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生顿的夜色渐渐退去。
海军部的办公楼仍旧灯火通明。
关于是否援助李云龙舰队的问题,经过数日的激烈讨论,终于拍板:必须援助,而且要援助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军舰。
美军的参谋们将一份又一份清单摆在桌案上。
首先被剔除的,是战列舰与航空母舰。
这些用脑子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庞然大物价值连城,动辄数千万美元的造价,而且是太平洋战区正面主力,根本不可能外流。
真正进入考虑范围的,是三类舰艇。
首先就是护航驱逐舰。
为啥呢?
这类舰艇排水量一千多吨,造价便宜,只要二百万美元左右,造船厂流水线三个月就能交付。
火力配置中有三英寸速射炮,搭配深水炸弹、鱼雷管,原本主要用来护航和反潜。
若交到李云龙手里,正好用来保护运输船队,也能在近海与鬼子的护卫舰短兵相接。
其次就是自由轮。
这是一种万吨级运输船,造价三四百万美元。
造船厂的工人用焊接技术,几天就能造一艘。
它们能运送数千吨物资,堪称战争的“生命线”。更重要的是,自由轮可以改装,加装高射炮和速射炮,就能变成武装商船。
若交付李云龙,不仅能解决运输问题,还能成为舰队的后勤支柱。
最后就是炮艇与登陆舰。
大量生产的炮艇、登陆艇,排水量从几百吨到几千吨不等,专门用于近岸作战。
这些小舰艇造价低廉,火力适中,适合在渤海、黄海的浅海区域灵活机动。
李云龙的作战风格本就是游击与突袭,这类舰艇交到他手里,无疑会发挥极致的杀伤力。
而此时。
在海军部的会议厅里,几位将领争论得面红耳赤。
“送炮艇!便宜,数量多,风险小。”
“炮艇虽然灵活,但火力有限!要真想让李云龙掐死鬼子的运输线,至少得给几艘护航驱逐舰!”
参谋长皱着眉,指着地图:“渤海与黄海不同于太平洋,这是近海水域。大舰用不上,小而精才是正解。护航驱逐舰加自由轮,再配合炮艇,就是最合适的组合。”
经过长达一个夜晚的讨论。
最终方案终于确定了下来。
那就是交付三艘护航驱逐舰。
交付两艘自由轮。
再加十余艘小型炮艇和登陆艇。
这套配置不算奢侈,却足以让李云龙的天津舰队脱胎换骨,从“渔船舰队”直接跨越为一支成规模的近海作战力量。
.........
第二天。
当决定正式公布。
各大口的记者几乎蜂拥而至。
媒体长枪短炮对准了即将出航的舰艇。
当第一艘护航驱逐舰缓缓驶出干船坞时,全场一片惊呼。
灰色的舰身修长而挺拔,舰艏高耸,甲板上排列着三英寸速射炮,鱼雷管闪着冷光。
舰桥上,雷达天线缓缓转动。
船体两侧的深水炸弹投射器仿佛咆哮的利齿。
记者们疯狂记录着外形细节:“这是一艘排水量1400吨的护航驱逐舰,全长95米,速度可达21节。火力配置足以击退任何鬼子的护卫舰。”
当两艘自由轮缓缓靠岸时,民众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我的上帝呀!!太酷了!!”
“我去!!这些军舰援助给李云龙,肯定会发挥它们应该有的作用!!”
“天呐!!这些真的要援助给李云龙嘛?!!”
庞大的船身如钢铁巨兽,万吨级的吨位让人心生敬畏。
工人们挥舞帽子,大声喊道:“这是胜利的船!这是援助的船!”
而十余艘小型炮艇与登陆艇,则如群狼一般停靠在港口,船身不大,却装备有速射炮与机枪,极适合近海突袭。
记者们用生动的笔触形容:“这些是海上的快刀,是能撕裂敌人运输线的利器!”
“而远在华贝的李云龙享有军中战神的称号!如果这些军舰援助给他们,一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让和平的这一天早日到来!!”
随着舰艇一艘艘展示,民众的情绪彻底点燃。
街头巷尾的议论声此起彼伏:“这些军舰要送去华贝?送去李云龙?太好了!”
“李云龙靠渔船都能打赢,现在他有驱逐舰,鬼子还不完蛋?”
“这是历史性的决定!援助真正能打仗的人,而不是坐在指挥部里画地图的废物。”
舆论的狂潮,可谓是让当局获得了巨大的民意支持!
援助李云龙的舰艇,已经不只是军事计划,而是群众行政正义的象征。
.......
几天后。
这些舰艇集结完毕,正式出航这天。
风和日丽,举国震惊欢呼报道。
记者们将整个港口的盛况传遍全美。
护航驱逐舰在前,自由轮居中,炮艇与登陆艇如群狼簇拥在两侧,浩浩荡荡驶向太平洋。
记者们形容:“这是我们工业与自由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造船厂用最短时间交出的答卷!这些军舰一旦交到李云龙手里,鬼子在渤海与黄海的运输线将成为死亡航道。”
现场的民众疯狂鼓掌,有人甚至高举牌子,上面写着:“给李云龙更多舰艇!”、“打倒鬼子帝国!”
......
与此同时。
华生顿这边。
总统坐在宽敞的办公桌内,看着报纸嘴角的笑AK都压不住。
“不错!!真的不错!!我们此举获得了巨大的群众支持!!”
“同时我们也彰显了我们的风范!”
毕竟在他们议会的内部。
这次出航属实被赋予了很深远的意义。
护航驱逐舰代表着他们的工业实力,自由轮代表着物资保障,而炮艇与登陆艇则象征着灵活与锋利。
三者结合,正是李云龙所需的近海作战体系。
与其说这是一次单纯的援助,不如说这是他们赌在了李云龙身上。
他们明白。
这位从山沟子里打出来的将领,已经证明了自己。
而现在轮到他们为他加上一副钢铁的翅膀。
...........
当舰队缓缓驶离港口,汽笛声震动大地,记者们的闪光灯一刻不停。
报纸的头版标题早已写好。
《钢铁之舟驶向华北——美方援助李云龙舰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