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王府的书房内,烛火亮如白昼。
一封由陆柄亲自送达的绝密情报,正静静地躺在朱平安面前的桌案上。寥寥数行字,却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整个房间的空气都凝固了。
“镇南将军李朔,奉旨率三万精兵,换防云州。”
云州,就在景云之北,两地相隔不过三百里,快马一日可至。
“好一个兵临城下。”朱平安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他没有怒,甚至没有惊,脸上平静得可怕。
但书房内的其他人,却无法保持这份镇定。
“主公,这李朔是军中宿将,出了名的顽固,只忠于陛下。把他麾下最精锐的镇南军放在我们旁边,这意图……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戚继光的声音低沉,这位在战场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猛将,此刻眉头紧锁。
他很清楚,军中将领派系林立,有人愿意追随皇子博一场富贵,但更多像李朔这样的老将,他们的忠诚只属于那把龙椅。一旦朱平安有任何被定义为“异动”的行为,李朔的屠刀绝对会第一个挥下,毫不犹豫。
“这比上次派贺志明来,要狠辣百倍。”萧何的脸色也异常凝重,“考察团是文,我们尚有周旋的余地。可这次是武,是赤裸裸的威慑。我们不能有任何反对,甚至不能表露出一丝不满,否则就是心虚,正好给了对方动手的口实。”
这是一个阳谋,一个让你明知是陷阱,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踩进去的阳谋。
朱平安的一举一动,从此都将暴露在三万精兵的眼皮底下。
狄仁杰补充道:“陆柄的锦衣卫来报,城中已有些风言风语。一些新归附不久的官员和士绅,私下里多有往来,人心……开始浮动了。”
这无形的压力,比真刀真枪的对决更加致命。它从内部侵蚀着朱平安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根基。
一时间,书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那股从京城蔓延而来的、令人窒息的皇权天威。
退缩?解释?求饶?
朱平安的脑海中闪过这些念头,又被他一一否决。他知道,面对一位已经动了杀心的帝王,任何软弱和辩解都毫无用处,只会让对方的刀挥得更快。
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用行动证明——我不仅对您无害,而且对您,对整个泰昌,都大有用处!
“诸位。”
许久的沉默后,朱平安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那双深邃的眼眸里,不见丝毫慌乱,反而燃烧着一股惊人的光亮。
“既然父皇想看,那我们就演得更彻底一些。”
众人皆是一愣,不解其意。
朱平安走到墙边的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了“云州”的位置上,语出惊人:“我决定,亲自去一趟云州,拜会这位镇南将军李朔。”
“什么?”
“主公,万万不可!”
“这无异于羊入虎口啊!”
萧何、戚继光等人几乎同时出声反对。李朔大营,此刻就是龙潭虎穴,朱平安亲身犯险,一旦对方发难,他们连救援的机会都没有。
朱平安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他嘴解勾起一抹弧度,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自嘲,也带着几分决然。
“我不但要去,还要带上一份‘大礼’。”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五万石粮食,外加……我景云新军的全套练兵手册!”
话音落下,满室皆惊!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疯子般的眼神看着朱平安。
粮食也就罢了,那练兵手册可是戚继光将军结合古今兵法与自身经验,为主公量身打造的心血结晶,是景云新军战力的根本保障,是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
就这么送出去?这不等于自断臂膀,将自己的底牌尽数暴露给敌人吗?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之际,一直沉默的荀彧,眼中却骤然爆发出璀璨的光芒。他抚掌而起,对着朱平安深深一揖,声音中满是难以抑制的赞叹与激动。
“主公此举,大善!妙!实在是妙不可言!”
众人不解地看向他。
荀彧直起身,神情振奋地解释道:“诸位,你们都以为这是示弱,是自断臂膀。但在彧看来,这恰恰是最高明的‘掏心见胆’之计!”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云州和景云的位置。
“其一,送粮!李朔将军三万大军仓促换防,后勤补给必然紧张。我们送去十万石粮食,解的是朝廷的燃眉之急,是为李将军解后顾之忧。此为示好,展现的是我们顾全大局的胸襟!”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送练兵手册!”荀彧的声音陡然拔高,“陛下为何要派李朔来?无非是忌惮主公拥兵自重,怀疑我们私下练兵,图谋不轨!而我们主动将练兵之法全盘托出,这是在用行动告诉陛下,告诉天下人:我朱平安练兵,是为了保境安民,是为了强我泰昌!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与朝廷共享,我心如日月,毫无私心!”
“此计一出,便将陛下布下的杀局,硬生生扭转成了我们展现忠心的舞台!将原本的被动监视,变成了我们的主动汇报!陛下再想发难,便失了道义,失了名分!高!实在是高啊!”
经过荀彧这么一番剖析,众人恍然大悟,再看向朱平安时,眼神中已经从担忧和不解,变成了深深的敬佩。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应对,而是在政治博弈的棋盘上,下出的一步惊天妙手,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看着众人神情的变化,朱平安微微点头,荀彧果然最懂他的心思。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幽幽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给这刚刚燃起的热烈气氛,浇上了一盆恰到好处的冷水。
“主公此计虽好,但还不够。”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贾诩不知何时已经从阴影中走出。他那双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里,闪烁着一丝与荀彧的王道之光截然不同的、冰冷而锐利的毒士光芒。
他抚着胡须,慢悠悠地补充道:“您去见李朔的时候,最好再带上一样东西。”
朱平安眉毛一挑:“哦?文和有何高见?”
贾诩嘴角勾起一抹诡谲的笑容,缓缓说道:“一样能让他,甚至让远在京城的陛下,都无法拒绝,也舍不得拒绝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