锦衣卫,押着十几个戴着镣铐,披头散发的囚犯,走上了临时搭建起来的行刑台。


    刑部左侍郎秦乐文,亲自担任监斩官。


    他走上高台,拿起一份卷宗,用洪亮的声音,宣读着这些囚犯的罪状。


    “罪臣,原仓部主事赵德全,战时哄抬粮价,囤积居奇,致使城中百姓易子而食!罪大当斩!”


    “罪臣,原城门校尉孙立,战时玩忽职守,私开城门,意图引敌军入城!罪大当斩!”


    “罪臣……”


    秦乐文每念完一个人的罪状,底下围观的百姓,就发出一阵震天的怒吼。


    “杀了他!杀了这个畜生!”


    “狗官!不得好死!”


    当所有罪状宣读完毕,秦乐文拿起监斩令牌,看了一眼天色,猛地往地上一扔。


    “午时已到,行刑!”


    手起,刀落。


    十几颗人头,滚落在地。


    鲜血,染红了午门前的广场。


    人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王爷千岁!王爷英明!”


    “杀得好!杀得好啊!”


    百姓们积压已久的怨气,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宣泄。


    而那些混在人群中,悄悄前来观望的世家管事们,看着这血淋淋的一幕,一个个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


    他们心中,再也没有了半点侥幸。


    他们庆幸,自己交了钱。


    也恐惧,那个端坐在瑞王府深处,主宰着他们生死的年轻王爷。


    这一日,京城的血,流得不多。


    但这一日的血,却比太和殿那天的“斩了”二字,更让人心惊胆战。


    因为,它立起了新的规矩。


    一个用金钱和鲜血,共同铸就的,属于朱平安的规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