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牛皮纸的袋子。
李卫东一眼就看到了东北大学这几个字。
怀着激动的心情,把折叠页的通知书打开,上边清清楚楚的写着他李卫东的名字。
‘李卫东同学,经黑省招生委员会批准,你进入东北大学文史专业学习,请持此通知书于4月1日前到学院报到。’
下边就是东北大学的公章,和1978年2月10日的日期。
“我真的考上了?”李卫东反复看了几眼这个通知书,抬头又看向杨桃。
“对啊,这通知书不是摆在你面前呢嘛,你真的考上了,你要去上大学了啊!”
“哈哈哈!”
李卫东也不顾上这屋里那么多的人了,直接把杨桃抱了起来转了好多个圈。
“哎呦哎呦,我的小祖宗,你赶紧把桃子放下来,小心她肚子里的孩子!”杨家老太太拍着大腿喊道。
李卫东赶紧停了下来,把杨桃放在地上:“对不住对不住,实在是太激动了,真没有想到我一下就考中了,媳妇儿你没事儿吗?”
杨桃也是满脸笑容的摇了摇头:“没事儿,我哪有这么娇气啊!”
经过李卫东和杨桃这些日子的不断努力,杨桃终于是又再次怀上孩子了,到现在也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可以说现在是双喜临门。
接着李卫东看向了孙永平他们:“你们呢,有通知书来吗?”
孙永平笑着点了点头:“那当然了,不能不光是你们哥俩考上大学吧,我们也不能白复习啊!”
“等等,我们哥俩?卫民的通知书也到了?”李卫东又看向了杨桃。
杨桃则是转身到了桌子那里,从桌面上又拿过一个牛皮纸袋子来:“那当然了,卫民学习比你好,怎么可能没有他的呢,我们就想着让你多惊喜一下!”
这次拆李卫民的通知书,比拆他自己的还要紧张。
因为李卫东一直就期盼着李卫民能考上个清北什么的,希望越大那自然就越是紧张。
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把牛皮纸袋打开,把里边的通知书一点点儿的抽出来,就像是猜宝一样。
当他看到京城两个字的时候,他猛地把通知书炕上一拍,伸手抓住李卫民的胳膊:“京城大学、京城大学!卫民你真的考上了!”
李卫民这个时候更懵,神情已经有些恍惚了,任由李卫东使劲儿的晃着他。
松开李卫民之后,李卫东又重新把那个牛皮纸袋子拿在手里,把通知书取出来,上边就是京城大学的通知书。
连连深呼吸了几次,李卫东才缓过劲儿来,把通知书递给李卫民:“你看看,真是京城大学!”
这个时候,李卫民也才缓过劲儿来,不可置信的看着通知书:“我真的,真的考上京城大学了?!”
“对啊对啊,真是咱们老李家祖坟上冒青烟儿啊,居然真的考上了!”李卫东转身冲着南方拱手拜了拜。
这都已经不是祖坟冒青烟儿的问题了,那得是祖坟着了,才能出一个京城大学的大学生。
这其中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古代的时候中举啊。
而且这个时候京城大学的含金量可不是后世可以比较的。
虽然后世清北这种级别的大学,也是非常牛叉的。
但是这个时候的含金量显然就更高一些,只要能从这里毕业,那李卫民的未来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不光这头一批的大学生,就是后边连续几年的大学生,那含金量都是非常高的。
大部分的大学毕业之后,都是进入的行政单位,甚至到了最后,很多人都成为了主政一方的大员。
即便是不从政,那这些人里边企业家也是非常多的。
这就是赶上了时代红利的优势。
就像一位大人物说过的,赶上了时代,只要是站在了风口上,就是一头猪,都能被吹上天去。
他们这头几批毕业的大学生,可不光光是学习了大学的知识,更主要的那得说是人脉。
李卫东、李卫民兄弟两个高兴,周琴和杨根生也同样是非常高兴。
周琴高兴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她在感慨着自己的眼光,当时幸亏是答应了和李卫民搞对象。
要不然这么优秀的人才就被自己错过去了,而且她也非常清楚,这李卫民要去京城大学上学了,是代表着什么。
那代表着,他只要一毕业,那好工作就可着他来挑选了。
这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周琴自己都不敢想象的。
而杨根生那边,作为一村之长,也作为李卫东的老丈人。
自己女婿,和女婿的弟弟都考上了大学,而且自己村子里边还不光是他们两个。
孙永平、林丹还有周琴也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自己这个村子里边一下出了五个大学生,那是什么样的规模,什么样的荣耀啊。
放在古代他们最少也是举人秀才什么的吧,尤其是李卫民,在他眼中,那就和中了状元都没有什么区别。
等他们都学成了,虽然不会再回来,但是只要惦记着点儿向阳屯的乡亲们,那大伙儿的好日子都过不完。
“好了好了,今天这是咱们向阳屯多喜临门的日子,一定要好好庆祝一下,我这就去村里大喇叭上广播去,摆席!一定要摆大席!”
杨根生说完,就急匆匆的出去,去大队部了。
这屋里李卫东他们兴奋过后,又问起了孙永平他们都是考取的哪里。
孙永平是京城人,林丹是山东人,但是他们两个是两夫妻,所以报志愿的时候,肯定是跟着孙永平走的。
所以两个人报名全都是报的京城的大学,最后收到的通知书,都是京城的一所大学,不过就不是那么出名罢了。
周琴报考虽然也报了京城的大学,但是最后录取她的是老家石市的一所学校。
这样其实也好,周琴回到老家里上大学,平时有家里人叮嘱着,也不至于说到了大学里边,又谈个别的对象,给李卫民带个绿帽子啥的。
所以他们五个,也就只有李卫东自己留在了东北上大学,这也正是李卫东所希望的。
要是走的太远的话,自己就可能要好几年见不到叶琳娜、葛兰,还有林三、王喜顺他们了。
自己后续的一些安排,也不是那么好实现。
在李卫东的想法中,即便是他大学毕业了,他也不想从政,而是想着先在企业单位里混上两年,之后再下海经商。
家里只要有一个从政的也就够了,李卫东自己要是从政了的话,很多事情做起来就不太方便了。
所以从政这块儿的事情,还得是让李卫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