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两年就过去,时间一晃就到了82年的夏天。
这两年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自从小岗村分包以来,包产到户的呼声是越来越高。
所谓的包产到户,就是把土地交给农民自己,生产完全是自主性的,总体的方针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都是自己的’。
这样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这个也不是一刀切就能够完成的,各个省份也都在尝试,只是时间上有早有晚。
东北这边早在80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搞试点了,挑选了一些特别贫困的村子、大队,进行包产到户。
结果当年的粮食产量就提升20%。
之后两年这个试点就不断的扩大,现在东北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已经将近有一半儿了。
向阳屯就在这50%里边,在81年年底的时候,他们村里接到了上边的通知,要求开始给给村民们分地。
整个向阳屯村子经过这些年的开荒,现在全村已经有了3000多亩耕地,平均下来一个差不多能分到8亩地。
耕地的分配不按照岁数的大小,只按人头来计算,只要是户口在村里,有一个算一个,直接就是八亩地。
成熟的耕地分配完了之后,要是谁家劳动力多,还愿意自己开荒的话,那就自己去开,开出来的耕地直接算在个人的名下。
当然耕种的土地越多,交的公粮也就更多。
像杨根生家里,杨桃已经嫁出去了,她的户口就不在村里了,所以他们家就只有杨根生两口子,家里老太太,还有他们的儿子。
一共四口人,总共能分到32亩地。
而王喜顺家里就分的多了,他和刘玉凤结婚之后,两口子接连生了三个孩子,他们自己小家就直接分到了40亩地。
还有他老娘那边,以及弟弟、弟媳妇儿和他们两个的孩子。
这加起来就是十来口人,总共分了80亩地。
这些还是明面上的东西,比较好分。
剩下村里的那些产业就不太好分配了,比方说现在的砖窑,生产队买的拖拉机,牲口棚里的牛、马、驴。
还有集体饲养的羊和猪什么的。
这些东西不能简单的分下去,即便是分也分不均匀。
其他大部分的村子里边,都是施行集中方式。
对于拖拉机和农机这块儿有低价售卖和承包两种方式。
售卖的话,就是村里组成一个评估小组,村民谁家想要的话可以先申请,之后报价,最后价高者得。
购买的形式可以一个家庭来,也可以几家人联合在一起买。
承包的话就是拖拉机和农机还是属于村集体所有,个人承包下来,承包的人要和大队上签订合同,凡是使用农机的农户,都要出一些费用,生产队和承包人按照比例分配。
村里的那些牲口,牛、马、骡子这些都是个人买断,剩下的猪羊,基本上都是农户承包下来。
所得的收益也是集体和承包户之间进行分配。
最后才是那些集体作坊,就比如村里的豆腐坊、榨油坊和砖窑。
豆腐坊和榨油坊还好说,本来这个成本就不高,有人家想做的话直接出价买下来就行了。
但是砖窑不一样。
向阳屯的砖窑可是村里的支柱产业,80年的时候,就已经是3口窑了,到了82年,已经从三口窑变成了六口窑。
每年可以给村里带来10万块的收入。
这个就算是有人想承包,那也是不可能的,先不说钱的事情,就是每年年底分到户里的那些钱,村民们就不会答应由个人承包走。
按照李卫东给的建议,杨根生他们这些村干部经过和村民开大会商量。
最后决定,耕地、牛羊牲口,这些都可以分掉。
但是拖拉机和农机设备,还有村里的砖窑依旧是归集体所有,每家每户都算是在里边入股的,每年进行一次分红。
村里的壮劳力都可以到砖厂这边来上班,赚一份工资。
砖厂的经营依旧是归村大队管理,具体的负责人还是王喜顺。
看似和之前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最主要的改变是工资标准这一块儿。
以前的时候,王喜顺累死累活的干上一年,也就是比村里其他人家多赚上一些工分,多分上一些粮食和百十块钱。
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现在改制了之后,王喜顺是拿着厂长的工资,一个月就得一百多块钱。
而且每年到了年底分红的时候,作为管理层,他们拿的还要比村里人多的多。
这也是经过全体村民大会开会之后做出的决定。
他们村里这种方式,就和其他的村子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没有办法,他们村子比较特殊,有自己的支柱产业。
不像其他村子,还是以种地为主。
这种经营模式也是让乡镇甚至是县里的领导们眼前一亮,来他们村里考察了好几次。
对于他们的做法大为支持。
乡镇上更是对他们看重一些,这可不光是政绩,而且还是税收点,之前的时候向阳屯的砖厂没有成规模,也不用交税什么的。
现在这报上去了,每年的产出那么多,肯定是要交税的。
他们砖厂一跃就成了乡镇上的交税大户。
王喜顺的名字一下就在整个乡镇甚至的县里传开了。
村里这边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生产劳动。
李卫东那边已经开始在准备毕业的事情了。
他们作为恢复之后,第一批大学生,根本就不用担心什么就业的问题。
真正面临的是要怎么选择就业的方向。
李卫东在学校里边的表现算不上最好,也算不上差,学习基本上也就是处在一个中上游的程度。
所以在和老师聊过之后,学校最后给了他两个选择。
一个是到机关单位作科员办事员;另一个就是到企业里边任职。
李卫东本身对于从政就没有什么兴趣,最重要的是,他的事情禁不住组织调查的,到时候一查出来他恐怕就惹麻烦了。
所以还是选择到企业的好。
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即便是到了企业里边也不会真的做小兵去,全都是按照储备干部来安排工作的。
最终,李卫东选择了到佳市造纸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