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8章 圣旨藏刀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京城,太和殿。


    鸿煊王朝的国书被当朝宣读,那字里行间充斥的傲慢与毫不掩饰的勒索,让整个朝堂的气氛降至冰点。


    “欺人太甚!简直是国耻!”


    兵部尚书厉承威第一个站了出来,他满脸涨红,花白的胡须因为愤怒而颤抖。“陛下!鸿煊小儿如此猖狂,若不予以雷霆还击,我泰昌颜面何存!臣,请战!”


    他身后,一群武将纷纷出列附和。


    “厉大人所言极是!必须打!”


    “打到他鸿煊都城,让那赵景曜跪地求饶!”


    然而,以丞相林如海为首的文官集团却面露忧色。


    “陛下,不可轻启战端啊!”林如海出列,躬身道,“鸿煊骑兵冠绝天下,我朝兵力虽众,但长途奔袭,胜算不大。况且国库刚刚充盈,实在经不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消耗。”


    “丞相此言差矣!难道因为怕,就要任人宰割吗?”厉承威怒目而视。


    “厉尚书,这不是怕,是谋国!一将功成万骨枯,你可想过这一战要死多少将士,要耗费多少钱粮?”


    “懦夫之见!”


    “莽夫之勇!”


    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和两派吵作一团,唾沫横飞,几乎要上演全武行。


    龙椅之上,皇帝朱乾曜却仿佛置身事外,对下方的争吵充耳不闻。他的目光,落在御案上的一张纸上。


    那张纸,洁白、细腻、平整。


    正是李朔与朱平安先后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景云纸”。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面,那顺滑的质感,让他心中泛起一阵莫名的寒意。这东西,比李朔密报里描述的任何武器都让他感到不安。


    武器,他有。军队,他有。可这种从无到有,能改变世界规则的“创造力”,他没有,也无法掌控。


    他的六子,朱平安,这颗他亲手放出京城的棋子,已经彻底脱离了棋盘的束缚,甚至开始反过来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这种失控的感觉,让他极度不适。


    “都给朕闭嘴!”


    朱乾曜一声冷喝,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最终没有采纳任何一方的意见。


    “退朝。”


    他拂袖而去,只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御书房内,暖香袅袅。


    朱乾曜将那张写着“天下归心”的景云纸铺在桌上,久久不语。


    大太监赵福全小心翼翼地研着墨,低声道:“陛下,鸿煊使者的国书,您看……”


    “一群跳梁小丑罢了。”朱乾曜的语气听不出喜怒,“真正的心腹大患,从来都不是来自外部。”


    他顿了顿,拿起笔,却迟迟没有落下。


    “赵福全,你说,一个儿子,翅膀太硬了,连父亲都快抓不住了,该怎么办?”


    赵福全身体一颤,头埋得更低了:“奴才愚钝。”


    “朕让他去景云,是让他当一条鲶鱼,去搅动南方的浑水。可现在,这条鲶鱼快要化龙了。他有钱,有地,有能臣猛将,现在,他甚至有了这种……能撬动世家根基的东西。”朱乾曜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那张纸上。


    “朕不能再等了。”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提笔蘸饱了墨。


    “传朕旨意。”


    ……


    三天后,一道圣旨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景云城。


    王府正厅,朱平安率领萧何、贾诩、戚继光等一众核心成员,跪地接旨。


    传旨的老太监是宫里的熟面孔,他展开黄色的卷轴,用那特有的尖细嗓音,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鸿煊王朝,狼子野心,无端挑衅,索要赔偿,实乃国之巨寇,人神共愤!朕心甚怒,然念及边境百姓,不忍轻启战端……”


    圣旨的开头,充满了对鸿煊的痛斥,言辞激烈,让下跪的戚继光等人都觉得心中畅快,以为皇帝终于要下定决心一战了。


    老太监话锋一转,继续念道:


    “瑞王朱平安,镇守景云,屡献祥瑞,功绩卓著。朕深信瑞王有经天纬地之才,有能力处置好边境纠纷。故,朕特命瑞王朱平安,全权负责与鸿煊交涉一应事宜,朝中各部,不得干涉!”


    听到这里,萧何等人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这是何等的信任与放权!


    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老太监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抑扬顿挫的古怪调子,念出了圣旨的最后一部分:


    “为策应瑞王,朕心甚慰,特下令,镇南将军李朔所部三万大军,即日起,划归瑞王节制,听候调遣。望瑞王不负朕望,早日平定边患。另,镇南军一应粮草军饷,皆由景云府库自行筹措。钦此——”


    最后几个字落下,整个大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


    刚才的喜悦和激动,瞬间化为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瑞王殿下,接旨吧。”老太监将圣旨合上,递到朱平安面前,脸上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臣,遵旨。”


    朱平安双手接过那份沉重无比的圣旨,叩首谢恩。


    送走了传旨太监,王府书房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那道圣旨,被平摊在桌案上,仿佛一条色彩斑斓的毒蛇,吐着致命的信子。


    “砰!”


    戚继光再也忍不住,一拳重重地砸在桌上,震得茶杯跳起。


    “陛下这是何意!这哪里是策应,这分明是把刀架在我们脖子上!”他怒吼道,“让李朔的三万大军归我们节制?粮草军饷却要我们自己出?这是要活活拖垮我们!”


    萧何的脸色一片惨白,他手指颤抖,在桌上飞快地计算着什么。


    “三万大军,人吃马嚼,兵器损耗,军饷发放……这开销!”他抬起头,嘴唇发干,“我们景云府库刚刚稳定,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堪堪持平。若要供养这支大军,不出三个月,我们就要彻底破产!”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萧何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陛下此计,是一石三鸟啊!”


    “第一,他把鸿煊这个烫手的山芋,名正言顺地扔给了我们。赢了,是他的功劳;输了,是我们的罪过。”


    “第二,用李朔的三万大军,像一个无底洞一样,耗干我们的财力,让我们再无发展的可能。”


    “第三,也是最毒的一点!他让李朔这只猛虎,卧在了我们的身边!李朔是朝廷的将军,只忠于陛下。一旦我们有任何异动,或者陛下觉得时机成熟,这三万大军,随时可以调转枪口,将我们碾得粉碎!”


    萧何说完,颓然坐倒在椅子上。


    这是一个无解的阳谋。


    接受圣旨,就等于跳进了这个精心设计的陷阱,被慢慢勒死。


    拒绝圣旨,就是抗旨不遵,正好给了皇帝一个光明正大削藩、治罪的借口。


    朱平安发现,自己被他的父皇和那个远在鸿煊的赵景曜,一前一后,死死地夹在了中间。


    前有饿狼,后有猛虎,处境凶险到了极点。


    书房内,众人一筹莫展,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就在这片死寂之中,一个轻微的笑声突兀地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直沉默不语的贾诩,正饶有兴致地看着桌上的圣旨。


    “文和,此等危局,你……你为何发笑?”萧何不解地问。


    贾诩缓缓站起身,走到桌前,拿起那道在众人看来催命符一般的圣旨,对着烛光照了照。


    “主公,”他转过身,脸上非但没有一丝忧虑,反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陛下送来的不是毒药,而是一把刀!一把足以让我们斩开眼前困局的绝世好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