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发愁不为别的,而是人太少了。
他们整个向阳屯,男女老少加起来也不过是400多人。
这两百人中,老幼又占了将近40%,那就是160人,剩下的240人才是劳动人口,而这劳动人口里边还有一半儿女人。
那壮劳力就只剩下了120人左右。
这些人总不能都弄来砖厂这边吧。
就他们现在砖厂里边的这30来个人,还是先紧着地里的活儿干,干完了地里的活,才来砖厂这边干活的。
要是都来砖厂这边干活,那地谁来种,靠着那120个女的,那是不现实的。
而且要是让女的还砖厂这边干活也不行,这可都是重体力活,女人干不了两天就得趴架。
“哎呀,这怎么弄啊,人还是太少了。”杨根生算来算去,怎么着都觉得人不够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行了咱们就等着农忙完了,再召集人呗,这浇水除草什么的用不到那么多的壮劳力!”王书文说道。
杨根生嘬了一口烟儿:“可是你们算算啊,这忙完春耕到秋收,这满打满算才几个月啊,就这么点儿时间,咱们能烧出多少砖来啊!”
仔细算算也是,现在可没有大型机械进行播种和收获,就连小型的播种机,也都是农场那边才能用得上。
这底下的村子里,还全都是靠着牲畜和人力,真正能用上拖拉机的时候,那都是八几年的事情了。
而且那个时候,一台四轮拖拉机就得八千到一万元,就是手扶拖拉机还得两千块钱呢。
这可不是哪个村子都能买的起的。
想到劳动力的问题,王喜顺一拍大腿:“杨大爷、堂叔,现在咱们手里有钱了,干脆就买上一台小四轮拖拉机,再买上耕地机和播种机,这样不就把人力给解放出来了嘛!”
杨根生扭头看向王喜顺:“你说买个拖拉机?”
“对啊,我听说这拖拉机一天能种40多亩地呢,这不比人种着快多了啊!”
“那个东西可不便宜啊!”
王喜顺劝道:“咱们这不是刚赚回来六千多块钱啊,大队上再添上一点儿,那不就买回来了嘛!”
“这个倒是,书文啊,咱们村儿账上还剩下多少钱啊?”杨根生的目光转向了王书文。
王书文把账本一翻:“咱们村这每年除了公粮以外,统购粮能赚回来三四万块钱,这些钱需要拿出最少一万块钱,来买种子、化肥这些东西,还有这牲口治病,工具维修,暂且就都算到这一万块钱里边来。
剩下的大数就是给社员们算工分了,60%的口粮,40%的现金,这一个壮劳力,一年就是分80来块钱,全村加起来两万五左右。
这有的年份能剩下钱,有的年份得倒贴,反正现在大队的账上总共也就是8000块钱,加上顺子刚带回来的这6600,总共还有14600块,买个拖拉机是够了!
这是账本你们看看!”
向阳屯这边村里账上能剩下8000块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属于杨根生经营有方的。
大部分的村子里,公账上能有2、3000块钱就算是不错的,能有5000块钱已经算是非常好了。
有些收入比较低的村子甚至连1000块钱都不到。
听完王书文汇报,杨根生沉默了一会儿,最后一拍桌子:“买,这个拖拉机必须得买下来,节省出来的人力,咱们可以都用到砖窑上来。”
这个时候,妇女主任沈芳开口了:“既然决定了买拖拉机,那咱们干脆也就再买上一套制砖的设备呗,反正有拖拉机了,到时候用拖拉机带动制砖设备,这不比人力做砖坯来的快啊!”
这个思路倒是提醒了杨根生他们。
对啊,靠着纯手工,三个人一组这一天才能制作出300来块砖坯,可要是用机械的,那肯定翻上十倍都不止啊。
这不同样也是节省人力啊。
钱花出去了还能再赚,只要砖窑不停下来,随时能够烧窑,那钱很快就能回来。
到时候,再用这个钱买拖拉机,买制砖设备,这不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嘛。
“沈芳啊,你这个主意好啊,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你这半边天还真是很重要啊!”
沈芳都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哪有这么厉害啊,也是你们一说,我才想起来,就是不知道这制砖设备得多少钱。”
杨根生摆了摆手:“别管多少钱,一定得买回一套来,要是村里账上的钱不够,哪怕是我先垫着那也得买!”
“大爷,我是砖窑的管事儿,垫钱也得有我一份,我家里现在还有小一千块钱,明天我就拿过来!”
接着就是在座的其他干部,这个拿三百,那个拿两百的。
反正到最后,总共是有了18000块钱。
杨根生满意的点了点头:“行,这些钱就差不多了,那明天把说好的钱都拿过来,书文、顺子,你们两个跟着我一块,咱们就去冰城买拖拉机和制砖设备去!顺子你带着枪啊!”
“好嘞,大爷,正好咱们可以顺道去看看我师傅他们!”
杨根生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这拖拉机,丹江和冰城都有生产企业,价钱也大差不差的,去冰城距离还要远上一些。
但是去冰城能看看李卫东、杨桃还有自己的两个外孙子,那多跑那么一点儿路算什么。
反正到时候买完机器之后,火车一拉就回来了,也浪费不了多长时间。
都商量好了之后,这碰头会就算是结束了,全都各自回家去准备。
转天一早儿,把钱都收齐了之后,村里的马车把他们三个送到火车站,还是坐10点多的那趟火车赶往冰城。
这次来他们也没有通知李卫东他们。
等晚上八点多到了冰城之后,要是这个时候再去找李卫东的家,那都不知道要找到几点了。
所以他们就在火车站边上找了一个招待所先住下。
等到第二天的早上,三个人才按照之前李卫东给他们的信件上提供的地址,一路打听着到了李卫东的家门口。
等到了地方三个人傻眼了。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顺子,这是你师傅信上说的地址吗?”杨根生看着眼前的小楼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没错啊,27号,就是这儿啊。”
“不会错吧,东子和桃子他们住这种地方啊,这不都是城里大资本家才能住的起的嘛!”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信上写的这个地址没有错!”王喜顺说这话的时候也多少有点儿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