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4章 四面危机

作者:居公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然。


    跟玐路一样。


    国府军的战线也是拉得很长。


    他们同样也面对后勤问题。


    前线阵地上。


    冷风呼呼刮着。


    国府军士兵缩在战壕里,本来个个都饿得有气无力,正发愁今天是不是又得啃窝头。


    忽然!


    “嗡嗡嗡!”


    空中传来巨大的轰鸣声。


    抬头一看,一队大飞机挂着白星标志,在高空轰隆隆飞过来。


    “飞机!!是飞机!!”


    “妈的!不会是鬼子的吧?!”


    还没等反应过来,飞机肚子里咔咔咔地开了舱门,一箱一箱的物资被推了下来,降落伞呼啦啦张开,像雪花一样往战壕和后方阵地飘。


    “降落伞!!是空投!!”


    “是盟友那边,是同盟军区组织!!”


    士兵们一窝蜂扑了上去。


    有人抱着一箱,撕开木板,顿时香味扑鼻。


    “罐头!!真他娘的是罐头!!”


    “牛肉罐头!!妈的,久违了!!”


    “这回有油有肉了!兄弟们,开火,烧锅水!煮罐头!”


    瞬间,阵地上炸开了锅。


    一箱箱罐头、压缩饼干,还有步枪子弹、机枪弹链,堆成了小山。


    士兵们抱着罐头罐子,兴奋得嗷嗷直叫。


    “打鬼子算个屁!只要有这玩意,天天打都行!”


    “哈哈!跟着国府混有肉吃!兄弟们,开罐头咯!!”


    战壕里,哐哐哐一片敲罐头的声音。


    牛肉的香气冒出来,熏得所有人眼睛都亮了。


    不少人当场哭了:“娘的……多少年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了!”


    后方的指挥官看着这场面,心里同样激动。


    美方顾问在旁边微微一笑,叼着烟斗道:“我们会继续支持,只要你们坚持打,把战线顶住,空投就不会停。”


    国府军高层顿时一个个眼睛发光。


    这意味着,他们不用担心后勤了!


    有人兴奋地喊:“哈哈!有老美支援,这仗咱还能输?!”


    “李云龙撑不住,那是他的事!我们国府军绝对饿不死!”


    和李云龙部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一边是啃冻土豆,一边是牛肉罐头开锅冒香。


    一边是子弹要靠缴获,一边是子弹空投成山。


    很快,这件事在战区传开。


    一些原本动摇的部队看着国府军吃罐头,心里直痒痒:“要是投奔他们,至少能吃饱啊……”


    国府军更是故意放话:“看见没?跟着李云龙,饿肚子!跟着我们,有罐头吃!”


    ........


    该说不说。


    驼峰专线一成气候。


    那示范性的空投和联络投送足以在前线造成“看得见的优待”。


    国府军懂得宣传,照片电报一发,舆论就有了风向。


    先是报馆。山城的电稿压着标题:


    “美方空投抵前线,我军将士士气如虹。”


    “专家评:后勤稳,则胜可期。”


    再是茶馆。说书的拍醒木:“听说没?国府那边罐头吃到撑,玐路那边啃土豆啃到崩牙。”


    商绅也跟着换了口风:“捐给谁?捐给有成果的。人家有飞机、有罐头,钱捐过去见效快。”


    “李云龙?厉害是厉害,可摊子太大,怕是撑不住。”


    家书雪片一样飞。前线战士收信:“娘说,城里都在传你们断粮了,让你想办法回乡。”


    “哥哥,邻村的当兵的跟着国府吃罐头啦,你们那边能不能分点?”


    小报最会下刀:“玐路扩张过速,后勤恐崩。”


    “内部承认:再打三仗就得用大刀。”


    一句比一句扎心。


    风声成了风向,风向成了压力。


    ........


    冈村的宣传队不吃干饭。


    三板斧,猛砍。


    飞机夜里低空掠过,白纸哗哗落:“李云龙军粮已尽,某旅缴枪自保。”


    “投降者优待,回乡发粮。”


    更毒的是对号入座。


    某团某营你们的补给车已被我截获,今夜不可守城。


    营里一看真有这番号,心底先抖三抖。


    除了这些还有抓住李云龙部的呼号、口癖,学得八九不离十。


    “各部注意,遵李军长令,今夜二时全线回撤,暗号秋水!”


    一听就是熟口吻。


    某连队差点真撤,幸亏通信员反应快,拿出口令日历核对。


    当天暗号是“冬麦”,才按下这口锅盖。


    不然,一夜回撤,阵脚乱套。


    还有夜半三更,城外喇叭吼:


    “八路兄弟,饿了吧?下山来,给饭吃!”


    “李云龙不要你们了,他去天津造军舰啦!”


    骂得又俗又损,偏偏钻人心口子。


    再配合经济掐脖子。


    收买粮商抬价、截盐卡路,黑市到处放跟李云龙走的,盐不卖、粮不放。


    粮价一夜一变,百姓抱怨更响。刀口不在前线,在后头。


    ......


    在这种氛围之下。


    李云龙军部没有慌。


    反倒是兄弟部队们先虚了。


    “仗都是我们拼命打的,报纸上全是李军长。”


    “国府那边有罐头,这边连药棉都省着用,值不值?”


    有小队长索性停了脚步:“再往前?先给我一车盐。”


    政工口忙成陀螺。


    白天堵谣,晚上做会,一封真电报要拿十句话去辟十封假的。


    宣传员嗓子哑了,黑板报一擦再擦。


    “统一口径:一切以军部电令为准,陌生电台一律不理。”


    纪律组贴出明条。


    散布谣言记过。


    屡教不改,勒停。


    里外通风报信,军法。


    山城乘势加码。


    “看到了吧?这就是尾大不掉!削兵权!”


    “把部队拿过来,给我们指挥,罐头给他们也给你们!”


    岩安内部也起浪。


    “得压线,稳住后方。”


    “压不得,一压正中鬼子下怀。”


    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只剩两句话。


    挺住!


    以及能挺多久!


    .......


    指挥部里,电报叠成墙。


    赵刚连轴转,政工、保卫、交通线三头跑。


    有参谋急得直拍桌:“军长,得给个话啊!咱们是压线还是顶上去?兄弟部等口令,老百姓等说法,国府军等笑话,鬼子等崩盘!”


    李云龙看完最后一封电报,把烟头在铁盔沿上摁灭。


    “慌什么?!对比?那就让他们比!”


    “舆论?那就让他们说!”


    “鬼子?那就让他们嚷嚷!”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


    李云龙离开了房间。


    ..........


    对于战场上的情况。


    李云龙一直在密切关注着。


    现在舆论四起,反而让他更加清楚地看见了现状。


    鬼子慌了。


    这一仗之前他心里没有谱。


    但这次他是实打实的有谱,此举一定可以斩首冈村,把鬼子从华贝这片大地上赶出去。


    就在这时。


    警卫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军长!!他们来了!!几个洋鬼子来了!!”


    “去去去去!说什么呢!!那是财神爷过来送钱来了!!”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