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2章 影帝飙戏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张正端坐于马车之内,闭目养神,但挺得笔直的腰杆却如一杆蓄势待发的标枪。他此生最恨的,便是欺上瞒下的奸佞之徒,与无法无天的皇亲国戚。这位年近六旬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铁面无私的名声,是靠着参倒了三位尚书而铸就的。


    在他看来,那远在景昌的六皇子朱平安,不过是又一个仗着身份胡作非为的纨绔子弟,弹劾奏折上的条条罪状,已然在他脑中勾勒出一个嚣张跋扈的形象。


    “大人,已进入景昌县地界。”车外,随行的御史轻声禀报。


    张正“嗯”了一声,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他倒要看看,这位六皇子准备了怎样的说辞来应对他这位钦差。


    然而,当马车驶过那块刻着“景昌县”的界碑后,张正维持了半辈子的官威,便开始一寸寸地崩塌。


    一股难以言喻的恶臭,混杂着淤泥的腥味、腐烂草木的霉味,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尸腐气息,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扼住了他的喉咙。张正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强忍着才没当场失仪呕吐。他身旁几位年轻的御史,已经脸色发白,捂住了口鼻。


    他猛地掀开车帘,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然一缩。


    这哪里是县城?这分明是一座刚刚从地狱里捞出来的废墟!


    道路被厚厚的黑泥覆盖,两旁是东倒西歪的房屋,有的墙体坍塌,露出黑洞洞的内部;有的房顶被掀开,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骨架。四处可见被洪水浸泡后发黑的家具和农具,几具肿胀的牲畜尸体倒在泥水里,苍蝇嗡嗡地盘旋着。


    张正的仪仗队,那代表着朝廷威严的旗帜和护卫,在这满目疮痍的背景下,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甚至有些刺眼。


    更让他心头一沉的,是路边的百姓。


    他们没有像以往那样,见到钦差仪仗便惶恐跪迎。他们只是静静地、麻木地站在那里,或者靠在残破的墙根下,用一种空洞到令人心悸的眼神,望着这队衣着光鲜的不速之客。他们的脸上、身上都覆着一层干涸的泥垢,仿佛连同他们的魂魄,也一并被封在了这层泥壳之下。


    这种死寂的麻木,比任何声嘶力竭的哭喊,都更具冲击力。它像一柄重锤,狠狠地砸在张正的心口。


    “钦差大人驾到!六皇子何在!”一名护卫中气十足地高声喝道,声音在这片死寂中显得异常突兀。


    话音刚落,不远处的人群一阵骚动,两个铁塔般的壮汉护着一个身影,踉踉跄跄地奔了过来。


    张正定睛一看,来人穿着一身早已看不出原色的粗布旧衣,上面沾满了泥污,头发凌乱,下巴上胡茬青黑,一双眼睛布满血丝,深陷在眼窝里,若非那身形轮廓依稀有几分皇子模样,张正几乎要以为是哪个逃难的灾民。


    “殿下!”身旁的御史低呼一声,显然也被朱平安这副尊容惊到了。


    朱平安“闻讯”赶来,跑到张正马车前,似乎想依着礼数行礼,脚下却猛地一个踉跄,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扑去。


    “殿下!”


    典韦和许褚眼疾手快,一左一右将他扶住。朱平安撑着他们的手臂,剧烈地喘息了几下,才勉强站稳。


    他抬起头,看向车帘后的张正,干裂的嘴唇翕动了几下,沙哑得如同破锣般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颤抖。


    “张大人……您……您总算来了……”


    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这半句话,随即,一阵撕心裂肺的剧烈咳嗽便从他胸腔里爆发出来,整个人弓得像一只煮熟的虾米。


    “咳……咳咳……景昌……有救了……”


    张正一生阅人无数,此刻却也有些发怔。这副模样,这番言语,与他预想中那个飞扬跋扈的皇子,简直判若两人。


    但他毕竟是执掌御史台的老官僚,心志坚定远非寻常人可比。他强行压下心中的震撼,沉着脸,声音冷硬如铁:“六皇子,本官奉旨前来,接到的弹劾奏章上,可不是说景昌县有洪灾。”


    此言一出,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这是他抛出的第一块试金石。


    朱平安闻言,停止了咳嗽,他缓缓直起身,那张憔悴不堪的脸上,竟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惨然笑容。


    “洪灾?”他重复了一遍,笑声里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愤懑,“张大人,您来得正好,您亲眼看看,这算不算洪灾!”


    他猛地一挥手,指向满城废墟,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与委屈。


    “洪灾之后,瘟疫横行!本王为防大疫,将那些已经腐烂的陈家满门,连同病死的牲畜一同焚烧,竟被京中那些大人,构陷为‘屠戮士族’!”


    “本王打开缴获的黑风寨匪粮,熬粥赈济全城嗷嗷待哺的灾民,竟被他们污蔑为‘勾结乱匪’!”


    “本王……”朱平安说到此处,双目赤红,指着自己的胸口,一字一顿地嘶吼道,“本王衣不解带,与军民一同堵决口、救百姓,换来的,却是谋反的罪名!张大人,您告诉本王,天理何在!”


    一番话,如连珠炮般掷地有声,将所有罪名都与眼前的“抗洪救灾”完美地结合起来。逻辑严丝合缝,情感真挚悲愤,让张正一时间竟找不到任何可以驳斥的破绽。


    就在这时,一个凄厉的哭嚎声突然响起。


    “青天大老爷啊!您要为我们做主啊!”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不知从哪来的力气,竟一把推开了试图阻拦她的“卫兵”,疯了似的冲到张正的马车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横流。


    “老天爷不开眼,降下这场大水,冲了我的家啊!我那可怜的儿子……我那孝顺的儿子啊……就是跟着殿下去堵西城的决口,一个浪头打过来,人就没了……连尸首都找不着啊!”


    老妇人捶胸顿足,哭得撕心裂肺,每一个字都像是用血泪凝成,那份丧子之痛,真实得让闻者无不动容。


    张正看着眼前哭倒在地的老妇人,又看了看那位悲愤欲绝的皇子,再环顾这满目疮痍的县城和一张张麻木的脸,他心中那杆代表着“公正”的天平,已经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倾斜。


    难道……京中那些同僚,真的为了党争,已经丧心病狂到了这等地步?


    但他依然保持着最后的理智。作为一个御史,他不能只凭眼睛和耳朵断案。


    张正深吸了一口那混浊的空气,从马车上走了下来,亲自扶起那老妇人,随后转向朱平安,声音缓和了些许,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殿下,口说无凭。”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朱平安的脸。


    “本官,要亲自查看县中府库、户籍,以及……陈家灭门一案的全部卷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