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8章、搞点儿副业吧

作者:小白闲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回到了向阳屯之后。


    李卫东他们立马就被点上的知青们全都包围了起来。


    开始的时候,李卫东他们还吓了一跳,以为他们这些人是怎么了呢。


    结果被拽到屋里去之后,全都是询问这次考试的情况的,包括出了什么题,难不难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们这个点儿三四十号人,虽然大半儿的人都报名了,可是也就只有他们五个通过初试。


    回来了自然是要问他们啊。


    了解了情况之后,李卫东他们也没有藏着掖着,靠着记忆,五个人拼凑着把这次考试的题目都默写了出来。


    这些人自己一做就傻眼了,根本就不会嘛。


    接着他们的目光就又重新聚回到了李卫东他们五个的身上,想着让帮着他们复习,谁不想考上个大学啊。


    “别别别,这事儿你们可千万别找我啊,我可不会讲课!”李卫东第一就表示了拒绝。


    紧接着李卫民也开口:“我也不行啊,你们还是让两位队长来吧,我不是干这个的料!”


    而且李卫民还有另外的一个想法呢。


    从去年冬天开始复习,一直到现在,他连枪都没有摸过一下,这要是去上学了,那不定得猴年马月才能再次进山打猎呢。


    所以这个冬天他可不想浪费掉。


    见到李卫东和李卫民兄弟俩都拒绝了,这些人抓住孙永平和林丹:“对着,这事儿你们可不能不管我们啊!”


    在一众人的央求下,孙永平也没有办法:“好好好,大家都不要吵了,我们答应你们就是了,接下来这段时间我、林丹还有周琴,就带着大伙一块儿复习啊!好不好!”


    “好!”


    要知道有了他们三个的帮助,那绝对比自己硬学肯定是要强的多。


    周琴见到孙永平和林丹都答应下来了,她也不好驳大家的面子,也就跟着应下来。


    等回到家里,家里这边还在等着呢。


    见到李卫东的第一件事儿,杨桃就询问他们兄弟两个考试考的怎么样。


    李卫东笑着回答:“我也就马马虎虎那么回事儿,估计考也考不了太好的学校,能在咱们省城上大学就烧高香了,卫民倒是不错,有很大可能进京城!”


    “真的吗卫民?你能进京城上大学?”杨桃满脸惊喜的看着李卫民。


    这个年代人们对于京城就有天然的向往,从心里觉得,只要是到了京城,那必然就是非常有出息的。


    听到李卫东这么说,不光是杨桃,就连边上坐着的杨根生和王喜顺他们也都齐齐看向了李卫民。


    李卫民尴尬的挠挠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去啊,反正我哥说有可能,我觉得没谱!”


    “你哥说你能去就肯定能去了,哎呀,咱们家里要出一个进京上大学的大学生了!”杨桃兴奋的搓着手。


    倒是杨根生这时候,抽着烟看向李卫东:“卫东啊,这你们兄弟俩要是都去上学了,这一去得好几年吧?”


    “恩,这大学一般得上四年的时间。”


    “四年啊,那到时候你媳妇儿怎么办,是在家里待着,还是跟着你一块儿走啊?”


    李卫东一下就听出了杨根生话里的意思,这还是怕自己当了陈世美呗:“您放心吧,我考不上什么都不用说,要是考上了,那就让杨桃跟着我一块儿去,我在学校外边给她和孩子租间房子,这样也能天天见着。”


    “恩,这就对了,你能这么想我也就放心了!”


    “哈哈哈,爸,我看你就是想的太多了,对我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啊!”李卫东笑着回道。


    “行了,不说这个了,闺女啊,去弄点酒菜去啊,咱们在家喝点儿!”


    酒桌上,几个人又说起了现在形势的变化。


    自从去年开始,这种变化已经让人们有些应接不暇了,杨根生作为村长兼书记、兼生产大队长。


    自然操心的事情更多,想的也更多。


    但,最根本上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村里人们的吃饭问题还是勉强能混个温饱。


    到了秋收之前那一两个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村民家里的粮食还是不怎么够吃,就更别提存款了。


    这整个村里,能找出存着几百块钱的人家,手指头都扒拉的过来。


    “唉,你说我当村长都这么多年了,也没能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真是失职啊!”多喝了两杯之后,杨根生感叹起来。


    李卫东赶紧安慰道:“这事儿也怨不得你,大形势就是那样,你能改变的了吗?不过现在不比之前好多了,这政策也宽松了不少,可以想点办法了啊!”


    杨根生抬头看向李卫东:“想什么办法?”


    “可以在不忙的时候搞点儿副业嘛,咱们现在不也是有副业队嘛,不过这个豆腐坊,榨油坊的规模还是太小,得往大里扩,也可以组织人到城里去找找活儿去!”


    “城里能有什么活儿啊,再说了这出去吃喝不花钱啊,别钱没有挣回来倒是贴出去不少!还有就是这挣回来的钱怎么分啊?都是麻烦事儿。”


    李卫东一笑,这杨根生还是有点儿老思想,不过他想的也没错,这玩意儿真的就是,平分的话出力的不愿意,不平分的话村里人不愿意。


    中间这个度很难拿捏的。


    不过该说的李卫东还是得说:“活儿肯定是能找到的,你要是愿意的话,我就和煤矿的王处长联系联系,让他帮着介绍几个活给咱们,出力工也行啊。”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你要是觉得不行的话,那就把村里这几个作坊扩大一下,或者是重新弄个别的作坊也行,我觉得开窑烧砖就不错!”


    这马上就要放开了,全国各地都要开始大兴土木的建设,砖头这个东西又不要什么成本,外边有的是黏土和木柴,想要煤的话也能便宜搞到。


    砖烧出来绝对是不愁销路的。


    “你觉得烧砖行?”杨根生紧盯着李卫东:“这不会犯什么政策吧?”


    “哎呀,你想多了,能犯什么政策啊,你现在是以村里的名义在搞副业嘛,上头不是鼓励的啊!”


    这个确实是有明文的规定,以副业养本职农业,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当年也是响应这个号召,向阳屯里才办的豆腐坊和榨油坊,不过就是规模很小罢了,仅仅也就能满足村里人的需要,剩下往外卖的很少。


    杨根生低着头琢磨了半天:“恩,行,那就看看办个砖窑,唉,你要是不去上学就好了,这事儿我交给你办,你这走了谁负责具体的事儿啊!”


    李卫东一指王喜顺:“让顺子来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