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2章 惊恐的德川秀

作者:居公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卡宾枪的短点射先压住门口守卫。


    枪声惊扰了鬼子。


    霎那间整个营地警报声响起。


    “八嘎!!有敌人!!有敌人!!”


    “砰!砰!砰!砰!”


    没等鬼子冲过来,队员们可就把炸药包顺势掷进帐篷。


    轰!!!


    一声巨响,帆布被炸得四分五裂,金属零件和电台碎片像雨点一样飞溅出来。


    鬼子的通讯兵惨叫着倒在地上,无线联络瞬间全断。


    德川旅团的参谋长冲出隔壁帐篷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当扬呆住他们引以为傲的通讯枢纽,在短短半分钟内化为火海!


    “八嘎呀路!!给我抓住他们!!”


    “八嘎!!”


    “哒哒哒哒哒!”


    “砰!砰!砰!”


    鬼子们乱作一团,最上方的探照灯开始往下面扫射。


    无线台一炸,李云龙没有停。


    “打炮兵阵地!”


    迫击炮、山炮阵地就在两百米开外的台地上那里是德川旅团的长臂,能给前线源源不断的炮火支援。


    突击队分成两股,一股用轻机枪火力压制守军,另一股直接投掷燃烧弹。


    轰轰轰!


    木制炮架、弹药箱瞬间燃起大火,炮弹被引爆,连环炸得震耳欲聋。


    冲天的火光在夜色中直窜数十米,把整个后山照得如同白昼。


    鬼子炮兵阵地彻底乱了,士兵一边惊慌逃窜一边胡乱还击,可在近距离突击队的冲杀下,根本来不及组织成有效防御。


    “八嘎!!给我进攻!!找到他们!!”


    “萨斯给给!!给我冲!!释放照明弹!!”


    “给我释放照明弹!!!”


    “萨斯给给!!!”


    虽然鬼子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但旅团的指挥体系伴随着无线通讯被炸毁,也接近崩溃。


    炮火阵地被炸药摧毁,前线支援火力全断。


    后勤仓库的火光映红半边天,补给彻底失控。


    对于李云龙而言这是什么?


    这就好比一支部队的大脑和心脏同时被掏空了。


    .........


    “阁下!!不好了!!无线台被炸了!炮兵阵地也被摧毁!!弹药库爆炸了!”


    不少参谋轮作一团,一窝蜂地跑进了临时指挥部内。


    副官更是跑得满头大汗。


    无线电摧毁这就意味着他们联系不上援兵。


    更没有办法把这情况传到外界。


    而弹药库被摧毁,那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再发起最后一波进攻。


    “八嘎!!!”


    德川秀只感觉脑瓜子嗡地一下,完全不敢相信耳朵所听到的。


    要知道。


    赤津口这一带,他布防极严,三道壕沟,重机枪交叉射界,炮兵密集掩护,按理说正面绝对固若金汤。


    可现在后方突然就被人打成了筛子?


    更让他震惊的就是,这群国府军的作风怎么突然改变了?


    干净利落、目标明确,完全避开正面防御,直取指挥与火力核心。


    这不是普通偷袭,这是极其老练的战术切割!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快去调查!!他们是不是有援军?!!”


    “他们不是已经被我们打的撤退了吗?!!”


    “现在到底是谁在指挥??哪个国府军将领?!!”


    德川旅团长猛地一拍桌子,吼声震得作战帐篷里的挂图直颤。


    他的副官吓得脊背发凉,忙不迭地应声跑出去。


    德川的脑海里已经把情况翻来覆去地想了几遍。


    赤津口的对手,按情报来说,是国府军第十三师团的残部。


    这帮人他再熟悉不过了。


    几天前。


    他的,德川旅团就在赤津口防区和第十三师团打过几次照面。


    那时的第十三师团,状态堪称一锅稀粥。


    士气极低,士兵一听到炮声就慌了神,不是抱头卧倒,就是往后面跑。


    训练不足,队列散乱,战术动作慢半拍,甚至有人冲锋时忘记打开枪保险。


    指挥混乱,团部下的命令常常传不到前沿,连长和排长各自为战。


    装备老旧,山炮是十多年前的老型号,子弹供应经常断顿,轻机枪还卡壳。


    在德川眼里,这样的部队就是送人头的。


    他甚至总结过一句话第十三师团不值得用主力打,派一个联队就够收拾。


    之前几次交锋都验证了这一点。


    只要机枪火力一压,对方立刻趴在壕沟里不敢动;一旦正面冲锋,不到二百米就被打得抱头鼠窜。


    对这种对手,德川压根没当回事。


    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刚才的袭击,不仅精准,还极其致命。


    直取无线台、炮兵阵地和后勤仓库,像是对他们指挥体系和火力核心做过精确剖析一样。


    这种打法,不是偶然,不是运气,而是深谙战扬要害的老手在指挥。


    德川清楚,这绝对不是原来的第十三师团能干出来的事。


    他很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必然有外援。


    而且这个外援,不是简单的兵力支援,而是高水平指挥官的加入。


    从军事角度看,一支部队的战斗力短时间内出现质变,通常只有几种可能。


    装备突变,突然获得大量先进武器,比如机枪、火炮、装甲车等,火力密度大幅提升。


    兵力扩充,原本残部,突然补入一大批新兵或精锐部队。


    指挥更替,换了一个极有经验、极善用兵的指挥官。


    德川排除了第一种,侦察报告没显示敌人装备有大变化,武器型号还是老样子。


    第二种也不太可能,他的人马在赤津口周边布了严密的情报网,不可能没发现成规模的援军进入。


    那么,就只剩第三种换了指挥官。


    而且,这个指挥官懂得怎样把一支败兵,在极短时间内训练成有战斗意志、有战术执行力的队伍。


    这才是最可怕的。


    副官回来之前,德川已经自己推测。


    “不是普通的国府军将领……能在短时间内让一支残部像精锐一样运转的,将领凤毛麟角。”


    他甚至想到了几个可能的名字。


    都是国府军中少有的能打硬仗的师长或旅长。


    可越想,他心里越是发毛。


    因为这种变化,不是换个会打仗的人那么简单,而是换了一个能打、敢打、还很阴的狠角色。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