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迟疑了一秒,低声回道:“卫立皇。”
轰!
一瞬间,整个电台帐篷像被丢进了一枚炸弹,炸了锅!
几个战士愣是停下手里活,脑子没反应过来:“你说谁?!卫....卫立皇?!”
梁玉山本来还在批改作战汇报,一听这话,动作顿住了。
“再说一遍?”梁玉山皱眉盯着那通讯员。
“真的,李军长让我连夜准备明码电报,说要发给第一战区司令卫立皇。”
一句话说完,帐篷内已经一片哗然。
“我去……军长疯了吧?卫立皇?那可是……山城正经的第一战区总司令啊!”
“这不等于是给山城通气?咱可是玐路,这跨得也太大了点吧!”
“我……我是不是听错了?军长这是要谈飞机?还跨区跨线越体系通电?”
要知道,卫立皇是什么人?
是国府这边明面上最重要的战区主官,统领整个中原与太行区域的正规作战系统。
而李云龙呢。
虽说如今已经升为玐路军长,但本质上还属于是系统内的前线将领,两人一个在南面“山城线”,一个在北线“敌后抗战”。
说白了,理论上是两个系统,互相不隶属,沟通也要绕几圈。
可现在,李云龙直接点名要给卫立皇发电报?!
还不是请示、不是请安,而是“我要飞机!你能不能帮我搞几架来?”
好家伙!
这不是普通的越级,这特么是越山越海越国界,差点没越到南洋去!
但对于战士而言。
惊讶归惊讶。
军令如山。
李云龙怎么说他们还是要怎么去做。
..........
很快。
来自李云龙部的信就发到了卫立皇司令部。
卫总司令阁下:
大同攻克,余贼溃逃,资源未遭毁坏,局势可控,特此告知。
李某虽身处敌后,奉调北线抗战,职责所限,惟恐言行冒犯。
但念我军目前形势之紧,敌空中威胁骤增,而大同又为战略要地,煤铁资源极富,若能构筑空防之力,必可扭转多地被动局势。
因山城方面所配之空中支援暂缺,李某斗胆提议,如贵战区有退役旧式战机可调拨数架,供我军学习研究、仿制整修、建立前线空中观察及反炸体系,不胜感激。
我军并无空军建制,且非图扩权,仅为巩固后方,稳固抗战根基。
若能成功,自会向山城全报,署明贵部协助之功。
亦望贵部海涵之余,共谋抗战大业。
这一封信李云龙可谓写得洋洋洒洒。
“什么??他要飞机??李云龙问我要飞机??”
听完参谋念完信封的内容,卫立皇一整个瞪大了眼。
他可是知道李云龙的。
那次联合作战分别后,他一直在关注李云龙这边的动向。
听说一路北上,还收编了晋绥的参军,当了军长?
虽说他这边的将领没有讨论,但大家内心已经很是佩服李云龙这个人了。
但现在,对方竟然想搞飞机?
卫立皇靠在椅子上,接过参谋递来的信封,反复咀嚼那几句话。
非图扩权?
稳固后方?
反空袭体系?
字里行间不卑不亢,既有李云龙那股横冲直撞的气扬,又透着战略层面的冷静与克制。
这不是一个匹夫莽夫的请求,而是一位真正懂战争、看得远的人才。
卫立皇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如果这份电报不是李云龙发来的,换成别人,他甚至不会信。
只会觉得对方在吹牛逼,或者是想从他的手里捞点好处。
想到这里,卫立皇眼神逐渐深邃。
他知道李云龙为什么要飞机。
不是为了制空权。
玐路面前根本没有真正的空军体系。
也不是为了炫耀。
李云龙不屑于此。
而是因为....
他打下了大同,有资源、有矿、有地形。
他知道鬼子下一步一定是空中打击。
他必须得提前布局,哪怕只有一架破飞机,也得拆着研究、画图、整图纸、凑零件……
这不是要飞机的事情。
这是抢时间,抢命脉、抢制空基础线的事!
卫立皇脑子转得飞快。
大同是整个晋北最重要的煤铁工业区之一。
一旦八路在这里建立兵工体系并搞出基础空防框架,这不仅会改变玐路的战术层面,甚至会动摇整个国府体系对抗战技术主导权的垄断!
所以李云龙必须在山城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行动。
但话说回来。
李云龙为什么会找到他?
难道李云龙知道他跟...玐路那边的将领...有私交??
不应该呀....
不过最后,卫立皇决定接下李云龙这个请求,随即拿起桌子上的电话。
“接中条山基地,找程参谋。”
“卫司令,这是中条山基地。”
“山城那边有没有退役的初教机?老式教练机也行,能飞就成。”
对方愣了一下:“卫总,这……要用来干嘛?”
卫立皇不耐烦道:“我需要几架飞机,你还需要问我缘由?我需要给你汇报吗?”
那边瞬间慌了。
“不需要不需要了,有....有...有好几架呢....”
“行。”
........
李云龙是上午找卫立皇要的飞机。
下午事情可就传到了总部这里。
“飞机?!李云龙要飞机?”
“不是……不是飞机的问题……是他这姿势!他这是要建空军啊!!”
“上午刚批准他升编成军,下午他就跨战区要飞机!还是从卫立皇那要的?!”
首长走进来更是又气又无奈道:“李云龙这小子!给他一个杆子,他就能蹿天啊!!跟个孙猴子一样,一棍子敲得你祖宗都冒烟!”
参谋长皱着眉低声吐槽:“咱们还没把他那顶“军长”的帽子捂热呢,他倒好,先是拿下大同,现在要上天了。”
此话一出。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再说话了,等着首长开口分析这事。
在目前玐路的体系汇总,他们可没有军这个体制。
哪怕是在岩安,晋察冀、晋西北、华中等所有核心的作战单位,最多也就师级建制。
就算总部首长,以及其他首长亲自带兵,也只挂着师或者总部指挥这种弹性职衔。
为啥呢。
首先就是体制不容许。
军编制意味着战略独立权,意味着军区级的调兵、组织、建制权。
在统一调配的大前提下,这是绝对不可以轻易给的。
其次就是资源不够。
真正搞一个军,得三至五个师起步。
兵员、装备、补给、军械、联络、指挥体系……八路本身就人手紧张,谁敢动这个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