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3章 有意见当面聊

作者:居公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云龙点燃一根卷烟,冷冷一笑:“我什么时候跟你们开过玩笑?”


    赵刚一听,赶紧把地图摊开:“老李你稍等……迁厂这种事可不是吹牛,它牵扯的是产业、资源、地理、交通……还有安全问题。”


    “老赵,说得对。”


    李云龙咬着烟头点点头,“所以老子才非迁不可。”


    “你们以为老子是为了躲山城那帮狗官的脸色才迁兵工厂?”


    “不!老子要干的是一件天大的事!”


    “让玐路军从靠人给枪变成自己造枪!”


    “而这一切,只能在大同实现!”


    话说回来。


    李云龙之所以迁厂。


    可不是预谋已久的。


    而是在缴获的物品中。


    有一份极为罕见、极具价值的情报材料。


    在这份由鬼子留下的纸质文件中李云龙赫然看见了让他眼皮狂跳的内容。


    兵工设备七套、精炼炉八口、蒸汽动力设备一套、铁轨内线通达矿区、并有尚在运转中的机修车间一座。


    这是李云龙真正意识到问题的开始。


    大同绝非只是一个前线堡垒,它更是一座工业基地的雏形。


    要知道。


    大同论战略位置,绝对没有汰原重要。


    但鬼子为何在这地方部署重兵呢?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资源。


    大同的煤炭储量,放在整个北方,都是响当当的一把手。


    不仅如此,其周边铁矿多达五处,远不止山地小型采坑,而是整建制矿山带铁路直达城内,配有冶炼炉、机械车间与运输轨道。


    而在长期战斗中,玐路的根据地兵工厂,包括他部在平安县城的兵工体系始终受限于三个字:靠人抬。


    人抬机床、人搬电力、人手磨炮弹壳。


    而如今大同就是一个机会。


    最重要的是优势这边,已经远超他脑海中的那些知识。


    重工业基础完备。


    鬼子数年经营留下大量设备、工匠和布局图纸,虽有破坏但仍可恢复。


    地理枢纽优势。


    铁路纵横交错,可直通冀察、归绥、张家口方向,为物资流通提供保障。


    资源原地可取。


    煤、铁就埋在脚下,不必运输,不怕封锁。


    要是他整得好,经营的不错。


    说夸张一点,这对玐路来说,真的是一个火力重整的机会,更是工业现代化的起点。


    为什么要迁厂呢?


    平安县城的兵工厂保持着不好吗?


    在此之前,平安县城兵工体系虽具备规模,但核心问题极为致命,原料缺乏、交通困难、技术分散、效率极低。


    比如制造一枚八二迫击炮弹,需要至少四类原料、三种设备、五道工序。而在后方山地工厂,这种生产速度被人为因素无限拉长,造一发炮弹比拉一车白菜还难。


    而大同呢?


    现成的机床、仓库、道路、原料、甚至还有半成品。


    在李云龙看来,不把厂迁来,不叫愚蠢,叫煞!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后勤的事,这是战略的事。


    当兵工厂由自己掌控时,意味着他不再完全依赖山城拨款,不再受限于缴获弹药口粮分配。


    他李云龙,可以真正实现:战扬物资自我闭环。


    这一点意义重大。


    他能直接指挥生产哪种火炮、优先补充哪类弹药,甚至可以在某次战前临时制造特殊弹种,实现对敌战术制导。


    说直接一点就是。


    他想让他的第八军具备“以战带产,以产控战”的潜力。


    .......


    赵刚蹙眉,沉思半响,低声道:“你打算怎么干?总得有个由头吧?”


    李云龙猛吸一口烟,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第一,大同是个煤铁双丰城市。


    炼钢用煤?有!高热值炼铁煤在这!


    钢材?整整七个矿山,鬼子当初天天火车往外拉,就是把咱老祖宗的地给掏空了。”


    “第二,大同是铁路交通枢纽!”


    李云龙猛地伸手一指,大地图中间那条“南北干线”赫然贯通:“北可直通张家口,西可接归绥,东边连通太原,南下能接冀中。


    兵工厂要运输?得靠铁路!光靠骡马队,你造十年都造不出来个炮弹头!”


    张大彪也点头了:“军长,说实话,这地儿的确是块宝地。”


    对于李云龙而言。


    迁厂不是目的,制造才是。


    他已经打算好了。


    要着手划定大同东郊五公里地带,清点原有厂房、整编鬼子技工、招收百姓入厂、调拨后勤组建护厂部队。


    而初期规划生产线分为三类。


    轻武器线:冲锋枪、半自动步枪、重机枪与弹匣配件。


    重武器线:迫击炮、九二步兵炮、火箭弹填装系统。


    补给线:手榴弹、火药包、野战急救包、爆破筒。


    而这些东西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意味着他李云龙不对将成为唯一一个可以自我武装、自我补给、自我修复的“独立系统”。


    赵刚低声叹了口气:“可山城那边……不会让你随便干这事。”


    李云龙眼神一冷,猛地把烟头摁进烟灰缸里:


    “他们让不让?不重要!”


    “以前咱们在赵家裕,冲锋枪得三天,机床都靠人背,工人全是挑粮挑饿出来的老乡,炸药还得靠厨房配硝!”


    “枪打出火星,炸膛炸死人;火炮一个月打不出来三发,子弹用完了得回去捡弹壳!”


    “你告诉我!咱能靠这玩意打大仗?”


    “现在大同地头就在我手上,矿是我控着,人是我招着,军工技术是咱们得。”


    “他们拦一下试试!”


    其实不用赵刚他们提醒。


    李云龙也很清楚这一步的风险。


    一旦在大同建重兵工业体系,某些人,不管是山城还是阎老西都会必然忌惮。


    是继续抗战呢,你丫的还是打算当军阀呢?


    反正他不管。


    谁要是反对的话,那就是当面来跟他说好了。


    不管是阎老西还是山城的委座。


    有意见?


    那好!


    过来当面聊。


    不怼死你,我李云龙的李字倒着来写!


    “老李....这些事情呢,我们懂得没有你多,只要你想干,那我们全力支持你。”赵刚想了一会,开口道。


    梁玉山和张大彪等人也纷纷开口。


    话里话外都是支持。


    毕竟没有李云龙,哪有他们今天这一步。


    也许早在前几扬战争中倒下了呢。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